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国内外全科医学教育发展对比
一、对我国全科医学教育的启示
(一)全科医学本科教育
近年来,国内一些医学院校开始设置全科医学系或开设全科医学课程。据统计,截至2009年,我国45.5% 高校已开设全科医学课程。在未开展全科医学课程高校中有1/4学校已有开设全科医学课程的计划。预计在“十二五”期间,将有60%的高校开设全科医学课程。在开设临床医学专业的院校按照教学进程完成相应教学任务的同时,不妨增设全科医学相关理论课程,如全科医学概论、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社区常见健康问题等课程,并将其列为选修课或必修课,使医学生了解全科医学思想内容及全科医师的工作任务和方式,为将来成为全科医师或专科医师与全科医师的沟通和协作打下基础。在进行临床科室轮转的同时,另增设1个月的社区实践,深入社区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医疗、预防、康复及宣教活动,培养和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能力。
(二)全科医学硕士学位教育
目前,我国国内仅有首都医科大学、复旦大学医学院等高校培养全科医学硕士。2011年,广州医学院与英国爱丁堡大学,中外联合培养全科医学硕士。这在全国高校中属首创,对于大多数未以二级学科设置全科医学硕士的院校不妨在考取临床医学或预防医学专业研究生的学生中在充分尊重学生个人意愿的前提下,将部分同学确定为全科医学方向进行有关全科医学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不断提高全科医学学术研究水平,为全科医学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三)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及毕业后全科医学教育
毕业后全科医学规范化培训是全科医学教育体系的核心。高等院校医学专业本科学生毕业后,需经过规范化全科医学培训方能取得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为提高培训的质量,应建立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模式标准培训,基地标准及管理办法最好依托高等医学院校来完成。
(四)全科医学继续教育
借鉴国外的经验,全科医生必须接受继续教育,从而补充新知识、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能。全科医生大多长期工作在社区,全科医学继续教育的开展应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通讯工具,采取讲座、演示、经验交流、学术研讨和远程网络教学等多种方法开展继续教育,从而达到降低培养成本与提高培养效率相结合的目标。
(五)全科医学岗位培训
全科医学岗位培训是指对从事或即将从事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临床执业医师进行全科医学转型培训,是我国接受全科医学教育人数最多的教育方式。它是由我国国情所决定的。为确保转型医生符合全科医生的质量要求,如何根据学员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是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全科医学教育目标和教学内容设定,应以社区卫生服务需求为导向。加强与全科医学紧密相关的交叉学科知识,如社会医学行为医学流行病学等使学生在接受培训过程中,厘清全科医学知识结构,逐步完善全科医学知识体系。
(六)全科医学师资队伍建设
国外对全科医学专业师资有着明确要求和准入制度。如澳大利亚,要求全科医学师资必须满足6个基本条件,包括医德、品行、职业水准、提供培训的愿望和行动及用于培训的时间。而我国虽在2005年就有专家对全科医学理论课师资的学历水平、工作经验和职称提出建议,但执行中,不能严格按照其执行。目前问题不仅仅是师资数量上的不足,更突出的是结构和质量上的缺陷。目前,我国对全科医学师资接受继续医学教育尚未有明确要求。全科医学类国家级继续医学项目屈指可数,使得众多的全科医学师资参加继续医学教育存在一定困难。据文献报道师资中100% 接受全科医学培训的仅6个省,20%的省份只有一半的师资接受过全科医学培训,利用这样的师资开展培训显然很难胜任岗位的要求。这也是制约全科医学教育的瓶颈问题。因此澳大利亚的学徒式可引发我们的思考,应进一步研究澳大利亚学徒式在我国应用的可行性。
(七)全科医学社区实践基地建设
