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青年诉求
如何准确把握当代青年成长的新特点和新规律?在团的工作开展过程中如何把准方向、摸准脉搏?以下收录了几篇团研所的最新研究,分别描述了机关、国企和00后青年的所思所想及提出的对策,供大家参考。总体来看,当代青年有其独特的时代性,是伴随着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一代,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影响在当代青年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工业化导致物质的繁荣,青年生活基础普遍比过去好,青年幸福观念悄悄变化(更加注重家庭);信息化导致网络生存方式,城镇化导致流动加强的趋势和青年的分类的丰富性,市场化导致个性化和自我价值增强,导致物质追求的提升;国际化更加催生独立思维和全球视野。共青团与青年工作更要满足物质条件不断繁荣的环境下的青年新诉求,幸福新期待;更要拥抱网络而获得生存的资格;更要建设有机组织去适应青年的流动,开展点对点、分层次的工作;更要关注个性和自我价值,走出传统的大一统和集体唯一价值观;更加注重切实的服务,提高利益吸引力,远离空洞的政治;更加尊重青年的独立思维和批判精神,在多元价值观中引领核心价值,使其更加有效;更加走向世界,与世界的青年工作接轨。这些方面只有加强深入研究,才能了解不同年龄段青年的代际特征,尊重青年的行为特点及其规律,使团的工作方式和活动方式更好地为青年所接受、所认同、所喜欢。
第一篇:机关青年价值观的矛盾与理想高扬
价值观是人们判断事物、评价行为以确定目标的内心准则,是趋使人行为的内在动力,它支配着人的思想、驾驭着人的行为。机关青年价值观还处在不稳定的发展阶段,充分分析当前机关青年价值观的特点并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是机关青年工作的核心。
总体上说,和社会其它青年相比,机关青年的价值观更多地呈现出积极和进步因素更多。但是,我们依然要关注当前在一部分机关青年中存在的价值观矛盾心态,这些矛盾如果不能有效解决,将对青年公务员的状态产生消极影响,进而影响到机关事业的发展。
从近些年的大量调研发现:这种矛盾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机关青年政治素质高,但一些青年在对党的理论的深度理解上还有待加强。近些年机关调查发现:虽然机关青年政治素质整体偏高,但其“软肋”出现在理论功底上。比如对深层的理论问题解释不清进而不能理直气壮;比如对爱国和坚持中国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共产党的领导认可度出现不一致现象;比如认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但同时对未来发展信心不足,都是这种矛盾的反映。
第二,机关青年集体价值观占据主流,但近些年也对个人价值和自我价值更加重视。当前机关青年认同理想抱负,但也渴望实现自我和个人价值。近些年,考虑个人因素和自我价值有所上升,并进而对机关工作的传统管理体系和激励体系提出了更多的看法。
第三,机关青年有着积极的幸福观和健康的成功观,但相比于过去,幸福和成功中的家庭因素和对个人生活品质的强调有所上升。大部分青年能为公共利益而工作,并渴望得到社会的承认和他人的尊重,但也希望能同时处理好个人健康和家庭幸福,因此对加班加点、带病工作等现象有了更多的理解。
第四、机关青年高度重视精神因素,但近些年随着青年人现实生活压力的增大,收入、住房等物质因素及家庭育儿等现实问题也开始影响机关青年的职业选择。越来越多的人不得不承认,这些基础问题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的确影响部分青年公务员的心态。
第五、机关青年希望展现自己的价值,但由于单位岗位稀缺,上升空间有限,加之机关的激励文化尚显单一,青年存在后续激励不足的问题,使得部分青年向上动力缺乏,不思进取,得过且过。
第六、机关青年迫切希望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但由于平时培训时间少,往基层锻炼的机会相对缺乏,素质能力难免较长时间在一定高度水平徘徊,这使得他们对自己未来的发展充满忧虑。
第七、机关青年有比中老年更多的创新思想和创新观点,但基于机关的工作性质和文化特征,特别是青年参与的渠道还有待拓展,青年人不得不对自己的言行举止有所约束,使得青年人的激情不能很好地释放,机关创新资源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
第八、机关青年对党团活动能够积极参与,但由于工作繁忙,同时由于党团工作的宣传方式和活动方式还不能满足青年的要求,有的青年存在实质消极心态,存在“人在现场,心思皆无”的现象,思想政治工作大打折扣。
应该说,以上这些价值观的矛盾都是在机关青年工作中要高度关注的课题。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是什么?核心是在青年中高扬机关的公共理想。而这个过程既来自于优秀机关公务员对自己内心的严格要求,同时也要依靠强大的机关支持体系,分析青年理想的产生发展特点进而更好地保护理想、支持理想、激发理想是机关青年工作的重要使命。
从总体上说:机关青年工作应该紧紧围绕实现中国梦、推动机关党政事业发展的中心目标,以高扬理想为旗帜,在“一个巩固”和“五做五真”中采取对策,全面推动青年工作的发展。
1.青年工作机制建设成果要巩固,给青年的理想以强大的后盾支持,形成好态势。
机关要进一步巩固青年工作机制建设成果,重视和加强对青年工作的领导。积极创造条件,为青年成长成才搭建平台。加强基层团组织和青年工作组织建设,做好团干部培养工作。
当前,进一步创新青年工作机制需要在思想上有更大的解放。和过去一样:青年工作的目标是将青年紧紧凝聚在单位党政中心工作周围,激发青年的积极性,使他们快乐成长,早日成才,走向成功。和过去不一样的是:对于80后青年,对于生活在一个不同于前人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环境中的青年,他们从不成熟走向稳定,在激情和现实的碰撞中寻找理想的过程注定是特殊的。青年工作的重要目标是立足他们的特点和现实,创造新的青年工作文化,从而真正推动他们的健康成长。
当前核心是要直面青年理想高扬、需要服务、感情沟通这些方面的重大关系,重点回应正在成长的青年自我价值、多元个性与传统价值观的内在矛盾,着力解决机关青年日益增长的生存压力问题。
2.思想引领往“深”做,给青年的理想以深度理性支撑,追求“真信仰”。
推动机关青年成为“觉悟高”的好青年,就不能满足于从数量上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支持的较高数据,更要追求支持的深度理性。
把握理论武装的重点方向,在有的问题上要深度解决。如:(1)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解。(2)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理解。(3)对党的发展所面临问题的理解。(4)对中国传统陋习发展的理解。(5)对自我价值和服务社会关系的理解。(6)对个性释放和团队价值关系的理解等等。
