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毒非营利组织研究:以上海市Z社工服务机构为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一节 研究缘起

如何有效帮助吸毒人员戒除毒瘾、预防和减少吸毒人员的滋生,是当今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所普遍关注的主要社会问题之一。尽管我国禁毒执法部门及相关机构为此做了大量艰苦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就其最终目标——戒除毒瘾、远离毒品而言,成效不是很大,禁毒工作也还主要是政府部门在唱“独角戏”,尚未充分调动社会公众、民间组织等力量以形成“群策群治群防”的禁毒合力。另外在当前社会转型期,随着单位制功能的逐渐萎缩、城市动迁力度的不断加大、人口流动的日益频繁、社区治理结构的急剧变化,传统的街道、居委会管理模式和户籍制度,在对社区禁毒这类问题的处理上,日显捉襟见肘:相当数量的戒毒人员回归社会以后,由于人户分离、去向不明等原因基本处于失控脱管状态;或者回归社区以后,却因在生活、就业、情感等方面得不到及时关心与有效帮助,无法恢复和融入正常生活,而重蹈吸食或违法犯罪的覆辙;社会层面上究竟还有多少尚未被登记在册的隐性吸毒人员,在很多地方也是一笔糊涂账……因此,加强和完善对社区内的吸戒毒人员以及其他特殊人群的管理、教育、转化和拯救工作,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犯罪,以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就显得格外迫切与重要。

正是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中国内地首家专门从事社区禁毒业务的非营利组织——上海市Z社工服务机构(以下简称为Z社工机构)在政府的主导推动和大力扶持下得以成立。在中国内地,社会工作机构和职业化的社会工作作为一种新生的事物,一经产生就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这点可突出体现在职业化社会工作者招考报名气氛的热烈上:2003年8月,上海首次向社会公开招考禁毒、社区矫治和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者,仅仅六天,前往咨询人数就超过5000人。据统计,共有2432名有志者竞争395个社工岗位。其中,35岁以下的占了半数,有大专和本科学历的达94%;曾经担任单位党务、纪检、劳动人事、安全保卫、工会、共青团领导职务的有651人,占报名总人数的30%,还有民警、律师、教师等专业技术人员,报名人数与实际岗位数之比为15∶1,23日。陈斌:《高瞻远瞩的创举——上海率先构建预防和减少犯罪工作体系》,《解放日报》2004年2月另据媒体报道,沪上社工招考竟引来“海归”人员前来报名。汪晓波、王婧:《沪上社工招聘引来“海归”报名》,《上海青年报》2004年6月19日。2004年6月,上海向社会公开招考第二批社工,场面依然壮观,三天内竟有5138名市民前来报名。张小群:《上海第二批社会工作者招聘5000多市民报名》,《解放日报》2004年6月22日。

作为一种以助人为宗旨、运用各种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去解决社会问题的专门职业,社会工作在西方国家已有100多年的历史。虽然这些国家的社会工作历史与演进各有其特点,但它们都存在一共同的现象,即社会工作均渊源于贫民救济或慈善事业,最初多半由教会或私人发起和兴办,继而由政府逐渐负责办理;起初是局部性、暂时性、随意性的个人施舍,以后逐渐发展到有组织的社会救济或社会服务工作,最终形成全国性的社会安全制度。李增禄:《社会工作概论(增订版)》,巨流图书公司1989年版,第15、27页。随着社会问题的复杂化、社会进步和社会福利制度的发展,现代社会工作所涉及的领域和对象日趋扩大,社会工作的制度功能也日趋完善:就其活动范围而言,已经从个人、家庭、社区等层面延伸至医疗卫生、环境保护、司法矫治、公共安全服务等领域;其服务的对象也从困难群体、边缘群体逐步扩大到所有需要社会支持和帮助的人群;在制度功能上,它已不再仅仅是帮困解难的慈善行为,而是一种专业的社会协调与社会控制手段,运用它可以有效提升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的水平,增进人本关怀与社会和谐,缓解社会矛盾,预防和减少犯罪,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上海市Z社工机构通过引入社会工作的理念和方法,组织和安排专业的禁毒社工深入社区为吸戒毒人员提供个性化的戒毒康复指导、生活关心等服务,积极协助他们改变不良心理、生活态度和行为方式,巩固戒毒效果,引导他们重新融入社会,这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我国禁毒工作长期以来的“重打轻防”、偏重于生理脱毒而对吸戒毒人员的心理康复重视不够及回归社会后照管不力等缺陷。这种“以人为本”的服务方式,一定程度上转变了我国传统的对吸戒毒人员以强制、关押为主要特征的司法惩治模式,部分改观了社会对吸戒毒人员的不当歧视和不公待遇,也彰显社会对吸戒毒人员的关爱,代表着未来社会文明发展与进步的一种方向。

Z社工机构的创建及运作,也是当前社会转型期上海市政府探索如何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和地区优势开展禁毒工作、积极推进禁毒工作社会化的重要举措,它还初步解决了政府还权于社会以后,应该怎样由非营利组织来承接和管理等瓶颈问题。它采取政府直接扶持和主导推动非营利组织的创建以承接政府让渡出来的职能,以及政府购买服务、非营利组织承接和落实服务的方式,实现了政府与非营利组织职能的顺利对接和有机联结,这在理论和实践层面上都是一次重大的创新与突破。它不仅促进了社会力量的发育与成长,也使政府从繁琐、具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从而腾出精力用于其他重大社会事务的宏观管理,让政府的职能借助于非营利组织的运作得到了进一步的细化,提高了政府管理的质量,推进了政府的良性运行。

总之,正是基于上海Z社工机构的创建及运作,在非营利组织的培育、社区禁毒工作的完善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因此笔者选择其为研究个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