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短线操作的风险收益比
【一次合格操作的四个方面】
一次合格的操作大致包括风险收益分析、具体操作、资金(仓位)管理、总结吸收四个大的方面。
◆ 风险收益分析主要指介入前需要大致衡量可能面对的风险和可能达到的收益,将两者进行对比。只有风险收益比至少大于3时才有短线介入的价值,即可能的收益要至少三倍于可能的损失才值得短线操作介入。要正确地找出风险收益比率,需要对目标位进行简单的判断,更需要在介入前找出相对合理的止损价位。
◆ 具体操作主要包括具体的买入、卖出技巧,止赢、止损的合理设定,不同操作阶段不同的仓位配置等方面。其中,在操作过程中的适时修正是此步骤中的最重要内容。股价的运动变化不可能跟介入前预期的走势完全一致,所以在操作过程中必须根据实际运行情况进行修正。
◆ 资金(仓位)管理主要指从资金层面进行风险控制,包括事前的资金计划、不同操作阶段的资金分配及配合交易心态的控制而进行的资金分配等。此步骤中的最重要也是最难拿捏、控制的内容是将资金管理与交易心态进行有机的结合。交易心态是整个交易过程中最难且最重要的内容,而不同的资金和仓位又严重影响着交易者交易心态的变化,所以需要在此步骤中将二者进行有机的结合。
◆ 总结吸收主要是指一个操作结束后,继续观察前面所操作个股的走势,进行一个针对自己操作的总结,同时也需要对前期操作进行一个无仓位后的总结,此时的总结可以为以后的操作提供重要的经验教训。卖出后的总结在整个系统过程中又是最客观的,因为从交易心理来看,介入前在心理上总是想着对自己有利的可以获利的一面,而持有过程中又容易受“仓位决定脑袋”的影响,所以只有在卖出后的一段时间内进行总结才是最客观和具体的。
【短线操作前的风险收益分析】
短线操作不同于中线、长线操作的根本在于持股时间短及换股频繁。持股时间的不同,改变的仅是操作频率,但并不能减少每一次合格操作所需要的步骤。在总的步骤不减少的情况下,持股时间短,则完成整体步骤的困难就会增大,要求就会更趋于严格。
在进行短线操作前,必须进行简单的风险收益比分析。具体步骤如下:
◆ 确定短线操作的目标位:选定短线操作目标个股后,需要对目标位进行一个简单的综合预测,具体方法包括前期高低点、均线压力、筹码密码区压力、黄金分割阻力位、获利目标等几个方面,其中最重要的是黄金分割阻力位确定短线目标位。此内容在前期多有涉及,在此不再赘述。
◆ 确定止损位:不管是何种周期的操作,在介入前特别是在第一笔投入未获得收益前必须进行止损位的设定,这是一个铁的原则,是防止股价实际走势与预期相反时而采取的保护本金安全的措施,是当出现最坏可能情况的一个必须采取的保护本金安全的措施。在确定短线的止损位时,具体方法包括前期低点有效击穿、重要均线有效下破、重要K线(组合)被有效下破、固定比例止损等几个方面。其中需要特别讲到的是固定比例止损,此止损方法与技术止损相比较,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劣势也相当明显,所以不同投资者可以根据个体对风险的承受能力不同而选择具体的止损方法。
【短线操作前的风险收益比】
通过上述步骤确定好短线操作的可能收益和可能损失后,将两者进行简单对比,即得出将要进行的短线操作的风险收益比。风险收益比值是随着操作周期而不断放大的,即短线操作周期相对较短,所以风险收益比也相应较小,以3倍为底线;波段操作或中线操作操作周期相对较长,其所对应的风险收益比也相应的比短线操作的要大,以5倍左右为宜。
两者不同的风险收益比,是因为在操作周期上不同的时间成本导致的。持股时间长,相应的因为换股而带来的损失风险可能就小,所以其相应地可以接受相对较大比值的风险收益比;持股时间短,相应的因为换股而带来的损失风险可能会变大,其所相对应的比值就会变小。
【实例剖析】
如图1.7所示,2015年8月14日到2015年10月27日青鸟华光(600076)日K线运行图。
图1.7 短线操作的风险收益比
由图可知:
◆ 图中第一个圆圈处显示的是股价在创出6.8元重要低点后出现的“倒锤子线”的看涨K线组合;
◆ 图中第二个圆圈处显示的是股价缩量回踩后形成的“黎明之星”的看涨K线组合;
◆ 两个K线组合出现在重要底部,所以看涨意义相对较大和较可靠,可以进行一次短线操作;
◆ 通过分析,短线目标上升位在60日均线处,此即为重要均线,可能的收益约为30%;
◆ 如果在第二个圆圈处介入,则将6.8元的前期低点作为一个短线止损位,所产生的损失约在0.4元,即约产生7个点的损失;
◆ 风险收益比大约为4倍,即达到了短线所要求的最低风险收益比,值得进行一个短线的介入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