把握理论武装的核心路径。只有通过寻找规律、发现现实、认识历史等丰富的方式真正使机关青年在以上问题面前心中有数,选择明确而达到理性认同,生发自发力量。这种“深”一定是不回避任何问题,仔细探讨,答疑解惑,抱定不搞清楚不停步的探索精神,真正获得理性的支持力量。
3.职业发展往“宽”做,以多元理念丰富青年的理想,追求“真价值”。
什么是机关青年的职业发展?答案只有一个,为党政事业做出自己的更大贡献,这是最真的价值,最高的理想,而这种价值并不必然与职位、工资等对等。
要让机关青年感到心情好,不一定需要去提拔所有的年轻人。这提醒我们在机关单位激励体系一定要更加丰富,回到真正的价值原点。当前如何走出略显单一的激励体系,特别是约束有余、激励不足的问题是限制青年投身职业发展的本质问题,要重塑激励新体制。塑造多元成功观,让青年积极向上的劲头都能及时得到认可,巩固职务价值(让职务升迁成为机关青年的强大正激励)、强化核心价值(丰富机关青年的工作感知,促进他们真心感受到自己推动了机关的事业,激发内心高度自豪感)、丰富沟通价值(开展与领导和同事沟通的相关活动,增强青年与领导的信任,促进单位良好的人际关系)、延伸发展价值(提供更多的培训和进修机会,推动青年不断进步,提升素质)、重视个人价值(为青年提供更多的个人多元展示平台,包括自组织、爱心活动等,促进青年潜能的及时发挥和认可)。而这一切需要我们更加细致地了解每一个青年员工的需要,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个人定制化”打造激励体系方能得到实现。
4.培训学习往“细”做,给青年的理想以坚实能力支撑,追求“真本事”。
面向机关青年的培训总量和针对性是急需解决的问题,要将培训学习放到更宽的视野,真正提高机关青年的能力,获得真本事。
采取更大力度的读书、培训、讲座报告等方式丰富机关青年的知识;采取更大力度的实践、考察、实训等方式提高机关青年的能力;启动机关青年实习挂职计划,增进机关青年对基层的了解。下大力气扩大青年和各方面的交流,设计相关培养项目,使得青年懂市场、懂社会、懂基层、懂国际。
5.服务青年往“实”做,给青年的理想以扎实基础,追求“真利益”。
由于机关青年当前的生活压力增大,在提倡青年高扬理想的同时,要高度关注青年的切身利益。青年的理想需要物质基础强化,服务青年要有干货。在过去较好的青年工作服务基础上,还需提升服务的实效,重点关注青年各类需要的满足。当前服务的重点有:如:服务青年的收入、住房和职务发展。最核心是在这些方面开展深度调查,摸清青年情况,反映青年声音,给机关决策部门提供政策依据。注重心理支持,加大单位青年心理压力缓解工作的力度;加大对机关青年家庭支持。对于未婚青年,继续开展相关服务,推动“鹊桥”工作更有实效。对于已婚青年,重点加强孩子的成长教育支持工作,将家庭幸福和事业发展紧密联系,实质地推动机关青年提升幸福感。另外,加大青年在单位积极参与的渠道和途径。鼓励青年对单位的发展提出创新建议,举办机关青年创新论坛或类似品牌的活动,推动机关领导和青年的沟通交流。
6.青年工作往“新”做,以生动活力激发青年的理想,追求“真凝聚”。
发扬机关青年工作的优良传统,全面改进青年工作方式,实现团工作的全面转轨。如推进青年工作的网络化;将更新宣传方式作为创新的突破口,思想引导工作去概念化,增加生活化,增强问题意识;巩固效果好的青年工作品牌活动,扩大参与面,增强活动实效;加强创新制度的建设。及时发现、总结、推广基层最鲜活的创新案例,坚持用典型引路的方法激发基层团组织活力,推动基层团工作创新。通过以上的工作,真正使机关团委成为机关青年想得起、找得到、靠得住的组织,全面提高团组织的凝聚力。
总之,“一个巩固”是充分地发挥党政组织对青年工作的支持作用,“五做五真”的全面突破则是全面挑战团干部和青年工作者的激情和智慧,这些目标的实现将真正推动机关青年工作的发展。
第二篇:国有企业青年发展问题与对策
国有企业青年是中国企业青年中的重要群体,其思想状况和发展状况值得关注。
一.国有企业青年的现状调查
在部分国有企业中的抽样调查发现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青年价值观变迁,幸福主要源自家庭而非事业,信仰多元化,企业文化需要进一步落地。青年关注发展却比较迷茫,心理压力大,认为加班多而待遇少,普遍希望改善职业发展通道、住房、工资和找对象等问题。这些问题亟待解决。
1.团队价值观依然是主流价值观,但个人利益和自我价值的考量呈现增加趋势。多数青年员工优先考虑团队利益或两者兼顾。调查显示当个人利益与团队利益发生矛盾时,42.2%的青年员工选择舍弃个人利益,自觉维护团队利益;6.8%会优先考虑个人利益,然后考虑团队利益;0.9%选择只考虑个人利益,不去管团队利益;50.1%选择两者都考虑,看具体情况而定。
多数青年员工认为工作的意义在于实现自我价值,得到认可,工作是实现理想、成就事业的途径。调查显示,青年员工认为工作的意义是实现自我价值、得到认可的占42.9%;实现理想、成就事业的途径的占28.2%;提高生活水平的占26.0%;没什么目标,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占1.3%;对工作本身很厌倦,但是又不得不工作的占1.6%。
2.幸福感主要来源是家庭而非事业。81.7%的青年认为家庭和谐(48.4%)和身体健康(33.3%)是幸福的主要来源。事业发展仅占13.4%,其它4.9%。当事业与家庭发生冲突时,青年的幸福感会下降。
3.党团员信仰多元化,信仰有真空,党员先进性需加强。71.3%的中共党员(含预备)、32.8%的团员、28.7%的群众、14.3%的民主党派人士信仰共产主义;21.8%的中共党员(含预备)、55.0%的团员、58.7%的群众、42.9%的民主党派人士没有信仰;半数青年认为党员先进性体现不太明显(7.9%认为先进性很明显,处处能够吃苦在先享福在后;37.2%认为比较明显,在重大事件面前能够有所担当;45%认为不是太明显,完全隐藏在群众之中了;9.8%认为没有任何先进性可言,甚至极个别还起着负面作用)。
4.浮躁、功利等社会不良风气对青年有影响。调查显示,青年员工认为所在单位的员工中,一些不良风气主要表现在:浮躁,不踏实(28%),比较功利(18.3%),主动融入的意识较差、归属感不强(18%),好高骛远,自视甚高(13.7%),缺乏耐力(8%),强调个体、团结协作精神不够(12%)。
5.企业文化落地有待加强。认为企业文化在具体工作中的体现程度呈正态分布,近四成青年认为体现一般(体现充分5.9%,较多24.7%,一般39.2%,较少20.4%,没有9.7%)。其中,党团员认可度相对较高。选择体现充分和较多的,按照共产党员(33.5%)、共青团员(29.1%)、群众(26.7%)和民主党派(14.3%)依次递减。
6.心理压力大,工作氛围紧张。绝大多数青年面临着心理压力(非常大20.0%,比较大44.4%,一般34.3%,无太大1.0%,无0.3%)。压力主要来源是:44.7%经济,39.9%工作,7.7%人际交往,3.7%情感。男性的主要压力源于经济(49%)和工作(36.3%);女性主要压力源于工作(49.1%),其次是经济(33.4%)。
过半青年认为目前单位的工作氛围紧张压抑(29.5%)或严谨有序(26.0%),另外,24.2%紧张又活泼,9.7%极具挑战性,8.3%轻松活泼,2.3%其他。
