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与“他者”:齐泽克的意识形态主体性维度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节 研究的意义

意识形态理论,作为西方思想上内涵含混、内容丰富的范畴之一,一直都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重要课题,直到今天,依然是不可回避的论题。意识形态概念最初由法国哲学家德斯图·德·特拉西创造。自此,意识形态就没有淡出理论家的视线,并且对它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它的内涵也不断地变化和丰富,几乎每个意识形态理论家对意识形态的理解都不相同,达到了人言人殊的程度。

展开意识形态理论的历史逻辑,我们不难发现意识形态具有动态发展的理论特质。一般认为,意识形态理论发轫于两端:一种观点认为,意识形态理论来源于法国的理性主义,其后被英国的经验主义修订,该理论运用自然科学方法论认识世界,并对社会真理作玄想式的阐释,在阐释世界的过程中,该理论强调社会意见的一致性;另一种观点认为,意识形态理论发轫于以黑格尔、马克思为代表的认识论,其后经曼海姆下溯至哈贝马斯。该理论强调创造真理而非经验观察。关于意识形态,诸多学者如特拉西、马克思、韦伯、曼海姆、法兰克福学派代表以及后马克思主义者等,都对此做出过重要贡献。但是,齐泽克认为,不论是哪一端的意识形态阐释在当今已经不合时宜了。今天的意识形态早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意识形态了,如果我们依然停留在这个层面理解意识形态,那么我们的意识形态批判就走向了死胡同。由此,齐泽克认为意识形态批判不能仍然在认识论的意义上展开,而应该从本体论的层面展开。尤其是从主体的维度,对意识形态理论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可以这样说,齐泽克运用精神分析学解读意识形态,为意识形态理论研究开辟了新的场域,也为当前意识形态理论批判注入了新的活力。作为当前意识形态理论研究的学术前沿,我们有必要关注这一理论动向。

斯拉沃热·齐泽克,1949年出生于斯洛文尼亚的卢布尔雅那。早期接触的是正统的马克思主义,后转向海德格尔哲学。在1982~1983年和1985~1986年,在法国巴黎第八大学师从拉康的女婿——雅克·阿兰·米勒,学习研究拉康的精神分析学。从此,齐泽克致力于用拉康精神分析学去“接管”意识形态问题,成为当代著名的拉康派哲学家。他的主要代表作有《意识形态的崇高客体》《因为他们不知道他们所做的——政治因素的享乐》《敏感的主体——政治本体论的缺席中心》《幻象的瘟疫》《易碎的绝对——基督教遗产为何值得奋斗?》《快感大转移——妇女和因果性六论》《延迟的否定:康德、黑格尔与意识形态批判》等近40多种以及大量的论文。他善于用拉康的精神分析学解释意识形态理论,同时,善于用通俗易懂的文化理论来解释拉康的理论。应该说,他是当今学术界炙手可热的人物。伊格尔顿曾这样称赞道:“齐泽克是近几十年来欧洲最令人敬畏和最富有才华的精神分析(实际上是大众文化)理论的解释者。”〔斯洛文尼亚〕斯拉沃热·齐泽克:《易碎的绝对——基督教遗产为何值得奋斗?》,蒋桂琴、胡大平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封底。作为当代著名的拉康哲学家,齐泽克在学术上和政治上,都是活跃的人士。他不仅是西方学术界的“黑马”,也是当下中国学术界很受追捧的人物,尤其是齐泽克的意识形态理论是理论界关注的重点。

选择齐泽克的意识形态理论作为本研究的课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理论价值和现实价值。

首先,齐泽克的意识形态理论嫁接了拉康无意识主体的理论与马克思的商品拜物教理论。从主体性的角度开展了对现代意识形态的批判,指向了当代的资本主义社会。随着工业和科技的发展,资本主义社会不断地修复和发展,依然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针对这种现象,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审视当前的文化生态和政治生态,从意识形态理论的不同的视域,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展开了各种批判,从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概念和内涵。卢卡奇的“物化理论”、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福柯的“权力微观话语”、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国家机器”、拉克劳和墨菲的“激进民主理论”,以及齐泽克的“意识形态幻象”,在批判现实社会的同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理论。当然,意识形态理论的嬗变与他们的时代背景密切相关,不可能脱离他们研究视域的现实的政治和经济境遇。齐泽克也是如此。他将意识形态意指为现实生活的不可摒弃的幻象,直接针对当下资本主义社会的犬儒主义意识形态,这在当今“意识形态终结论”甚嚣尘上之时,为意识形态研究注入了一股新鲜的理论力量,为后意识形态时期的研究开出了新的理论视野。他把意识形态概念概括为:“‘意识形态’可以指称任何事物,从曲解对社会现实依赖性沉思的态度到行动取向的一整套信念,从个体赖以维系其与社会结构之关系的不可缺少的媒介,到使得主导政治权力合法化的错误观念,几乎无所不包。”〔斯洛文尼亚〕斯拉沃热·齐泽克等:《图绘意识形态》,方杰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第3页。齐泽克认为,与其作为静态分析意识形态,不如将意识形态看成一个动态的历史逻辑演变过程,从历时性研究变为共时性研究,意识形态将焕发出新的生命力。齐泽克认为意识形态分为“自在的”意识形态、“自为的”意识形态和“自在自为的”意识形态。他从主体的视角分析人们当下是否处于超意识形态之中,如何摆脱这种意识形态构建主体的幻象,这不仅丰富了主体性理论的研究,也发展了意识形态理论。这成为西方学者关注齐泽克的一大原因,也是本研究要深入的课题。研究齐泽克从主体性论证意识形态理论,有利于我们把握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思潮的发展动态,加强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对话,进一步拓展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空间。

