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番杏病害
番杏 学名Tetragonia expansa Murray,别名夏菠菜。是番杏科番杏属中以肥厚多汁嫩茎叶为产品的一年生半蔓性草本植物,原产澳大利亚、东南亚、智利一带,主要栽培在我国的热带和温带。我国南京于1946年引种成功,现已作为名优蔬菜在一些地区种植。
番杏尾孢白点病
又称白点病。各地均有发生,是番杏生长后期为害较重的病害。
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后期老叶上产生圆形病斑,中央白色或灰白色,边缘深褐色,有时病斑四周退绿发黄,直径1~3mm。严重时,叶片上布满病斑,致叶片变黄干枯后枯死。
病原 Cercospora tetragoniae Chupp,称番杏尾孢,属真菌界子囊菌门尾孢属。
番杏尾孢白点病典型症状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菌丝块或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翌年春天,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借雨水溅射进行传播。分生孢子萌发后产生芽管,从气孔或直接穿透寄主表皮侵入,经7天左右潜育出现病斑,发病后病部又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多次再侵染。该病喜高温高湿条件。病菌发育适温为25~28℃,分生孢子萌发适温24~25℃,适宜相对湿度为90%以上。棚室内湿度高、叶面有水滴病害扩展迅速。
防治方法 ①采用高畦栽培,不可过密,施足有机肥,并注意氮、磷、钾配合,避免施氮过多,注意增施磷钾肥。②棚室栽培的要注意放风散湿,防止高温持续时间长,提倡小水勤浇,雨后及时排水,适时早间苗、早定苗,及时采收,注意铲除田间杂草。③发现病叶及时摘除,携出田外深埋或烧毁。④发病初期喷洒40%多菌灵悬浮剂600倍液或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微乳剂900倍液。
番杏灰霉病
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叶柄、茎蔓等部位。叶片染病,多始于叶尖或叶缘,病部初呈水渍状黄褐色至暗褐色,病叶表面产生灰褐色霉层,即灰霉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叶柄、茎蔓染病,产生与叶片类似的症状。
番杏灰霉病
病原 Botrytis cinerea Pers.:Fr.,称灰葡萄孢,属真菌界子囊菌门葡萄孢核盘菌属。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防治方法参见莴苣、结球莴苣灰霉病。
番杏褐腐病
番杏褐腐病是保护地或露地番杏生产上常发生且又普遍的重要病害,常造成幼株或成株成片腐烂。
症状 幼苗染病,常引起幼苗立枯而死。成株染病,常从植株下部的茎叶开始出现水渍状腐烂,严重时呈暗绿色或灰褐色腐烂,湿度大时,病部生有白霉,即病原菌的菌丝体。
病原 Rhizoctonia solani Kühn,称立枯丝核菌,属真菌界担子菌门无性型丝核菌属。
番杏褐腐病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该菌主要以菌丝或菌核在病株上或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和存活。只要有适宜发病的条件,气温25~30℃,湿度高,菌核需有98%以上高湿条件持续一定时间才能萌发,遇有抗病力弱的寄主很易侵染而发病。生产上土温过高或过低,土质黏重,有利该病发生。
防治方法 ①用无病土育苗,不可过密,覆土厚度不可过厚。②苗床土壤消毒,每667m2用70%恶霉灵可湿性粉剂1.5~2kg或95%恶霉灵粉剂0.8~1.2kg拌堰土20~40kg,取2/3拌好的堰土撒在苗床上,1/3盖在种子上,防效优异。③用种子重量0.3%的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拌种。④发病初期喷洒50%福·异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乳油2000倍液,隔10天再防治1次。
番杏链格孢叶斑病
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初在老叶上产生褐色小斑点,后逐渐扩展成3~5mm近圆形至不规则形黑褐色斑,湿度高时病斑上产生灰黑色霉丛,严重时病斑融合成较大斑块,致叶片干枯。
病原 Alternaria sp.,称一种链格孢,属真菌界子囊菌门链格孢属。
番杏链格孢叶斑病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病株上或随病残体在土壤中或种子上越冬。翌年出苗后,越冬的病菌在适宜条件下即可侵染番杏,此后病部又产生分生孢子,只要温湿度条件适宜,分生孢子借风雨进行传播,落到番杏叶片上后产生芽管,从气孔或穿透表皮直接侵入,经几天潜育,就会产生新病斑,在整个生长季节,再侵染可进行多次,致该病不断扩大。发病适温为20~25℃,相对湿度80%以上。