压力可能成为沉重的包袱,也可以转化为工作的动力,关键在于如何引导和疏解。现代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不仅仅包括端正受教育者的思想,鼓励企业干部职工们热情投入工作,也逐渐增加了疏解压力、保障心理健康的内容。压力源存在性别差异,对男性员工要更多考虑如何减轻他们的经济负担,而对女性员工则更多地考虑如何协调她们的工作与家庭生活的冲突。
7.困扰个人将来的发展问题。困扰青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才能更好的发展”(45.9%),其次是“对个人的将来很迷茫”(21.4%)。此外,选“一个人应该追求什么”占12.1%,对公司未来的发展很迷茫10.0%,对社会上的很多现象很迷茫8.4%,其他2.0%。
8.对职业发展比较迷茫,职业生涯辅导工作需更具体化,青年脱颖而出机制存在不足。在未来的职业发展规划方面,38.3%的员工比较迷茫,不是特别清晰;4.0%的员工完全不知道将来干什么。在现在困惑的主要问题方面,45.9%困惑如何才能更好地发展,21.4%对个人的将来很迷茫。
45.0%有规划,但是只是近期的;12.7%很清楚自己想干什么。党员最有规划,团员最迷茫。选择“很清楚自己想干什么”和“有规划,但是只是近期的”的党员、团员和群众的比例分别为59.6%、52.6%和57.4%。学历越高,职业发展规划越清晰。7.4%大专(高中)及以下、3.7%本科、3.2%硕士、2.1%博士“完全不知道将来干什么”。20%博士“很清楚自己想干什么”,高于其他三个学历层次(约12%)。近六成青年对职业生涯辅导基本满意(55.2%)或十分满意(3.3%)。
较多青年认为青年脱颖而出的机制存在不足(14.2%有,并且顺畅;29.4%对年限关注,不太关注能力;33.6%职业通道不清晰;18.7%政策制度不稳定;4.0%其他)。
在教育培训的方式上,青年比较倾向于导师带徒弟(29.4%)、部门的培训(23.6%)、本单位的培训(19.9%)以及企业大学组织的培训如E-learning等(15.7%)。博士学历和硕士学历对专业技术技能培训的需求较高,比例分别达到50.5%、35.4%。而大专(高中)及以下学历、本科学历的员工对职业技能培训的需求偏高,比例分别达到31.5%、23.9%。
9.对工资待遇、工作量大和加班多存在不满。
在对公司的评价中,青年最不满意的是工资待遇(占各选项的48.5%)。四分之一青年认为当前的薪酬待遇不太合理,迫切需要改革(合理2.7%,基本合理44.3%,不合理、但能承受28.7%,迫切需要改革24.4%),大专(高中)以下的员工认为迫切需要改革的比例达到40%。
16.9%的青年认为公司在经济分配制度上稳步前进,可以看到希望;27.2%认为薪酬与自己的工作付出相比较,可以接受;17.3%认为薪酬与自己辛苦付出不成正比,不能接受;20.6%认为和周围的同学相比,差距很大,心里不平衡;15.1%认为存在同工不同酬情况;3.0%选择其他。
近七成青年认为工作比较饱和,但没有超出负荷(26.6%工作很忙,很多,根本无法应对;67.4%工作比较饱和,但没有超出负荷;5.4%工作很轻松,基本上都能完成;0.5%感觉上班期间无所事事)。
青年对待加班态度:9.2%支持,43.8%不反对,33.2%不支持,13.8%十分反对。关于加班原因,25.40%认为由于自己工作经验不足,可以接受加班;52.5%认为工作量太大,超过8小时工作量了,加班就应该有加班费;12.8%认为已经很累了,根本不想加班;9.3%选择其他。
10.住房问题有待解决。只有少数青年有自己的个人住房(25.8%),多数是租房(37.3%)、与父母同住(15.0%)和住集体宿舍(20.2%)。近一半本地人与父母同住(45.6%),大大高于外地人(4.8%)。本地人需要自己租房的比例仅有16.6%,而外地人达到了44.2%。青年67%的收入用于日常生活(37.5%)和买房或租房(29.9%)。
11.找对象问题需要关注。近半数员工表示找对象有一定困难(15.0%十分困难,32.9%困难,39.1%还可以,1.7%容易,1.3%十分容易)。青年主要在30岁以下,半数未婚,男女比例不平衡使得广大男性青年需要眼界朝外。但是,由于特殊的工作性质,很多工作地比较偏远,并且外地青年人居多,加重了青年人自己解决个人问题的难度,需要党团组织的关怀。服务青年是共青团四大职能之一,只有切实为青年人服务,为青年人解决实际问题,才能真正赢得青年对党对团的信任,促进党团组织在思想上引领的作用。
12.青年对其岗位级别存在着一定的不认可现象(很不认可7.0%,不认可16.9%,一般39.1%,基本认可27.6%,认可9.4%)。不认可的主要原因:29.3%没有体现个人学历、能力,28.9%内部等级差距太大,9.1%没有体现工龄,8.7%不希望有差别,3.2%其他。
13.青年人际交往问题需要关注。在分析哪些人际关系比较难相处时,68.0%的青年员工中认为和上级的关系最难相处,15.9%选择了同事之间,2.1%的员工认为和下级关系比较难相处。
二、国有企业青年工作的发展方向
国有企业青年工作如何做?重点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第一,加强价值观引导
青年认为幸福主要源于家庭和谐与身体健康,而非事业成功,当工作影响家庭时,会遭遇一些不满和困难。困扰青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才能更好地发展”,迷茫普遍存在。部分党团员理想信念淡化,青年对党团员认识趋于平淡化。因此,应正确引导青年的人生价值观,对于青年关注的人生问题,给出明确的引导和解释。并且,发扬党团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影响,通过党团活动仪式,强化党团员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现在空谈思想已经使越来越多的人对思想工作产生了逆反情绪。我们要关注思想是否符合是大家需要,思想的包装和载体是否足够吸引大家。这种包装着“思想”的载体应该在适当时机、适当地点、适当群体中出现。所以我提倡思想工作要引入需求调研和把握,引入营销观念。
思想教育的空洞化是当前非常大的问题。我们需要的是科学的宣传并要防止上下一般粗。到基层重在服务,重在凝聚,重在吸引,把大道理说实在、说出感情、说到心坎最为关键,建议在此领域要大大研究“下楼工程”(研究大道理落地的方法,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群体)。
第二,分类引导,提高企业忠诚度
提升青年企业忠诚度需关注青年群体间的差异性。企业对于外地人不仅是工作的地方,还能提供家的归属感;而本地人不太会从企业寻求家的归属感。因此,对于外地员工可考虑从营造企业的家庭氛围着手。对党团员要加强忠诚企业理念的灌输,对于民主党派需了解其忠诚企业的条件,并适当满足。
第三,创新企业文化载体与传播方式
较多青年认为企业文化在具体工作中体现一般。党员、团员和群众认为企业文化体现的正向程度依次递减,但三者总体趋势呈现正态分布,但民主党派的看法相对偏负面,认可度明显低于前三者。因此,要加强企业文化在民主党派群体中的落地工作。根据访谈,员工对“三和文化”有一定的理解,但是,较年轻的员工认为企业杂志并不是特别有吸引力,考虑到经济和环保因素,建议做电子版。所以,可以考虑创新企业文化的文化载体和传播方式。
国有企业文化的建设还是要更为重视科学性。首先不要太复杂,其次要构建价值—制度—行为—外化的立体结构,在这方面价值观的坚守和恒定、文化各层次之间的相互关照、文化落地非常重要,现在看来,差距还很大。而中间关键因素是我们需要真正的企业家而非政府官员。
