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与转型:中日产业政策比较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七、与当前中国产业政策的比较

这里将日本20世纪60~70年代的产业政策与当前中国的产业政策进行比较。产业政策的对象可以分为三类:直接作用于对象产业的“产业内部政策”、调整对象产业与其他产业和政策之间关系的“产业与外部政策”,以及从国际竞争和国际协调角度实施的“国际政策”。产业政策的实施方法也包括以下三类:对于产业界的“约束”、补助金、税收优惠等对于产业界的“支援”以及间接的“引导”这种分类方法是笔者参考小野五郎的《实践型产业政策论》总结而成。。图1-4表示日本20世纪60~70年代产业政策的分类;图1-5表示当前中国产业政策(主要基于2009年十大振兴产业计划)的分类;图1-6则是将前两图的内容进行叠加,并对中日产业政策进行比较。

图1-4 日本20世纪60~70年代产业政策的分类

资料来源:笔者参考小野五郎的分类手法制作:《实践型产业政策论》,1992。

图1-5 中国十大产业振兴计划中产业政策的分类

资料来源:笔者参考小野五郎的分类手法制作:《实践型产业政策论》,1992。

图1-6 中日产业政策分类的比较

资料来源:笔者参考小野五郎的分类手法制作:《实践型产业政策论》,1992。

图1-4~图1-6显示,日本60~70年代和当前中国十大产业振兴计划对于产业政策的实施手法有很大不同。表1-4对中日产业政策的差异进行了整理。由表1-4可见,最大的差异在于当时日本的产业政策不是直接给予产业内部援助,更多的是从环境和设备投资等强化约束和城市规划、产业蓝图等周边领域作用于对象产业的引导型政策。与之相比,当前中国的产业政策大多是补助金和对接等直接作用于产业内部的政策。

表1-4 中日产业政策的比较

另一个差异是,日本当时的政策致力于刺激供给方,而当前中国很多政策则倾向于刺激需求方。另外,在技术创新方面,日本的政策是启发民营企业的创新,而中国只是在努力实现政府主导的创新。此外,中国产业政策尚缺乏将产业界放在国际市场框架下进行培育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