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与转型:中日产业政策比较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六、广场协议的冲击与产业政策

日本在20世纪80年代前半期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此后经济发展出现了短暂的停滞期,即1985年“广场协议”(Plaza Accord)缔结期间。“广场协议”指的是1985年9月22日,美国、西德、法国、英国和日本五国财长聚首在美国纽约广场酒店(The Plaza Hotel),召开通过国际协调调整国际汇率的秘密会议。

会议的目的是防止当时美国贸易赤字扩大所导致的经济破产和美元危机。参与广场协议的五个国家中,日本与美国的贸易顺差最大(美国赤字的1/3),为制止美国国内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日本当时的立场是采取允许美元贬值的态度。

1985年日本的实际GDP增长率是4.1%,经济形势大好。日本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当时的外汇纯资产为1298亿美元)应履行相应义务,产业界也基本赞成日元升值,代表日本参加会议的竹下登财务大臣也是积极主张日元升值。但是,他当时也没料到此后日元价格会急速上涨到何种水平。

图1-3表示20世纪80年代后日元对美元汇率和日本东京证券交易所的股价(日经平均)。广场协议公布后的第二天,日元对美元的汇率在原来的1美元235日元基础上下降了约20日元。1年之后,美元价格几乎减半,日元对美元的汇率交易价格保持在150~160日元的范围。

图1-3 20世纪80年代后日元对美元的汇率和股价(日经平均)

资料来源:基于日本内阁府官网信息制作。

日本经济在这次日元升值中遭受巨大打击。但是,之后日本对美贸易也没有出现赤字。日元升值导致通货紧缩,日本银行与各国进行协调降低了利率。美国积极促进对日出口,日本扩大内需的需求面临巨大压力。为此,日本开始实施大规模的金融缓和政策和财政政策,这成为日后日本经济产生泡沫的原因。1987年,发达国家7国再次聚首法国卢浮宫(Palais du Louvre),并就制止美元贬值、马克贬值达成协议,但几乎没有效果。

中国学者对此的普遍观点是:日本在“广场协议”之后的日元升值是“屈于美国压力”的表现,同时也是此后日本泡沫经济崩溃的原因。但在本章作者看来,这其实是不正确的。作为当时在世界经济市场上应履行的义务,日本的日元升值是必须接受的选择。事实上,如图1-3所示,日本的股价在“广场协议”之后呈上升趋势,并于1989年达到峰值。日本顺利度过了1987年发生在美国的股价急速下跌危机(Black Monday,黑色星期一),日本经济在此后也得以恢复。因此,日本泡沫经济崩溃的真正原因在于“广场协议”之后长期持续的金融缓和政策,以及为扩大内需而采取的财政政策,这些政策导致国家无暇顾及资金涌向市场的情况,最终使股价和房地产资产产生泡沫,即日本政府金融政策失灵是泡沫经济崩溃的原因。同时,必须注意日本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实行的对于资本和利率约束的缓和政策。这一系列的金融缓和政策虽然短暂影响日本经济发展,但也成为之后经济再发展的一大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