第四,加强职业辅导,疏畅职业通道
(1)加强职业生涯辅导
青年的职业生涯规划要有可行性,让员工了解自己的工作和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以便明确努力的方向。很多青年员工刚大学毕业,对职业前途很迷茫。其中,助理是一个特殊群体,工作杂,70%-80%的时间在开会,还得处理部门的文档工作和行政后勤服务,很多人超负荷工作。但是,项目隶属部门和工作部门不同,很少有团队活动,没有归属感。因此,要加强职业辅导,为新员工建立个人规划向导,让青年更多认识到自身能力以及适应的工作,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企业青年的职业发展迷茫是具有普遍性的,对于职业生涯发展辅导工作的效用始终存在着争议。问题是如果企业的发展并不确定,企业的制度环境并不稳定,许多事情还要取决于人的意志,青年职业发展要有清晰的路线就无比困难。我们还不存在以个人为动力、道路明确的环境。
(2)职业通道多元而畅通
公司为员工提供多序列发展方向及通道。根据不同员工的自身特点,提供多元化发展方向,并且使职业通道更为透明和人性化。特别需要为校招员工创造发展平台,考虑专业的不同来制定不同的发展通道,而不是忽略非理工类校招员工的发展。职业通道的设计应给青年足够的发展空间,适当放宽年限和工种的限制。
第五,提高培训针对性,切实结合青年需要
(1)培训形式针对青年特点
在调查中发现,一些相对较大的部门(机械、电控等)很重视师带徒关系,而相对较小的部门基层(工程助理、文员等岗位)不太重视师带徒关系。可以聘请具有丰富现场经验的老员工,针对实际项目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专题讲座,这对青年积累知识和以后的现场工程技术服务大有帮助。多提供出国交流、培训的机会,开阔青年眼界,更好地消化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理念。鼓励员工自主学习和考证,将E-learning免费开放,取消学分制;公司的讲座可做成视频,放在企业大学网站,以免员工工作冲突,没有机会学习。
(2)培训内容符合青年需要
多关注青年的发展,提供更多学习和发展的机会。多开展与工作相关的专业培训与案例分析;增加项目协调及人际关系等培训内容,便于开展团队工作;此外人文艺术类的内容应有所增加。
第六,把握青年需求,解决青年实际问题
(1)福利待遇问题
可增加非物质福利,如增加年假、赠送春节期间的公休都非常鼓舞人心;另外,从工资上适当给予青年照顾。青年长期驻外,条件艰苦,接受教育、培训以及岗位晋升的机会都比较少,建议公司采取一定的措施引导帮助青年的个人发展。
(2)住房问题
尽力帮助解决青年的住房问题,如考虑集资盖房、集体宿舍等。此外还应提高现场住宿条件,考虑已婚人员的生活习惯。
(3)家庭问题
关注青年在工作外的个人及家庭问题,如配偶关系、配偶工、子女上学和户口等问题。只有解决了员工的后顾之忧,才能提高员工的忠诚度,加大员工投身事业的热情。多关注驻外工程建设一线的青年的家庭和生活,一线位置偏远,条件艰苦,家庭和谐问题相对严重。考虑从薪酬待遇、特殊环境补助、晋升渠道和轮班休假制度来解决员工的切实问题。
公司能否考虑摒弃“夫妻两人不能在同一个单位”的制度,给予确实能够满足公司需要的配偶一些机会,给两地分居的员工解决家庭问题,使青年能更好地为公司努力(配偶条件不能满足公司岗位要求除外)。另外,公司可适当与所在辖区教育主管部门协调,解决职工子女非学区入学问题。
(4)班车问题
某些单位较为偏僻,员工上班极为不便,可以考虑为员工安排班车。考虑到员工上班普遍路途较远的问题,在冬季能适当延迟早上上班时间,或在人员密集的交通点(如城铁站)附近安排几辆班车,解决早上上班问题。对于在工地或者现场的青年,也可以适当安排周末去往相近城市的班车,方便员工周末出行等。
第七,提升管理水平,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部门或项目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很多工作处于摸索阶段,应尽快形成相应程序、标准,加强制度建设。办公用品配置不应该所有人都一样,应根据实际工作需要,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现存在只是引进技术和签收,没有较好消化吸收,甚至没有验证的情况,部分单位应提高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高层思想要转变,中层素质需提高,上下交流要加强。
(1)健全薪酬及激励制度
部分单位或部门存在同工不同酬的现象,影响了工作积极性和效率,应尽快合理化、制度化和透明化。基层员工的薪酬相对较低而影响到工作积极性,公司可以根据相关标准适当提高一线员工的工资待遇。
对于为公司提出很好意见或做出卓越贡献的员工,应该建立动态激励和鼓励机制,让这些员工时时刻刻都能感受到公司的激励和鼓励政策,不仅仅是通过一年一度的优秀员工选举和表彰,让人觉得只有这些少数人为公司做出了贡献。
(2)完善考核及晋升制度
绩效分配体制及末位淘汰体制需要更加合理,建立和完善个性化的考核方式。在保证领导对员工考评有绝对权的前提下,保留一部分权值用于员工之间互相考评,这样既不损害领导对员工的管理权利,又能加强员工间的配合和支持,创立和谐的氛围和团队精神,还能丰富对员工的考评角度,提高考评的科学性和全面性,有利于激发员工的工作激情。年终考评时应预留给项目部一线部门对相关支持部门的考评权值,这样有利于一线部门在平时工作中发挥总体协调和领头的作用,有利于项目工作的推进。建议强化部门领导的考核职责,由员工的直接领导负责对员工的考核与晋升,这样有利于评价员工的实际工作,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人才是企业竞争的生命线。要创造公平、科学的人才晋升机制来吸引、挽留优秀人才,为公司做出更大的贡献。岗位晋升制度方面,在保证以领导推荐为主的基础之上,还应征求与被推荐人相关的其他员工的评论意见,使广大员工的评分结果占一定的权值,并将各方的考评分数最终公示,提高员工晋升制度的科学性、民主性。
(3)改善加班制度
减少官僚作风,提高工作效率,从而减少加班时间,让员工平衡工作和生活,提高员工的幸福感,使个人也能得到可持续发展。不提倡统一加班的方式,员工可根据自己工作的实际情况,自主加班。有时加班太严重,应考虑加班费或因工作晚上八点以后离开补贴打车费等。
(4)推动创新机制
创新是推动公司不断进步的动力,建议公司更重视创新,营造宽松的创新环境,鼓励基层员工在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的同时,在科研上进行创新。应防止基层员工创新成果被领导占有现象出现,并对做出创新的基层员工予以奖励,并允许在创新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失败。
(5)加强沟通机制
一要加强公司与其他公司建立一个快速、便利、有效的沟通交流通道或平台。二要加强企业内部兄弟单位交流协作,做到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三要加强企业领导与各级员工建立和谐的交流和沟通机制,上情下达、下情上达。企业应鼓励员工敢说真话、敢说实话,鼓励员工敢表达自己的不同见解。四要信息公开透明,通畅传递渠道。很多信息上层知道,基层没几个知道,对公司形象造成了不好的影响。
