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经典导读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9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摘录】

(一)

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观方面去理解。所以,结果竟是这样,和唯物主义相反,能动的方面却被唯心主义发展了,但只是抽象地发展了,因为唯心主义当然是不知道真正现实的、感性的活动的。费尔巴哈想要研究跟思想客体确实不同的感性客体,但是他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客观的 [gegenständliche]活动。所以,他在“基督教的本质”中仅仅把理论的活动看作是真正人的活动,而对于实践则只是从它的卑污的犹太人活动的表现形式去理解和确定。所以,他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

(二)

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 [gegenständliche]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关于离开实践的思维是否现实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

……

(八)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导致神秘主义方面去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

……

(十)

旧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市民”社会;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则是人类社会或社会化了的人类。

(十一)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第3~6页

【导读】

写作背景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纲领性文件之一,标志着马克思哲学基本思想的形成,由马克思于1845年春天旅居比利时的布鲁塞尔时所写,生前没有发表。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翻检马克思遗稿时发现了这一研究提纲,1888年恩格斯出版《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的单行本时,对个别地方做了修改,《提纲》作为单行本的附录第一次公开发表。

历史地位

《提纲》被恩格斯称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第213页。,其宝贵之处就在于它勾画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雏形,为它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从根本上划清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一切旧哲学的界限。从《提纲》的基本思想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把实践的观点引入了认识论,更重要的是发现了实践在社会历史中的基础地位。科学的实践观的确立,为整个唯物主义历史观奠定了牢固的基石。

主要内容

《提纲》全文共11条,近1500字,各条在形式上相互独立,但在内容上彼此关联,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一是《提纲》从总的方面批判了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一切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陷,论述了实践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础,阐明了新旧唯物主义的根本区别;二是《提纲》把实践的观点应用于社会历史的研究,批判了费尔巴哈的唯心史观,第一次提出了人的本质和社会生活的本质等重要问题,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最基本观点;三是指出新唯物主义同旧唯物主义的根本对立,阐明了新唯物主义的社会基础、基本特征和历史使命。

【案例】

“低头族”案

·案例简介·

“低头族”,街面上、地铁公交里、商场、医院……埋头于手机或平板电脑的情形几乎随处可见。在人们对“低头”已经习以为常时,却忽略了“低头”的危害——对“低头族”个人的人身安全、对公共安全都已造成影响。“低头族”,是指在公共场所以及私人空间里“低头看屏幕”状的人,主要是玩手机或平板电脑等数字终端,年龄上以年轻人为主。网络上曾流行过这样一个段子——“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们在一起,你却在低头玩手机”。这一调侃道出的是“低头族”正成为一种社会病。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77%的人每天开机12小时以上,33.55%的人24小时开机,65%的人表示“如果手机不在身边会有些焦虑”,超过九成人离不开手机。

——摘自王曼宁《“低头族”的世界危机四伏》,人民网,2016年11月25日

·案例说明·

智能工具是人为了创造和方便生活而制造出来的,人们从智能工具中吸取社会前沿的思想、观念和意识,从这点出发,“人们的想象、思维、精神交往在这里还是人们物质行动的直接产物”,这是好的方面;但由此从事实践活动的人开始受制于机器,人们在生产实践中所发生的社会交往关系也变成了一种虚拟关系,似乎社会出现一种“不堪忍受”的异化,这种异化不仅不依赖于人们的意志和行为,反而支配着人们的意志和行为的发展阶段,这是坏的方面。

【思考】

1.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根本标准?

2.如何理解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