三、“学赛一体化”课程内涵研究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信息物流系物流教研团队,在示范校建设过程中,在学院课程开发思想的指导下,创新性地探索出新的项目课程开发模式——“学赛一体化”。该模式对提升学生职业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满足企业对人才素质要求的需要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原因是它符合职业教育发展规律,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该模式经过教学上的实践和教学方法上的创新,特别是经过北京市级和国家级的物流大赛的检验,效果显著,在大赛中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一)“学赛一体化”课程的含义
“学赛一体化”课程是指在一定的环境下,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社会能力和专业技能为目标,采取项目教学并以典型工作任务驱动,由教师指导,通过小组自主学习、设计方案并实施,采取过程考核、小组间的比赛考核和教师的教学考核相结合的教、学、做、赛一体化的实训课程。该模式包含以下五个元素。
1.环境
环境是从事“学赛一体化”课程开发的物质基础,是课程顺利实施的教学场所。这个环境可以在企业业务现场(模拟),也可以在学校的实训室。考察环境好坏以是否满足教学项目和任务顺利实施为依据,所以实训室内要配有一定的设备、安全设施、信息网络、商品(模拟)和布局图。对这些软、硬件的要求以满足教学、适合自身条件为标准。
2.目标
目标是开发和建设“学赛一体化”课程的核心。该课程开发模式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有爱心、讲诚信、负责任、求严谨、重创新的职业道德,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沟通能力和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与学习、创新能力。这些目标的实现是通过每个项目和项目下的任务实现的,是在小组间的沟通交流思维碰撞中获得的,是在实训环境里亲身力行实践中体验的,是在小组间的比赛中养成的。
3.项目与任务
项目和任务是学赛课程开发的主体。项目一般具有综合性的特点,项目间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和可分割性。每个项目可以细分为多个任务,任务间可以单独存在。项目与任务的开发需要企业和学校共同参与,并由教师将任务教学化。这个过程是动态的,可能需要多次修改才能完成。
4.教师与学生
教师是课程讲授过程中的指导者,作用是指导学生完成项目或者任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而学生是课程学习的主体和实践者,作用是按照各自扮演角色所要求的岗位职责,各小组成员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设计和实施教学项目或者任务。
5.考核评价
考核是检验课程开发和实施效果的标准。“学赛一体化”课程考核方式和考核对象多样,有过程考核、结果考核和物流大赛;有对学生自身的考核,有组内和组间的考核,还有对教师的考核。参与考核的人员包括企业的专家、教师、学生。
以上五个元素是“学赛一体化”课程必须要具备的,缺一不可,彼此间互相作用,互相影响,共同形成“学赛一体化”课程的基本内容。
(二)“学赛一体化”课程开发的理论基础
“学赛一体化”课程开发所依据的课程理论有建构主义、实用主义、改造主义和人本主义等。
1.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方式而获得的。建构主义对本课程的指导在于:一是倡导“工学结合”。目标的实现是在一定环境下,通过小组间的交流互动,进行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并体现“工学结合”的思想。同时,指导我们要设计能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与技能的项目和任务。二是注重环境设计。环境是教学活动的物质载体,有效的而适合教学的环境可以提升教学效果。三是强调团队协作。建构主义注重团队的协作,团队间头脑风暴式的探究和讨论对意义建构起着重要的作用。
2.实用主义理论
实用主义理论认为学生在学习中,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通过情景中角色的扮演,亲身体验过程来获得经验,激发学习兴趣,掌握专业技能。实用主义对本课程的指导在于:一是设定真实的企业环境,在活动中扮演角色,掌握相应岗位所要求的能力。二是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在实践中获得自己需要的经验。
3.改造主义理论
改造主义理论认为,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和改造社会的技能,课程内容是由教育者决定的,以广泛的社会问题为中心,提出了充分利用校内外的环境、课程弹性安排等多种组织方式和让学生尽可能地参与到社会生活中去,增强适应社会生活能力的学习方式等。改造主义理论对本课程开发的指导在于:一是课程组织方式设计要多种;二是设计内容以培养学生所需要的社会技能和职业素养为出发点。
4.人本主义理论
人本主义理论认为教学应以学习者为中心,将情意发展和认知发展相统一,教学过程中教会学生学习,提倡学生自我评价与教师评价的结合。该理论对本课程的指导在于:一是课程开发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指导的特点;二是课程开发要体现评价的多样性;三是课程开发体现学生个人人格的发展。
(三)“学赛一体化”课程开发的基本特征
1.引入校企与大赛元素搭建“学赛一体化”教学环境
“学赛一体化”的教学环境包括企业环境、大赛环境和学校实训环境。企业环境实现真实的企业工作氛围,按照企业的规章制度要求,在日常的工作中培养良好的严谨、责任、创新、协作、沟通等职业素养,同时掌握和积累业务处理经验。大赛教学环境一般和学校的实训环境类似,在学校实训环境的基础上稍加改进即可共通。大赛环境要求统一的规则、相同的要求,比赛的重点是职业素养、专业技能和团队的协作能力,能体现创新精神。无论哪种环境,适合“学赛一体化”课程的应该是校企合作共建的,体现企业文化、职业精神、比赛氛围的,能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教学环境。在学院的大力支持下,物流管理教研室有物流实训环境约5000平方米,依据仓储、运输、国际货代、物流信息技术四个核心岗位,引入企业和大赛环境,搭建了“学赛一体化”的教学环境,其中仓储教学环境在各级物流大赛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2.融合企业与大赛内容开发“学赛一体化”课程体系
“学赛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以培养物流基层主管为目标,依托仓储、运输、货代、物流信息技术四个岗位,按照职业能力递进规律,确定每个物流管理与业务岗位中的典型工作任务,以及完成工作任务所需的理论知识、专业技能、职业素养和其他能力等,校企合作,共同设计,引入大赛内容,进行基于项目和工作任务的课程设计,建设了“仓储配送中心布局与管理”、“运输配送路线优化”、“国际货代业务流程设计”、“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四门“学赛一体化”课程体系。在项目或者任务设计的过程中,以“教、学、做、赛”为主线,任务的设计包括相关知识、任务解读、方案设计、方案实施、大赛考核五步走的过程。
3.开办企业与学校两课堂创新“学赛一体化”教学模式
教学课堂包括企业课堂和学校课堂,企业课堂的教学内容是教师和企业主管依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共同制定的满足课程培养目标的教学内容和学赛考核体系,主要由企业专家负责教学,教师辅助支持教学。在企业课堂上,教师和企业专家一起设计比赛内容,通过不同项目的比赛检验学生职业素养、团队协作和沟通以及业务技能的能力。在学校课堂中,教师负责教学内容和考核评价标准设计,通过大赛的环境、教学、考核等环节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同时,创新教学方法,依据内容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轴承法、案例教学法、滚雪球法等。
4.吸收企业与师生共同参与建立“学赛一体化”评价体系
校企合作是“学赛一体化”课程开发的重点,其中,校企合作共同制定考核标准,通过大赛完成对学生综合能力和职业素养的考核评价是“学赛一体化”课程的特色。考核标准的重心是评价学生在职业素养、团队配合、创新和业务技能等方面的表现,方法是每一项任务评价内容由专人按照统一的考核指标进行打分或者按照成本的大小来确定项目整体的表现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