第八,改善青年工作方式,促进青年成长成才
(1)加强各子公司间交流活动
打破青年活动以部门为单位的单一形式,扩大青年的人际交往和交流学习。
(2)丰富活动载体,更多开展文体活动
通过多种多样的文体活动开展精神文明建设,丰富青年业余生活,提高员工幸福指数,促使员工更好地融入工作。
(3)发扬“一小时座谈”活动
把领导与员工的“一小时座谈”活动打造成为品牌工作。领导一对一,面对面地倾听青年心声,使员工对公司有归属感,对自己有明确的发展方向。
(4)加强员工思想教育
营造企业健康向上的舆论氛围与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不能只关注工作,对于一些重大的国家新闻和行业新闻,可以适时广播或组织员工观看,鼓励员工参加一些公益活动。
(5)关注员工身体健康
建议公司统一开展间休广播体操活动和休息日徒步活动,缓解员工因工作性质造成的肩颈疾病,实现健康和工作双赢。
(6)公司可以举办婚恋交友活动
企业年轻人多,单身多,但是由于工作原因很多人没有机会解决单身问题,其中一些到了适婚年龄也没机会谈恋爱而选择了辞职。建议企业在子公司之间,或与社会上其他单位开展联谊,组织婚恋交友活动,解决青年的后顾之忧。
第三篇:00后的青少年在想什么?
价值观是人们对价值的一般观点和根本看法。价值观的形成过程是从小就开始的,社会生活中的点滴都能促成青少年价值观的形成。价值观不仅是一些内在的素质和观念,还是外在的行为和态度。正确的价值观是青少年成长成才的必要条件,中学阶段的价值观形成在青年的一生中极其重要。通过对北京市D区00后青少年价值观的调查,试图归纳总结00后青少年价值观的特点,以期更好地“对症下药”,为促进青少年价值观教育提供基础。
鉴于00后青少年的年龄、心智等特殊情况,D区00后青少年价值观的状况调查主要从以下三个指标进行量化操作:一是思想道德价值观;二是人生价值观;三是政治价值观。
一、思想道德价值观
道德价值观在价值观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即道德价值观是价值观体系的基础和中心,并与其他的价值观有着密切的联系。对青年的价值观的演变来说,它必须首先依承的心理基础是道德观念。青年若要内化社会的各种价值观念,就必须首先熟悉道德规范,掌握一系列道德观念和概念,对正确和错误的行为作出道德判断和评价,并在这些道德观念、道德概念和道德评价的基础上形成道德观念体系,在行动上把这些道德观念体系付诸实践,由此产生各种道德情感和情操,形成对价值观念接受还是拒绝的道德态度。因此,道德价值观在青少年成长成才的过程中所起的基础性作用是值得高度重视的。
道德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所特有的,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的,并以善恶进行评价的原则规范、心理意识和行为活动的总和。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是社会关系的产物,道德是社会物质条件的反映,是由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社会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各种社会道德的性质,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有什么样的社会道德。而在社会经济关系中居于统治地位的阶级,其道德也必然居于统治地位。社会经济基础的变化,又必然引起社会道德的变化。在社会经济结构和基础发生快速变化的时期,如何建设和培养青少年的社会主义道德意识形态是新的历史时期青少年工作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本调研主要从(1)对集体观念的认识;(2)个体基本生活层面的道德行为规范水平;(3)规则意识;(4)对民主推选的态度等几个方面来看当前青少年的道德发展水平和特点。
1.集体观念
发生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矛盾,而且人们自觉意识到这种矛盾时,才会出现道德抉择。本次调研中,没有简单地询问“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你怎样做?”这样的题目,而是设计了一个学生熟悉的场景:“班级需要您参加一项重要任务,而您恰好又与同学约好了一块出去玩,这时您会怎么做?”针对这道题,有88.4%的学生选择“服从班级需要,认真参加并努力做好”,选择“以自己有事情为由推掉班级任务”和“不情愿地参加班级任务,应付了事”的学生只有6.1%和5.5%。结果显示,集体观念仍占主导地位,大部分青少年都把集体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前。
2.日常道德行为规范水平
日常生活中的行为细节,往往能反映绝大多数人的基本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规范水平。关于“考试时,有一题难住了您,这时您会怎么做?”的问题上,有91.3%的学生选择干脆放弃,6%的学生选择偷看同学试卷,2.7%的学生选择偷偷翻书看。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学生在考试诚信的认识水平上是比较好的。
关于“看到校园地上有垃圾时,您会怎么做?”的问题上,81.7%的学生选择“捡起来,扔进垃圾桶”,能做到主动维护公共利益。此外,在校园这种公共场合,明确表示“找到扔垃圾的人,批评他”的学生只有2.8%。关于“在公共场所,看到有人大声喧哗”的问题上,49.6%的学生认为这是不文明的行为,直接制止;42.9%的学生认为这是不文明行为,但不制止;7.5%的学生认为这是个人习惯,没什么关系。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青少年的日常道德行为是良好的,同时也说明初中一年级的青少年比较重视自己的行为规范,较少涉及他人的言行。
就“一般情况下,您在公交车上是否会主动给老人让座?”问题上,青少年的回答表现出绝大部分人都是有礼貌有爱心的,84.3%的学生选择“会主动让座”。但也有12.4%的学生选择“让不让看心情”,3.3%的学生选择“不会主动让座”。这可能与目前社会上帮扶老人但反遭诬陷的不良事件有关,让部分学生对此类事情有所顾虑。
在“您对于见义勇为的态度”这道题上,76.9%的学生选择“敬佩他们,也希望做这样的人”,15.2%的选择“敬佩他们,但自己不想去做这样的事”,很少一部分学生(2.4%)选择“认为他们冒傻气,不值得”,还有5.5%的学生选择“无所谓”。结果提示,绝大部分学生对于见义勇为行为是敬佩的,自己也希望做这样的人,部分学生虽然敬佩,但限于胆量或能力不想去做这样的事情。提示我们在学校教育中,可以进一步加强对于见义勇为英雄的学习,同时也要注意提高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意识。
3.规则意识
