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数级增长的信息技术
人类社会的文字记录至少已经有3000年历史了。在大多数时间里,这些记录方法几乎没有发生改变。人们在各种东西的表面上做标记:用钢笔在纸上写,用凿子在石头上刻,用颜料在木板上画,借此进行交流。若书面文件仅有一份时,就只能手工抄写。只有少数有特权的人才能接触书写,而且这些人还得具备阅读能力才行。1440—1450年间,也就是我们之前假想的那一时钟的大约11分钟前,约翰内斯·古登堡发明了印刷机。从那时起,变化进程加速几近疯狂。想想过去200年里信息交流领域出现的重大创新吧,它们出现在时钟上的间隔越来越短了。
1950年我出生时,家用计算机还没有出现。当时,普通计算机差不多有客厅那么大。这也是人们不买计算机的原因之一:他们总不能为了配合这大而无用的设备而住在户外吧!第二个原因是价格:当时计算机的价格高达几十万美元,只有政府部门和部分企业才买得起。1950年,晶体管问世。1970年,硅芯片也被设计了出来。这些技术创新不仅使计算机的体积缩小了,而且还大大提升了计算机的运转速度和能力。标配内存自此之后出现了成倍增加:从最初的几百KB增长到现在的几个GB。
你口袋里的智能手机,计算能力恐怕比1940年地球上的所有计算机加起来还要强。1960年,杰罗姆·布鲁纳(Jerome Bruner)和乔治·米勒(George Miller)共同创立了哈佛大学认知研究中心,这是世界上第一家致力于研究认知科学的机构。由于研究所的资金很充裕,所以他们购置了美国第一台用来进行心理学实验的计算机:PDP-4小型机,价值65000美元(那可是在1962年呀),拥有2KB内存,最高可升级到64KB。如今,普通电子表的性能和内存都比1969年的“阿波罗”号飞船(阿姆斯特朗就是搭乘着它“迈出了自己的一小步、人类的一大步”)更好和更大。
据估计,如今全世界每年要制造大约1017枚微芯片,我听说这个数目大致相当于全世界的蚂蚁总数。我这么说,是因为我清楚地知道,这是无法核实和验证的。但这一非同寻常的生产速度,反映了如今计算机的应用范围是何等的广阔。在过去70年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步伐一直令人叹为观止。以下是一份简单的大事年表。
①由雷·库兹韦尔撰写的《人工智能的未来》中文简体字版已由湛庐文化策划、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编者注
互联网是人类有史以来设计出的最强大、普及度最广的通信系统。它每天都在发展,就像一头庞大的、不断生长的生物,其中数百万链接采用的都是类似人脑里树突状分组和神经节的模式,并以越来越快的速度增加。与大脑一样,突触被激活得越多,链接的反应就会越大。发明家和未来学家雷·库兹韦尔曾指出,生物体和技术的演变都会遵循相同的模式,它们都需要长时间的演变才会出现,但随着进步的逐渐累积,发展最终会以指数级的速度爆发出来:“19世纪,技术进步的速度和此前的10个世纪差不多;20世纪前20年的进步,又与整个19世纪的进步相当。当今的重大技术转型往往只出现在短短几年时间里……计算技术正经历着同样的指数级大爆发。”
戈登·摩尔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英特尔公司的联合创始人。据他估计,集成电路板上晶体管的密度每12个月会翻一番,计算机每单位成本的性能和速度也会定期翻倍。20世纪70年代中期,摩尔将这一期限修改为约24个月。这样看来,摩尔定律预计到2020年就会寿终正寝。到那时,晶体管恐怕也就只有几个原子合起来那么宽了。计算机的力量将继续成倍增长,只是形式不同而已。要是机动车技术以同样的速度发展,那么普通家用车肯定会与现在的截然不同:能以6倍音速前进,每加仑汽油能行驶1.5公里,而且售价仅为1美元。我猜你总有一天能拥有这样一辆车。只不过,加速的时候可要千万小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