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秘籍
如何让员工正确产生绩效
做老板真的不容易,公司的方方面面都要管,任何一个地方捅了篓子,最终去补窟窿的,一定是老板自己。在卓美电子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吴瀚是个很善良的人,技术出身,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将公司一步一步发展壮大,但因管理不够完善,最终公司出了大漏洞。
在MBA课堂上,谈到管理,教授通常会告诉学生,要注意“授权”,要善于激励员工。但理论是一回事,执行起来又是另一回事,对管理概念如果没有真正理解的话,做出来的事情可能就是错误的。吴瀚在管理实践中,混淆了以下几个概念。
一、放权与放纵。企业做大了,创始人忙不过来,一定要放权,把公司的事情分给中层干部,让他们承担责任。但放权不等于放纵,不等于甩手不管,区别就在于管什么,管到什么程度。如果管多了,中层干部就会不满意,认为领导不信任自己,如果不管,就会出现本案例中的情况,形成独立王国,与其他部门难以合作,最终老板都管不了。企业管理中,绝对不能放纵,任何人都必须置于公司的规则之下,任何人的行为,都必须指向同一个目标:实现公司战略。所以,对于独立性较强的部门,老板要注意监管的是“结果”与“流程”。即便部门再独立,也必须根据公司战略要求完成指定任务,流程必须得到遵守。
二、培养与放养。吴瀚对于A的放纵,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的原因。在主观上,他是希望培养A的,相信A会从工作中犯的那些错误中吸取教训,从而变得更成熟。但吴瀚显然没有搞清楚培养与放养的区别。培养一个人,不是让他自己犯错然后自己爬起来,而是要介入其成长的过程。比如,犯错之后,一定要给他指出来,让他意识到自己错了,并且教他正确的行事方法,如果他坚持错误,就要给予一定的负激励措施,把他纠正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三、情感与制度。当领导不能太刻板,要善于以情动人,有领导魅力的老板能聚集一批忠诚肯干的下属。如果整天板着脸,跟员工事事较真,企业文化会出问题,通常公司同事之间关系会比较紧张。但吴瀚显然过于强调情感了,其强调的程度超过了大家对制度的关注。那么,自恃资格老、地位高的干部,会不把制度放在眼里,而逐步形成一套自己的规则。一个好的老板,在贯彻制度方面态度要坚决,要以身作则维护管理制度的权威,而在执行过程中,要显得有血有肉,要给对方讲道理,令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在组织行为学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MARS管理模型,它告诉我们如何让员工正确产生绩效。(见图1.1)
MARS模型指出,影响员工正确产生绩效的因素有四个方面。
一、动机(Motivation)。动机是由目标所引导,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内在心理动力,它由三个方面组成:方向、强度和持久性。努力的方向反映的是人们选择释放他们热情和精力的地方;强度反映的是员工对完成某个任务的投入程度;持久性,是指员工是否持续努力直至达到目标。
二、能力(Ability)。能力包括完成某项任务所需要的自然天赋和后天知识,不同的岗位,对员工能力要求不一样。比如,销售经理应当有更强的商业理解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研发经理应当有更多的专业技术能力,人事经理应当熟悉劳动人事政策、招聘渠道及各种员工激励措施等。
三、角色认知(Role Perceptions)。员工对于岗位角色的理解,常常是不完整的,要么是领导让干啥就干啥,要么是仅凭字面意思来理解自己的角色,结果很难达成工作目标。比如,业务人员常常理解自己的任务就是卖产品,实际完整的角色认知指出业务岗位包含四种角色:1. 销售员——卖出产品。2. 信息员——传递回竞争对手信息、客户需求信息。3. 宣传员——抓住合适的时机,向潜在客户宣传企业及产品,虽然不会马上产生回报,但是给客户内心埋下了种子。4. 创新者——创造出全新的技巧和方法来扩大产品销售,为公司提供新模式。
四、情景因素(Situational Factors)。情景因素包括员工完成任务所需要的资源(时间、人力、预算和设施)及客观条件(竞争状况、客户需求变化等)。
图1.1 MARS管理模型
在《从劳苦功高到偷挖墙脚》案例中,元老A创业初期在动机、能力、角色认知、情景因素等方面都没有问题,所以让创始人吴瀚很满意。而当公司发展起来后,A得到了越来越重要的岗位,实际上几个MARS因素都发生了变化,吴瀚对于A在重要岗位上没有圆满达成绩效的现实,始终误判为能力不足,而忽视了实际上真正的因素是动机变了。
A工作动机发生变化,与其自身职业素养不高有关系,与创始人吴瀚管理不到位也有关系,具体而言,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未能及时调整激励措施
著名的马斯洛需求理论清晰地给我们指出了一个事实:人是会变化的。曾经有效的激励措施,过一段时间就会失去效果,需要采用新的激励措施。创业初期,带着刚入公司的新鲜劲儿,A的干劲儿很足,不求回报,努力工作,此时的动机是努力帮助企业成长,自己能从企业成长中分享成果。等公司发展到一定阶段,已经有了部分发展成果时,A发现自己没有得到期望中的回报,于是对于企业发展就不太上心了,此时工作动机转向更高的物质回报,如果常规渠道不能满足,就用自己的方式去实现,最终出现偷挖墙脚的事件。
2. 缺乏远期回报与即期回报相结合的方法
从公司全局来看,即便公司有了一些成果,为了公司下一阶段发展,也不能随意发放奖金。那么,如何解决短期收益与长期收益的矛盾呢?以下是一些公司的做法:
A. 股份分红。通过合伙制公司,给公司的重要骨干设置期权池。根据骨干员工对公司的贡献以及工作年限,可以获得特定比例的公司股份,可以是实股,也可以是虚拟股份。这样除了薪金之外,公司骨干还可以获得年终分红。即便没有分配的部分,也预留在公司账上,始终有特定比例归属于公司骨干,这是一种长期受益的保障。
B. 公司元老福利。有的公司会为达到特定工作年限的元老级员工设置特别的福利措施,比如,额外的养老保险、公司付费的大病医疗保险、子女教育基金、住房低息借款等,在公司元老需要的特定场景提供帮助。
C. 提供成长机会。选送优秀骨干或公司元老读MBA、EMBA课程,提升其管理能力后,将其提拔到更高的岗位——通过岗位的提升获得更大的个人发展计划以及薪资回报。
3. 沟通不够。
当元老A的心态发生变化后,吴瀚没能及时觉察,这与他们沟通不够是有较大关系的。创业初期团队人员不多,大家的交流相对比较充分,而且不是特别强调上下级关系,沟通也比较平等,问题能够及时发现和处理。而公司发展后,创始人往往忙于外部事务,比如融资、开拓大客户等,内部交流减少,使一些隐患的苗头不能及时得到处理,最终发展成大问题。
4. 贯彻制度不够坚决
沟通有助于发现苗头,而制度则是制止苗头恶性发展的保护墙。在本案例中,卓美电子是有规章制度的,比如定期盘点库存等,但是执行不到位,由于A的刻意躲避,实际上一直没能获得库存进出的完整信息。对此,吴瀚是有责任的,没能将制度视为铁的纪律,反而因人而异,结果导致漏洞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