在“上学途中遇红灯,此时恰无来往车辆,这时您会怎么做?”这道题上,34.4%的学生选择“等待绿灯亮时再通过,这是规则”, 28.7%的学生选择“安全第一,绝不通过”;但是,有33.7%的学生选择“看情况,要有急事就通过”,3.1%的学生选择“看到没有警察便快速通过”。这说明00后学生具有较好的规则意识,但依然有较多学生以“自己有急事”为理由不遵守交通规则,规则意识较差。这也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中国式过马路”在孩子身上的体现。
4.对民主推选班长的态度
调查结果显示,有75.2%的00后青少年愿意推选各方面表现比较优秀的同学为班长,但有高达11%的00后青少年选择投自己一票和有5.9%的00后青少年推选与自己关系好的同学为班长,即有将近17%的同学并不以“表现优秀”作为当选班长的必要条件。
这一结果可以反映出00后青少年两个方面的特点:一是00后青少年善于积极展示自己,拥有较高的自我价值感,这是青少年成长成才的有利素质。二是00后青少年的自我意识较强,思维方式常以自我为中心,如推选与自己关系要好的同学为班长而不是选举优秀的、有能力的同学为班长。当然这点是与整个社会上道德价值观的世俗化大环境分不开的,即社会上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和重实利思想的影响。
5.对学生付费代写作业的态度
调查结果显示,不赞成学生付费代写作业的有84.1%,赞成的占5.1%,表示无所谓的有10.8%。显示出绝大多数00后青少年拥有正确的道德价值观。但5.1%赞成付费代写作业的青少年的存在说明00后青少年缺乏一定的责任意识,同时也从侧面反映出学校应试教育的问题。我们应该反思,如何才能让00后青少年喜欢学习,把学习变成一件愉快的事情。
6.对“勤劳致富”观点的态度
调查结果显示,赞成只有通过勤奋劳动和工作才能获得美好生活的00后青少年占82.5%,无所谓的占13.5%,不赞成的占4.0%。可见大多数00后青少年拥有积极向上、阳光健康的心态。但接近18%的00后青少年不确定或者不赞成通过自己的勤奋劳动才能有收获,表明少数00后青少年存在依赖意识强、独立意识欠缺的情况,体现出当今社会诸如“啃老族”“官二代”“富二代”等小群体的思想对00后青少年的影响。社会、学校和家庭等需多方协作,积极引导00后青少年,避免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成才的思想的侵害。
通过对00后青少年是否同意“我对社会总体上是满意的”观点调查,结果显示70.4%的00后青少年同意该观点,有接近三分之一(29.6%)的青少年不同意该观点,即认为社会上是有这样那样的问题的。调查结果说明00后的青少年不再是盲目的附和和盲从了,而是用一种反思的态度、审慎的眼光和怀疑的精神去分析、判断他们眼中所认为的“社会”。这应当说是青少年价值观的一个巨大的发展和进步,因为他们有了独立的价值思维,我们应当给予充分的肯定。
二、人生观
众所周知,“德才兼备”是成才的要求,同时也是青少年成长为人才的必要条件。纵观每一个有用之才的成长历程,除受客观条件决定外,青少年时期的人生观对整个成才的历程也起着巨大的影响作用。
人生观是人们对人生目的、意义、价值、理想等重大问题的根本认识。按照对待人生目的、意义、价值、理想、态度等思想观点的不同,人生观大概可划分为享乐主义、禁欲主义、实用主义、悲观主义、利己主义等几种类型。对D区00后青少年人生观状况的调查可以明晰地看出D区00后青少年人生观的现状。下文试图揭示00后青少年人生观的规律,为更有效地开展青少年人生观教育工作提供科学理论指导,并为进一步的政策建议提供现实性基础。
00后青少年人生观的状况调查主要从以下四个指标进行量化操作:一是人生意义;二是人生命运;三是人生目标;四是人生信仰。
1.人生意义
对人生意义的衡量通过调查“00后青少年认为什么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东西”来进行展示。调查结果显示,57.6%的00后青少年认为“健康”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东西,24.7%的00后青少年认为“快乐”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东西。“信仰”“才智”“亲情友情爱情”等位列其后。只有0.8%的00后青少年认为“金钱”是最重要的东西,有3%的00后青少年认为“权力”和“名望”最重要,还有1.8%的00后青少年认为“相貌”最重要。另外,有高达92.2%的00后青少年表示不追求名牌的衣物,并不会和有名牌衣物的同学攀比。综合来看,共有90.4%的00后青少年的人生意义是正向积极的。可见,00后青少年对人生意义的认识总体上是积极的、科学的。他们更加关注自己的现实生活和珍爱自己的生命。但不可小觑的是仍有5.6%的00后青少年的人生意义观是消极、非科学的,他们或崇拜权力,或渴望金钱,或注重相貌。因此,应继续加强对青少年人生意义的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尽量避免不利于00后青少年的智力开发和能力培养的负面影响。
2.人生命运
对人生命运的衡量通过调查“是否相信星座和手相决定人的命运”来考察。调查结果显示,有60.2%的00后青少年不相信星座和手相决定人的命运,有21.9%的青少年表示不清楚,有18%的青少年相信星座和手相决定人的命运,但其中只有2.6%的青少年完全相信星座和手相决定人的命运。
可见,大多数青少年对人生的命运都能有较好的认识,乐观向上、积极进取并相信科学,不迷信。但由于星座、手相等迷信思想在社会上的传播,影响青少年科学全面的人生观的形成。
3.人生目标
对00后青少年“崇拜的人物”的调查可以反映出青少年人生目标的追求。调查结果显示,有46.1%的青少年崇拜历史上的伟大人物,有27.8%的青少年崇拜明星,还有26.1%的青少年崇拜长辈和朋友。
可见大多数00后青少年拥有较高的社会贡献意识,愿意在社会的发展进程中贡献自己的力量、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历史上的伟大人物和其事迹是青少年学习的榜样;德高望重的长辈和优秀的朋友也是青少年不断提升自我价值的现实标杆,还有一些通过自己努力奋斗实现梦想的明星们也是青少年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的推动器。这些都为青少年的成长提供“正能量”。但同时我们也应意识到,过度的“追星”也是危害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之一,需要社会、学校和家长等多方的正面引导方能避害为利。
4.人生信仰
调查结果显示,有80.8%的00后青少年认同“信仰是人的精神支柱,非常重要”,即大多数的00后青少年认为应当有人生信仰。人生信仰作为人生观、世界观的一部分,是人生努力奋斗的源泉,是青少年成长成才的动力。但仍有19.2%的青少年不认同人生信仰很重要,这说明我们应该加大信仰教育力度,正视信仰的力量,让信仰的动力源泉作用在青少年成长成才过程中发挥更有力的功能。
综上可见,00后青少年的人生观总体上是正向、积极、科学、健康的。第一,00后青少年的人生观有其独特的发展水平和特点,不仅有别于儿童和中老年人,而且处于同一年龄段的青少年,由于社会环境、教育条件和自身主观努力的差异,他们人生观的发展状况和特点也不完全相同。第二,00后青少年的人生观正处于发展过程中,因而是很不稳定的。社会上的宣传、学校的教育以及社会风气、家庭氛围等,都可以使其人生观上升或者下滑,向正确或是错误的方向转化。第三,00后青少年的人生观形成处在全球化、信息化高度发展的环境下,网络对青少年人生观的形成起着不可小觑的作用。常常看到身边的00后们刷着微博、聊着QQ,这些能够迅速影响人们思维想法的网络力量应受到应有的重视,创造绿色、安全、健康的网络环境,也能促进00后青少年积极、科学的人生观形成。
