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教程(第1册)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五、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我们应当持怎样的态度来对待传统文化呢?有的人把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个包袱来对待,甚至认为建立新的文化应当脱胎换骨、全盘西化。持这样的观点态度显然是荒谬的、愚昧的和令人发笑的。“文化”是“基因”,是“命脉”,是“家园”,你都不要了,那么你是谁?你从哪里来?你要走向何方?也有的人认为,老祖宗的东西经过千百年历史流传至今,是动不得的。持这种观点的人言必称周礼,主张复古倒退。今天在我们个别学校里,校长老师以学习传统礼仪为名带领学生演周礼,拜孔子,着汉服,背诵《弟子规》《三字经》。这是值得令人沉思的。时代已经发展至今日,全盘“复古”与“西化”都是不会有出路的。

学习研究传统文化的任务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这种新文化至少有两个修饰词:一是中国的,二是社会主义的。它既不是原有的封建文化(从秦汉到明清的文化)的继续,也不是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的移植。但是,它一定是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上生长发育起来的文化,一定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指导思想建立起来的文化。

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笔者以为,中国传统文化是一座文化的宝库,是祖辈先人们留传给我们的取之不尽的思想财富。

首先,应当感恩和敬畏。我们应当感恩于我们的祖先,他们为我们创造了这么多如此光辉灿烂的文化,以至于我们的祖国历经浩浩五千年,仍然像初升的太阳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我们应当敬畏传统文化,因为它既是历史的记载,也是历史的沉思和智慧,它无时无刻不在告诉我们应当怎样生存、生活和应对各种各样的复杂环境。为此,我们应当为之骄傲、自豪,我们对五千年的文明史充满了文化的自信。

其次,文化不仅具有民族性、历史性,也具有时代性。此一时也,彼一时也。由于科学的进步,思想的繁荣,我们应当进行深刻的反思。正如哲学是对于历史的系统反思,传统的东西是精华和糟粕、金珠与顽石混杂在一起的,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应当根据“古为今用”和理论为实践服务的原则进行批判地继承,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火眼金睛进行识别,筛选其中闪光的思想精华和理论成果,让传统文化在为现实服务中焕发青春。同时,新的时代也应当赋予传统文化以新的话语系统和语境,赋予新的内涵和外延,使之成为时代的语言与共同价值观。

其三,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学习传统文化关键在于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正如习近平指出的,“弘扬和保护各民族传统文化,不是原封不动,更不是连同糟粕全盘保留,而是要去粗取精、推陈出新,努力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哲学应当站在时代的前列与理论的高峰,从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等方面吸取养料,发现、解决当今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发现、解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制度建设等方面的问题,譬如,传统文化怎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互衔接的问题,传统文化怎样与学校德育相互结合的问题,传统文化如何向异种文化学习以丰富我们的文化的问题,以及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和谐生态、确保自然健康发展、促进国家社会稳定、世界和平等问题,让中国传统文化在新的历史时期发出更加璀璨夺目的光辉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