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协作泛滥?
Collaborative Overload
协作的确可以解决很多今天最迫切的商业挑战。但有时会过犹不及。领导者必须对适当的协作类工作予以认可和鼓励,并高效分配此类工作,否则团队和顶尖人才会出现承担负担过重、缺乏支持的负面影响。
核心观点
现状
过去20年间,管理者和雇员花在协作上的时间激增。很多公司雇员花在会议和应付同事要求上的时间超过了80%。
问题
尽管很多证据表明了协作的益处,但其代价却很少为人所知。对协作的要求太旺盛或者协作在组织内分布不均,会导致工作遭遇瓶颈,员工筋疲力尽。
解决方案
领导者必须学会把握供需关系,减少或重新分配每个员工的工作量,激励员工更有效地协作,以此更合理地管理协作。
在现代化的企业环境中,协作无处不在。随着企业运营日益全球化,公司内跨职能合作开始增多,孤岛逐渐分解,彼此间的合作和联系加强。团队协作似乎已经成为机构成功的关键所在。根据我们20年来搜集的数据,管理者和雇员在合作性事务上花的时间激增了50%以上。
这些进步当然值得肯定。但因此骤增的资源消耗也提醒我们,是时候停下来想想了。举例而言,在你的公司里大家每周花在开会、打电话和回复邮件的时间大概有多少?很多公司里,这些事项占去了大约80%左右的时间,员工独立完成重要工作的时间所剩无几。由于不断接到各种要求:集体讨论、共享资源、出席会议等,致使员工的工作表现受到影响。之后他们不得不将任务带回家中。压力不断累积,很快会带来员工过劳和离职的风险。
我们针对300多家机构进行了调研,发现了更严重的问题:公司对协作性工作的分配极不平衡。在多数案例中,20%-35%的增值协作仅来自3%-5%的员工。一些雇员逐渐意识到,自己有能力完成本职工作又乐于助人,因此被吸纳到重要的项目中,起到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这种心态有利于他们提高业绩并赢得声誉。近期,爱荷华州大学的李宁(音译)所做的研究表明,“多做一点的员工”——也就是那些所做贡献超出本职工作的员工,对团队绩效的推动作用超过了其他所有员工之和。
俄克拉荷马大学的教授马克·博利诺(Mark Bolino)将这种现象称为“公民行为的升级”(escalating citizenship),但是这些只会让顶级协作者身上的负担越来越重。我们发现,最初的良性循环很快会产生负面影响。乐于助人的员工很快会成为组织的瓶颈:如果没有了他们,工作就难以推进。更糟的是,他们自身也因过多的协作性工作而感到劳累,效率低下。但是他们帮助他人的那部分工作量和工作类型常常无人在意,因为这类工作通常来自其他部门、不同的办公室甚至其他公司。当我们采用网络分析法找出组织中最强的协作者时,领导者至少会对名单上一半的人感到意外。我们一味追求协作带来的好处,无意间让协作成了开放市场,却没有察觉到要付出的代价。那么,领导者应该如何更有效地管理协作需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