调查结果显示,00后青少年认为一个人的价值取决于人格是否高尚的占38.3%,取决于对社会贡献的大小的占21.2%,取决于生活是否舒适、潇洒的占15.3%,取决于是否干出了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的占10.3%,剩下的9.9%觉得金钱、权力和名望是衡量一个人的价值的标准。可见大多数的00后青少年拥有积极健康的人生价值观,懂得怎样的人生是有价值的、有意义的,从而自觉地克制自己的不正确的欲望,规范自己的行为,提升自己的人格。
综上可见,00后青少年总体上有较为清晰的一致的价值评价标准,即道德人格高尚、才华横溢、有能力、对社会有贡献等。同时有一定的自觉性,能够区别出真善美与假恶丑,能够正确理解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三、政治价值观
“意识形态”作为一个政治学和社会学的术语,主要用于描述一个阶级或社会集团的信仰、普遍原则或理论主张。某种意识形态是某一个阶级或社会集团独特的世界观或普遍观念,它既包括一些系统的和自觉的信仰,也包括不那么自觉的和系统阐发的态度、习惯和情感,甚至包括一些无意识的假定、意旨和承诺。意识形态由社会的状况必然产生,并有助于永久维持这些社会状况。人有一种归属的需要,一种身处某个社会“阶层”的需要,尽管这种需要很难察觉。个体自觉或不自觉所形成的意识形态,反应个体的社会存在状态,和群体意义上的共同文化。
心理学将“认同”视为是一种同化与内化的社会心理过程。它是将他人或群体的价值、标准、期望与社会角色内化于个人自我概念之中,并对人的行为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巨大影响。国家认同,可以说是一种广义的民族认同,即基于民族国家同一体基础上的国民认同。其心理基础是群体认同,是个体自我概念的一部分,它来源于个体对自己作为某个或某些社会群体的成员身份的认识,以及附加于这种成员身份的价值和情感方面的意义。
1.国家认同
在“如果让您重新选择国籍,您会选择什么”这道题上,有54.9%的学生选择“中国”,16.3%的学生选择“北美国家”,15.2%的学生选择“欧洲国家”,选择无所谓的有7.3%,还有3.7%的学生填写了其他选项。在“升国旗时您会主动唱国歌吗?”这道题上,选择会的学生达67.9%,有时会的学生有28.8%,只有极少数学生(3.3%)选择不会。
在“现在社会上有不少家庭移民到发达国家居住,对这个现象您的看法是”这道题上,明确表示“赞成,以后如果有机会自己也会移民”的学生有36.2%,选择“不赞成,以后也不会移民”的学生有26.6%,选择“无所谓”的学生占37.2%。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尽管多数学生在题干设立的情景下“重新选择国籍”的选项中,依然选择中国,但在对待移民的态度上,明确表示不会移民的学生只占有26.6%,而选择移民的学生占37.2%。这种反差表现出00后青少年经过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学生已经基本养成升国旗时唱国歌的行为习惯,对于国家具有基本和较为牢固的认同,但是在现阶段即较为坚定今后会在国内生活的学生并不多,这其中有可能受到学生家长、亲人、周边环境乃至全社会移民风气的影响,提示我们需要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加强对学生的引导,提升他们对国家未来发展的信心和希望,将行为习惯更多地内化为内心信念。
身处社会剧烈变革时期的青少年的意识形态特征对今后我国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方向和形式有重要意义。下面,我们从青少年对社会主导意识形态的现实行为、心理意向和信念等几个层面看当今青少年的意识形态特点和动向。
2.政党认同
(1)从现实行为层面看:
共青团员是共产主义接班人。中学生是当前申请成为共青团员的主力军,也是共青团组织积极发展和培养的重要对象。因此,青少年对入团的态度和是否申请入团的行为表现,从一定层面反映了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对外表达的政治立场。
由于初一学生还是少先队员,在“您认为少先队组织是否有凝聚力”这道题上,有62.2%的学生认为少先队具有凝聚力。12.1%的学生认为没有什么凝聚力,25.7%的学生不知道。这表明尽管大部分学生在少先队活动中得到了锻炼,但我们依然需要在工作中加强少先队对广大队员的凝聚作用。
本次调查样本显示,对于其他同学争取入团的看法上,认为“该同学积极上进,我也想加入”的学生比例为85.4%,14.4%的同学对此现象无所谓,只有极少部分学生(0.2%)认为“该同学投机取巧”。与此同时,有44.4%的学生认为“许多青年积极要求加入共青团的最主要的动机是”是源于信仰,22.5%的学生认为其他青年入团的主要动机是找到好工作,14.7%的学生认为入团有面子,7.6%的学生认为入团的动机是当官或升官,还有部分学生填写了自己的看法和认识,如“很光荣”“自己进步、帮别人进步”“荣誉”“为大家服务”等,但也有部分同学填写的是“家长要求”“随大流”“学校强制”等较为消极的动机。
该现象可以从两方面来分析:
一方面,尽管有高达85.4%的学生表示希望加入共青团,但在入团动机上广大学生的选择较为多元。从个体心理发展的客观规律看,青春期早期的个体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在形成初期,其建立和形成相对稳定的意识形态理念的心理成熟度还有待提高。另一方面,从大的社会经济文化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对个体的影响来看,客观而言,共产主义信念在当代社会的影响力显示出一定程度的下滑趋势。本次调查的初中在校学生主要出生在2000年,他们是目前进入社会文化视野的所谓“00后”。这批孩子开始接受正规教育的时间(小学入学)正好在我国网络、信息化建设突飞猛进的时候,我国对外开放程度和全球化水平全面提高;他们的文化水平和社会交流能力达到能够独立寻求信息的时候,也正是网络和多媒体信息开始对我国人民生活发挥重要影响的时期。全球化时代多元文化的冲击和传播,对青少年政治立场和意识形态的选择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2)从意向层面看:
由于初一年级的青少年还没有实际面临“入党”的现实问题。因此,他们对是否入党的想法,很大程度上体现的是一种心理意向。而对他人入党的看法,则体现了他们对党员群体的价值判断和情感倾向。
在“你认为积极申请入党的人”是怎样的人判断上,总体上有67.6%的人认为入党的人是有共产主义信念的人,23.8%的人认为他们是比较优秀的人,3.6%的人认为他们是想捞取好处的人,5%的人认为他们是随大流的人。总体来看,初一年级学生对当今入党群体的评价和情感倾向相对较高。
四、总结及建议对策
总体来看,00后到底存在什么问题?有什么建议对策呢?
