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中国当前和今后较长时期内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2005年召开的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标,并首次把其确定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一项战略任务,使之成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2007年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提出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任务。2012年党的十八大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行了新部署,提出了“一个立足点”、“四个着力”和“五个更多”的要求。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建设美丽中国。这为未来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区域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从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角度出发,研究环境因素对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从而分析其对地区经济差距的影响及作用显得至关重要。基于这一考虑,本书拟开展这一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尝试性研究。
第一,本书能够客观地测评中国省份经济增长的效率和模式。本书在考虑包括能源消耗、环境污染在内的多种投入产出因素的条件下,对中国大陆30个省份的经济增长进行核算和分解,客观地测评环境因素对中国省区经济增长的贡献,并依此判定其增长模式。
第二,本书能够从多角度揭示环境因素对中国省际经济差距的影响及作用。本书运用基于方向性距离函数的经济增长核算方法对中国省区经济增长源泉进行包含多种环境因素的分解,进而运用动态计量方法和空间计量方法分析各种环境因素对省际经济差距的影响,这是对地区经济差距问题研究的一个扩展。
第三,本书能够为政府决策和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本书对中国省区经济增长源泉和效率的测评,对环境因素的地区经济差距影响效应的分析,以及对实现中国省区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对策的探讨,都可以作为政府部门的决策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