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爱琴:丝路勇者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萌芽

企业家精神的形成,既不是一种纯粹环境下的“自我觉悟”,也不是脱离所在环境的纯粹的“知识重建”,而是一个复杂的社会活动过程。

许多研究表明,具有较高自主性、成就动机、责任感、经验开放性和自我效能感等个性特质的人,具备更强的创新创业意愿和能力。无疑,这些人格特质的塑造始于家庭教育的摇篮,受到家庭环境的熏陶。俗话所说的“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就是这个意思。

美国人常表现出的责任感和好奇心强、积极乐观、敢尝试、能吃苦、肯动脑的特质,日本人常具有的自主意识、独立能力以及顽强毅力等特质,都与其儿时的家庭教育与环境密不可分。从这个意义上说,企业家精神萌芽于企业家的家庭教育与环境。

沈家长女

杭州笕桥镇,在南宋时期是杭州的蚕茧交易中心,因此被称为“茧桥”,更被誉为丝绸之府的“府中之府”。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笕桥蚕桑村的居民便在越王勾践“劝农桑”的国策下,发展桑蚕生产。明清时期,蚕桑基本成为笕桥乡间的主业。人们常用“机杼之声,比户相闻”“织绣之工,曲尽其巧”来形容笕桥丝绸业的繁荣发达。

20世纪初,沈家是笕桥镇上的大户人家,有自己的桑园、蚕房和织机,生活富足。沈家的蚕丝和丝绸被面,不仅畅销国内,还远销日本。但从20世纪初到新中国成立期间,中国内忧外患、战乱频繁,笕桥的蚕桑产业发展缓慢甚至停滞。在乱世之中,沈家家业也遭遇了较大的打击。

沈爱琴生于1945年,是沈家的长房长女。在中国文化中,家中的长子长女历来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家族缺少“长子”的情形下,家中女子与中国传统的嫡长子扮演着相同的角色,女子践行着长子的身份和义务,为维系血脉亲情、振兴家族谱系而躬亲齐家,这类女性便被称为“长女”。赵德利.20世纪中国小说长女形象的文化心理透视[J].社会科学,2012(10).在传统家庭中,长女形象一直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这些承载着家族责任又具有女性自身特点的长女,虽然因为各自的生存环境、时代背景和人生境遇不同而形成不同的形象特征,但内心深处大多都拥有一种挥之不去的责任情结。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族长子从小就被孝亲、修身、齐家等礼教教化,久而久之便自觉衍生出长子情结。瑞士著名心理学家荣格对于“情结”一词有过这样的描述:不是人支配情结,而是情结支配着人。荣格.荣格性格哲学[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3:10.在家中长子“缺席”的情况下,长女便在长女情结的诱导下,自觉承担起维护家族荣光、爱护弟妹、振兴家业的责任和义务,成为家族文化的承袭者和捍卫者。刘婷.长女情结和女性意识的觉醒——以《花河》为中心[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5,34(7).

“长女”作为一种家族文化,并不仅存在于中国家庭。英国埃塞克斯大学社会及经济研究所在2014年的一项研究中发现,家中排行老大的孩子最容易成功,其中长女比长子更容易成功。研究人员对英国5000多人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比对,发现长女是兄弟姐妹中最具野心的人,其野心程度比长子高出大约13%,原因可能是家庭对于长子和长女投入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而他们本身就要承担更多的家庭责任,进而成长得更快。

作为传统中国大户人家的长女,沈爱琴自然秉承了长女之责,在还没上学之前,她就开始帮助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刚拿得动扫帚,父母就让沈爱琴学习打扫蚕房和其他房间的卫生,养成勤快和讲卫生的习惯。年龄再大些的时候,沈爱琴已经将烧饭、洗衣、采桑、养蚕、缫丝都做得游刃有余了。

长女的身份介于母亲和弟妹之间。对母亲而言,她是女儿,具有女性的行为特征;对弟妹来说,她则起到母亲般的保护作用。这种双重身份的认定,使家族中的长女具有一种母性情怀。除了社会文化的因素,现实的生活环境也对长女情结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作用。不同于中国文学作品中某些命运艰辛的长女,沈爱琴虽然也是长房长女,担负着传承家业的责任,但她自小在充满爱的家庭环境中成长,性格中除了具有担当、责任的因素,也有着充满柔性和主见的一面。

沈家家风

家风是家庭的精神内核,是一个家庭内在的精神动力,是真正的家庭“不动产”。如果说一个人的生物特征传承是通过DNA控制的,那么家风家训就是“家族的DNA”,家族的传承皆源于此,控制着子孙后代的行为特征。因此,家风家训作为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是家庭教育的渊源与根基,潜移默化地感染着人的心灵,对于一个人的人格塑造、人生选择和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

沈家世代从事蚕桑丝绸生意,有着厚德传家、仁爱待人的家风,在村里的名望很高。对到沈家做活的乡亲,沈家一定会按时结算工资,即便是提出预支两三天工钱,沈家也会答应。到了冬天很冷的时候,沈家会把稻草、桑树杆子拿出来,给大伙分享。土改时,由于没有多少家产,也没有剥削行为,百姓们实事求是地评选,沈家被划分为上中农成分。

“实在做人。不要坑别人。自己别被别人坑。”在讲到父辈们的教育时,沈爱琴的三弟沈柏军回答道,每一个沈家人心里都装着这句话,这是他们一生的准则,“我们家人的性格各不一样,但有两点很像,一是快言快语,讲话讲重点;二是肯干事,对人热情。”

沈爱琴创业时所表现出的诚信做事、守法经营、关爱员工、以德立厂等特质,无疑是对沈家家风淋漓尽致的演绎。

宠物是“蚕宝宝”

沈爱琴从出生开始就和蚕桑、丝绸结下了不解之缘。

别的小孩一般喜欢把小猫、小兔子等当宠物,但沈爱琴不同,她喜欢的宠物是蚕宝宝。她从小在蚕房中长大,家里20多间大房子,层层叠叠摆满了养蚕的竹匾。她看着蚕宝宝出生长大,听着它们吃桑叶时的丝丝声响,感到新奇不已,有时一待就很长时间。

夏日静谧的夜晚,沈爱琴数着天上的星星,奶奶则坐在她身旁,用温柔的语调慢慢地讲着蚕的故事。懵懂的她知道了“春蚕到死丝方尽”的奉献精神,也明白了只有经历过成长的阵痛,才能换来新生的人生道理。

沈爱琴就在这样的家庭环境里受到熏陶,长房长女的角色与责任、家训的浸润,使得她自小就表现出超脱年龄的成熟与懂事,从小就对诚信、责任有所认知。出身于桑蚕世家,养蚕缫丝伴随着沈爱琴长大。心有明灯,夫唯不争,蚕就犹如她人生中的一盏灯,引导着她的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