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万中总有一,制订应急计划
某公司是一家具有应急文化理念的企业,公司具有针对突发状况的行动计划、时刻待命的危机处理队伍、相应的物资储备等。这些都是为特殊状况准备的,极少调用,因此形成了应急资源多年闲置的情况。
于是,公司有人开始松懈下来,提出将应急资源转为日常资源使用。就在管理者纠结于此的时候,发生的一次事故彻底打消了他们的念头。事故源于公司厂房旁边的一家仓库发生的爆炸,由于与厂房的距离非常近,爆炸造成了公司厂房发生了火灾,一时间公司的设备、原材料、即将交付客户的产品等,全部陷入即将被火吞噬的危机,这时公司的应急预案及时地发挥了关键作用。
一方面,应急处置小组马上按照既定方案由特别行动队组织人员在报警的同时按照预定顺序抢救物资;另一方面调动分公司的原材料和设备支援这个工厂,并发布通知,要求各分公司将过去该工厂存放在各处的产品运抵回来。
原来,该公司有这样的一个应急制度,即将各个工厂生产出来的成品按照不同的交货日期、数量分别存放,这样一来发生火灾的工厂由于已经将即将交付的产品大部分存放在其他工厂,也就是说只要不是同时发生火灾,就不会出现延期交货的情况。
与此同时,各个分厂同时为该厂损失的这一极少部分产品补充生产,再加上公司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即无论哪一个订货合同,都是在交货期限到达前一周内完成生产,所以这次加班并未给各分厂造成负担。
这样一来,该公司避免了同时面临火灾损失与违约赔付的双重困难,而发挥作用的正是公司的应急计划。当代社会,各个组织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在方便经济往来的同时,也容易导致“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困境,如果管理者不能在这样的背景下保有危机意识,制订应急计划,是难以获得长久的生存与发展的。
对于管理者而言,通常都希望所制订的计划能够按照预计的道路不出偏差地实施,但是未来世界风云变幻,间断性的“急刹车”或者“调转车头”的现象绝非少数,在这个时候如果管理者仍然按照原有计划维持组织运行,显然是不合时宜的。
综观很多的企业管理案例可以发现,提前制订了应急计划的组织的生命力通常远远大于那些对于危机没有作任何准备的组织。应急计划相对于管理者制订的工作计划来说,是针对组织可能面对的最坏的状况而制订的计划,而工作计划则是保证组织日常运行的常规计划,两者各司其职,互不干扰,一旦常规计划失效,则启动应急计划。这对于管理者提高组织效率、减少风险损失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对于危机的应对,事前预防好于事后补救,但是如何预防、怎样预防依然是困扰组织管理者的大问题。如果不能找到正确的方法,不仅浪费了宝贵的资源,在危机发生时还会乱成一团。为保证组织正常有序的生产生活不被突然而至的危机打乱,在日常管理中必须注重方式方法,只有方法正确才能够安全应对。
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一个应急管理制度健全的组织却在危机发生时乱作一团,领导不清楚自己的任务,员工不清楚自己的职责,应急通道不畅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导致组织正常的生产生活被彻底打乱。这种投入了巨大人力、物力资源,但却没有实效的现象,长期困扰着组织领导者,很多人因此产生困惑,怎样才能够提升组织抵御风险的能力,在危机发生时最大限度减少损失呢?
应急计划是应对突发危机的紧急行动方案,制订应急计划是现代组织危机管理工作规范化的要求,是提高组织危机应急反应能力的要求,是整合、发挥各相关管理部门合力作用的要求,是减轻危机所带来的损失的关键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