其次,意识形态理论虽然是一个传统话语,但一直是学术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马克思与马克思主义传统,都从没有放弃这个话题。它的核心问题是意识形态与社会存在、社会生活的关系问题。齐泽克仍然在努力地研究这个问题。但是,齐泽克已经不再停留在意识形态经典概念上了,而是将精力放在主体和主体间性。齐泽克诉诸拉康的无意识主体和意识形态幻象客体,以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论解读意识形态概念。研究齐泽克意识形态理论,有利于深化和拓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再次,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国学术界对齐泽克研究目前大多还停留在文本介绍和文本理论诠释的范式,造成了齐泽克的理论研究深度不够。研究齐泽克意识形态理论的主体性,可以深化对齐泽克意识形态理论的理解,并加深对齐泽克及后马克思主义思潮的研究。

最后,选择齐泽克意识形态理论研究,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现实意义的回答。任何理论研究都应指向现实话题,否则就失去了话语权力。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实际上,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党的意识形态工作。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就意识形态形势和进一步加强全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发文,要求各级党委把意识形态工作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要求主要负责同志主动站到工作第一线,形成齐抓共管的新格局,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主动权。习近平总书记也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习近平: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 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中国共产党新闻网,http://cpc.people.com.cn/n/2013/0821/c64094-22636876.html。,“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第105页。,“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旁落,否则就要犯无可挽回的历史性错误”《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第86页。,“宣传思想工作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习近平: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 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中国共产党新闻网,http://cpc.people.com.cn/n/2013/0821/c64094-22636876.html。可见,从社会层面和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层面深化意识形态研究也是一个紧迫的问题。

齐泽克从主体性对意识形态论证,是对“实在界”的应答,也是对现实生活的诠释。在齐泽克看来,意识形态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消失,当人们走出一种意识形态时,又滑入另一种意识形态。因此,对于当代的资本主义的批判,就应从现实生活中找出它们所遮蔽的意识形态,找出这些意识形态的潜藏的真实话语,使得主体能够穿越意识形态的幻象。然而,勃兴于20世纪的“意识形态终结论”持续至今,其历史已演进了百年,形成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仍然有挥之不去的阴影。他们以不同的话语进行反马克思主义、反科学主义和反理性主义的逻辑演绎,谱写了他们的“意识形态终结”的幻想。置身于当前的意识形态环境中的人们,不断抛出意识形态终结的话语,掀起了一波又一波“意识形态终结论”思潮。在“意识形态终结论”甚嚣尘上之时,齐泽克摒弃传统知性层面的意识形态批判,扛起意识形态批判的大旗,并豪迈地宣告意识形态不可能终结,而是像幽灵般地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当我们以为走出某种意识形态时,却又滑入另一种意识形态。那么,分析这种幽灵般的意识形态成了当下研究齐泽克的一个重要话题。齐泽克认为只有对这种幽灵化的意识形态的批判,才能彻底揭露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真实面具。同样,齐泽克的这种意识形态理论对我国的意识形态建设也提供了理论资源和现实反思。改革开放近40年来,我国经济发展举世瞩目,增强了人们思想活动的差异性、多变性、独立性和选择性,人们的思想方式、价值观念日益多元化。但随之而来的快节奏的生活,急剧变化的场景,使得中国的价值取向多元化。与此同时,随着利益格局和阶层结构的日益分化,不同阶层、不同群体之间的利益性矛盾日益增多,甚至一些价值性矛盾也开始出现,我国的意识形态认同随之出现弱化、淡化的趋势。可见,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并不意味着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深入人心。事实上,淡化意识形态思潮困扰我国多年,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建设受到严重挑战。齐泽克看到了“意识形态不仅仅是社会意识,还是社会存在”。这种从本体论意义上的意识形态思想为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以往的意识形态建设仅仅停留在“经济基础决定论”层面上,显然,在今天已经日渐式微。只有回归生活世界,准备把握意识形态的存在方式,才能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吸引力。所以,对齐泽克意识形态理论的批判反思,有助于我们在新时代背景下重新审视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问题,尤其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问题。有助于为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为我国构建一种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找到更为合适的现实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