国外实践经验证明,开展以社区为基础的教学与传统的以医院为基础的教学相比,前者能帮助医学生显著提高临床技能水平,改善医患关系和服务质量,有利于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实用型医学人才。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医学院校中开设的全科医学类课程大多为选修课,满足不了全科医学教育的实际需求,而且现行课程存在理论讲授过多、缺乏社区实践的问题。有些院校虽然开展社区实践,但部分社区本身还不完全具备集预防、保健、诊断、治疗、康复、健康管理一体化服务的能力。因此,卫生行政部门批准设立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须经教学规范,建设成为合格的社区实践基地,才能达到开展教学的要求。学员在社区实践基地,不仅可以学习各种服务技能,更重要的是能按照社区卫生服务要求和全科医疗模式开展工作,这对规范社区卫生服务的开展具有一定示范作用。
(八)全科医学教育需进一步完善相关配套政策
世界上许多国家在全科医学教育和引导毕业生向社区流动方面都有相应的政策支持,主要体现在工作待遇、职称晋升、继续教育等方面。我国也应尽快完善相关配套政策,以保证全科医学教育工作科学、规范、深入、健康地发展。
二、对我国全科医学教育发展的建议
发展我国全科医学教育,既要借鉴外国先进经验,又要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既要培养高层次专业人才,也要培养高素质通用人才,注重在职人员的岗位培训。
(一)强化高校在全科医学发展中的作用
1.全科医学院校和系部建设 全科医学是医学卫生事业的发展方向,应根据形势需要,在全国医学院校中,选择几所学校改制为全科医学院,向全国招生和分配。高等医学院校的责任主要是:高等医学院校应成立全科医学教学机构或研究机构,有专门的机构才能构成学科氛围;高等医学院校应该有专门的全科医学师资,从事全科医学理论和技能的教学;高等医学院校应该具备系列的全科医学教学参考书,有教材才能提升品质;有条件的高等医学院校应该成立全科医学系,进行系统化的培训和研究;如果有可能,应该在少数高等医学院校培养全科医生(五年制本科)。
2.授课对象及课程设置 授课对象一定要在已接触临床课程并已进入临床课间实习的大四学生中讲授;争取将全科医学概论课程变为必修课,以便让学生高度重视;课程设置上要增加社区卫生服务管理、慢性病管理、社区保健与康复等课程内容;现场教学法和讲授法作为全科医学教育的主要教学方法,并适当增加全科医学实习时间,让学生通过实习获取实践经验,增加学生对全科医学的兴趣,因为全科医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所以,教育过程中不但要在课堂上,更要充分安排在医院、在床边、在社区进行教学活动,只有这样,才能发展全科医学教育,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全科医学教育体系。
3.在医学院校创造良好的全科医学教育氛围 加大宣传力度,对全科医学进行全面、正确、科学的宣传;加大资金投入和硬件建设,使更多的医学人才投身于全科医学的实践之中。
(二)以全科医学发展为目标改善教育培训模式
1.毕业后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和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可以在读大学期间完成。向医学生传输全科医学知识,开设全科医学必修课或选修课。逐步形成教育-社区实践-教育-社区实践的良性循环,完善考核培训制度。
2.对各类医疗机构进行合理分类转型 该转为社区服务网的,应坚决转型并吸引部分专科医师转型为全科医师。
(三)国家行政部门
国家级卫生行政和教育行政部门要在高层对全科医学教育进行整合,对学科建设的性质、地位等关键性问题有政策性意见,将全科医学教育法律化。
(四)地方卫生行政部门
要制定全科医生培养规划。各地要按照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全科医生的培养计划,采取实际措施,划出培养专款,用于全科医学教育的师资培养、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和教材开发,全面推动全科医学教育的健康发展。具体措施包括:
1.鼓励大中型医院的医务人员到社区卫生机构兼职或挂牌服务,但在执业地点等方面应符合执业医师法等有关法律的规定。
2.应按照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制定的全科医师执业标准,实行全科医师注册制度。要解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科医师的职称系列问题和评审办法。
3.对毕业后参加全科医学学习的全科医生,应规定其学历水平和有关待遇,使全科医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具有相当的社会地位、技术地位和经济地位。
4.应制定政策要求城市大中型医院医师在晋升职称前必须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一定时间,以解决当前社区卫生服务人才奇缺和素质不高等问题。
(李红玉 李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