青少年的发展问题一直是人们尤其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特别关注的问题。青春期可分为早、中、晚三期。青春早期(10~14岁)是青少年身体和智力快速发展的时期。本研究以进入青春早期的初一年级学生为调查对象,从一般生活状况、思想道德价值观、人生观、政治价值观、家庭生活和亲子关系以及学校教育效果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剖析,整体上来说具有如下特征和问题:
1.00后初中生社会认知状况良好,并没有出现人们想象中的危机,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他们能够坚守传统美德,具有较好的集体观念。
2.00后初中生的价值观正处于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自我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矛盾交织中,新的价值体系尚未完全形成,因此,加强对这一时期青少年价值观引导尤为重要。
3.00后初中生国家认同感强,对于共产党、共青团具有积极正面的评价和情感倾向。
4.家庭在00后初中生社会认知的形成中仍然扮演着无可替代的角色作用,学校和社区没有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进一步的反思显得十分必要;同伴和网络影响力逐渐增强。如何合理利用、因势利导、同伴网络的作用则是教育的新课题。
5.知识传递和榜样示范仍然是00后初中生社会认知、道德品质、价值观念形成的重要途径,环境熏陶和群体性活动的作用有待进一步加强。
此外还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说在同伴关系方面,有少部分学生在与同学发生矛盾时期望通过非正常手段解决问题;亲子关系中,12%的学生反映与父母很少谈心;规则意识较差,33.7%的学生选择有急事的情况下可以不遵守交通规则;道德价值观方面,少部分同学赞成“代写作业”的现象,对“勤劳致富”的观点持保留或反对态度;人生观方面,少数学生相信星座、手相可以决定人生命运,同时认为信仰对于人生来说并不重要;政治价值观方面,尽管只有3.3%的学生选择在升旗时不唱国歌,但这3.3%更应引起学校、家庭和教育相关部门的注意。在上述问题之外,还有其他方面的问题,如自我意识膨胀、责任意识淡薄和独立意识欠缺,独立思考能力较差,对于部分学校校规较为排斥,学习压力大等。
结合调查结果,针对以上问题,研究组提出以下建议:
(一)充分发挥青少年群体积极因素,积极打造家庭-学校-社会对于青少年教育引导的合力,尤其提高网络教育的积极影响。
青春早期是个体身体和心理飞速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个阶段青少年更关注自己,力图剖解自己,他们意识到自己的所思所感与行为表现的差异,他们还在深思别人眼中的世界及对这个世界的看法是否与他们的一致,他们了解到别人不能完全充分地懂得他们的想法和感觉。他们非常注意人们如何看待他们。他们有敏感的触角,留心同伴、父母、老师和其他成年人对他们的看法。他们尝试不同的角色,他们想要弄清他们到底属于什么人,别人的特点是否适合自己。他们抒发感情,表达自己的信仰和观点,珍视诚实,力图展现一个真实的自我。在这个阶段,需要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之间建立充分的沟通渠道,为青少年营造一个健康清洁、积极向上的生活空间。
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青少年学生的自我教育提供了沃土,00后的学生有着比以往任何时代青少年接受更多知识、观念冲击的机会。网络这把双刃剑给教育提供新机遇的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挑战。一方面,丰富多样的网络资源、自主的学习模式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增添了新的活力;另一方面,虚拟的网络世界、良莠不齐的信息资源也给中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了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学校、家庭和社会需要合力营造健康向上、文明高雅的校园网络文化氛围,用先进的思想、文化占领网络的制高点。充分挖掘00后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建设校园生活网、心理健康教育网、兴趣指导网等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与服务性于一体的主题教育网站,使网络主流文化深入到学生可触及的每一个角落,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实效性。与此同时,还需要对初中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要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和使用网络,引导他们进行独立思考与分析,增强对上网的自我调控意识与免疫能力。同时加强网络监管,采用劝诫与制度约束相结合,建立科学的督查与考评机制,强化对网络资源的科学整合与有效干预。
(二)建立健全社区青少年活动机构,进一步发挥社区在青少年学习、生活中的积极作用。
从本次调研中发现,00后学生的生活观念、态度和方式已经具有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的特征,同时也表现出娱乐时间较低、业余生活较为枯燥、渴望同伴友谊等问题。建议团委紧密结合学生学习、生活的现实境况,在学校和社区搭建更多平台,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积极倡导和实施生活德育,在生活化情境中教育影响他们,充分开发、利用社区的空间优势,丰富00后中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与此同时潜移默化德育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开发针对青春早期青少年的志愿者组织和社会实践活动。
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社会正经历着一场“大转型”。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碎片化”已成为当前社会结构转型的一个显著特征,这主要表现为利益主体与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在这样一种社会背景下,“中国梦”的提出,承载着一种用心理力量来凝聚社会的设想。因此,对00后青少年进行“中国梦”的启迪和培养,在注重日常德育教育的同时,还需要从公民意识的培育和责任履行的角度进行加强。团委应充分发挥党团、学生会、社团、青年志愿者等组织的优势,结合00后中学生的身心特征,开发一系列的志愿者、社会实践活动、学校的日常管理活动,使学生在最直接的体验中得到锻炼和考验。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创新,在创新中成长。学会处理个人与集体关系,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学会善待自己、善待他人,学会对生命的尊重和对生活的憧憬,逐步养成直面困难、乐于助人、善于沟通、吃苦耐劳等良好的道德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