防治方法 ①棚室栽培番杏前,要用百菌清烟雾剂消毒,杀死棚中的链格孢真菌,可减少初始菌源。②使用无病种子,用种子重量0.3%的75%百菌清或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拌种。③合理施肥,增施磷钾肥,增强抗病力。④适时适量浇水、放风,把棚室的相对湿度控制在80%以下,可减少发病。⑤发病前喷洒25%嘧菌酯悬浮剂1000倍液或50%咯菌腈可湿性粉剂5000倍液或64%百菌清·锰锌可湿性粉剂700倍液。保护地也可用10%百菌清烟剂熏烟,每667m2用药250g。
番杏炭疽病
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叶尖、叶缘发病时,产生半圆形至楔形病斑,从外向内扩展。叶面上产生浅褐色病斑,圆形至近圆形,边缘褐色,病斑上略现轮纹,潮湿时产生赭红色小液点,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盘和分生孢子。
番杏炭疽病病叶
病原 Colletotrichum sp.,称一种刺盘孢,属真菌界子囊菌门无性型炭疽菌属。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盘随病残体遗落在土壤中越冬或越夏。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从伤口侵入,进行初侵染和多次再侵染,温暖多湿的天气易发病。
防治方法 ①加强肥水管理,适度浇水,使畦面干湿适度,采用配方施肥技术,适时追肥,增强抗病力。②发病初期喷洒250g/L嘧菌酯悬浮剂1000倍液、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3000倍液或25%咪鲜胺乳油1000倍液,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
番杏菌核病
症状 番杏菌核病能侵染番杏植株茎、叶等。初发病时产生水渍状软腐,且在病部产生白色菌丝,迅速向上下扩展,且在病部产生鼠粪状黑色菌核。
番杏菌核病
病原 Sclerotinia sclerotiorum(Lib.)de Bary,称核盘菌,属真菌界子囊菌门核盘菌属
病害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防治方法参见芹菜、西芹菌核病。
番杏枯萎病
症状 局部侵染,全株受害。发病株地上部呈缺水状萎蔫,检视根部变褐坏死,茎基部维管束变褐。湿度大时病茎上呈水渍状,并长出白色菌丝体,呈湿腐状。
病原 Fusarium oxysporum sp. spinaciae(Sherb.)Snyder et Hans.,称尖镰孢菌菠菜专化型,属真菌界子囊菌门无性型镰刀菌属。
番杏枯萎病病株萎蔫状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该病是土传维管束病害。病菌以菌丝体、厚垣孢子随病残体遗落在土壤中存活或越冬,也可随病残体在土杂肥内越冬,该菌在土壤中存活力可达数年。生产上随雨水、灌溉水及施用未腐熟土杂肥传播,病菌从根部及茎基部伤口侵入,经薄壁细胞进入维管束,产生有毒的镰刀菌素毒害番杏细胞,堵塞导管,破坏植株输导组织功能,造成全株萎蔫。一般土温高、土壤湿度大易发病,地下害虫或线虫造成伤口多或施用未腐熟肥料发病重。
防治方法 ①病区应实行轮作,最好与葱蒜类或禾本科进行3~4年轮作。②直播地播前应进行土壤消毒。③提倡采用营养钵育苗,营养土用30%恶霉灵水剂800倍液消毒。④发现病株及时拔除集中处理。病穴用上述药液喷淋灭菌。⑤发病重的地区或田块喷淋3%恶霉·甲霜水剂700倍液。
番杏茎枯病
症状、病原、传播途径、防治方法参见菠菜茎枯病。
番杏茎枯病病株
番杏病毒病
症状 系统侵染。病株叶片变小,产生明脉,老叶黄化,植株明显矮缩,叶片皱缩不展。
病原 Beet yellows virus(BYV),称甜菜黄化病毒,属长线形病毒科长线形病毒属。此外,香石竹斑驳病毒、菊花潜病毒、建兰环斑病毒、番茄黑环斑病毒等均可侵染番杏。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主要靠桃蚜、蚕豆蚜等蚜虫传毒,广东秋冬播种的番杏定植成活后就出现典型病症。
番杏病毒病
防治方法 参见菠菜病毒病。
中国菟丝子为害番杏
症状 中国菟丝子以线形茎蔓缠绕番杏,在与番杏接触处产生吸盘,伸入到番杏体内吸收养分和水分,使番杏生长发育受抑制,造成植株瘦小,乃至枯死。
菟丝子为害番杏
病原 Cuscuta chinensis Lamb,称中国菟丝子,属寄生性种子植物。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防治方法参见菟丝子为害紫背天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