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寺庙概述
在中国北方有一座神奇的佛山,与浙江的普陀山遥遥相望,它就是位于辽宁省锦州市西北7公里处的锦州北普陀山。北普陀山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辽宁五十佳景之一。它南望沧海,北望太极,紫气东来,福寿无边。传说它是观音菩萨在北方的显化道场,实为洞天福地,人间圣境,素有“辽西第一洞天”“关外第一佛山”之称。“锦州形胜,一川澄碧,六合环黛,锦绣天成。然历数有情景观者,犹属境内北普陀山。登临送目,左群峰,右险壑,逶迤伴绕;前飞泉,后云岫,横生妙境。看紫荆遥带朝霞,凌水远吞落照,蟠龙北门锁钥,吕翁南面屏藩。大势大美,相偕相映备矣。若徜徉山中,则春听莺啼鸟语,夏闻蝉鸣桑林,秋览栌红霜染,冬观石堂松雪。四时景致,异彩缤纷。复仰而望之,其形如卧佛,其状似普陀,三十三法身幻化三十三峰峦……”这是《重修北普陀山碑记》中的一段话,读之,已把我们引入北普陀山的圣境。
占地数万公顷、号称“北国第一佛山”的锦州北普陀山上的北普陀寺,始建于唐武德元年(618),系观音菩萨之显化道场,为南海普陀珞珈山北院。北普陀山集奇洞、妙佛、圣泉、宝树于一体,南望沧海,北观太极,紫气东来,福荫无边。北普陀山曾遭多次浩劫,又经历代修缮,现已海内闻名、名声远播,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每年接待海内外游人、香客达百万人次。
北普陀山拥有奇特壮观的山峦,植被丰厚,四季葱绿,秀比峨眉,险若华山。乘索道登上鸡冠山主峰,眺望万顷渤海,海天一色,俯瞰沃野百里,云烟浩渺,千年古城,尽收眼底,令人思接千载,心旷神怡,飘然欲仙。
北魏古佛,塑绝代神奇;缅甸玉佛,展稀世珍宝;六十甲子神,栩栩如生;石棚道院,百尊石佛呈仙姿;灵山古刹,五百罗汉荡凡尘;而屹立于群峰之巅的露天滴水观音,晨披朝旭,夜拥群星,造型优美的观音菩萨手持杨枝净瓶,把滴滴圣水洒向人间。
翠柏菩提掩映山泉,古树苍藤悬挂峭壁。北普陀山九大景区、五十多处景观交相辉映,浑然一体。山顶灵湫泉,饮誉百年,四季不枯。传说这灵湫泉通千里沧海,曾有一个叫连休的和尚,到这里打水,不慎将一只木桶掉入泉中。数日后连休和尚到南海云游,突然发现海面上漂浮着一只木桶,打捞上来一看,正是他掉落灵湫泉中的那一只,从此便有了灵湫通海之说。
北普陀山,是历代皇帝、高僧、宗师及信众朝拜之圣地。传说大辽国国王耶律阿保机的长子耶律倍,曾逃难至此,被追兵用毒箭射伤落马,幸遇一位手拿杨枝、玉瓶的老婆婆搭救。他痊愈后在此隐居,并生出“今生不再回红尘”的愿望。
金太宗天会三年(1125),南海僧人凡度云游,见这里红雨苍烟,紫气东来,怪石险峻,古木参天,一住便是几十年。元代离阳宫开山祖师肖道然的掌门弟子高德范见此处幽静清奇,大有蓬瀛之气,便在此居住38年,重修道院,再塑金身,造石像64座,植桃树1000余株。举人出身的和尚福坚曾为普陀寺书一槛联:“暮鼓晨钟,惊醒世间名利客;经声佛号,唤回苦海梦迷人。”
清初,顺治皇帝的生母吉特皇太后游北普陀寺,赏该寺白银千两。乾隆五十二年(1160),锦城绅士魏养本倾全部家资修筑上山石路。历代爱国诗人、民族英雄如孙承宗、袁崇焕、王尔烈等,以及开国元帅罗荣桓,都曾先后登临洞府,赋诗吟联、留下不朽的题咏。
锦州北普陀寺历史悠久、声名远播、香火兴盛、拜者如云。辽、金、元、明、清,以及当代高僧、名人留下无数楹联诗碑、石韬匾额,使观音道场成为文化圣地。光绪皇帝御笔(普陀山碑)雄浑依旧。旷世奇才王尔烈行书“得天独厚”刻于悬崖峭壁间。清代李逢源诗曰:
洞天古木老烟霞,修到神仙住几家?
出岫行云忙作雨,悬崖枯树倒生花。
酒香共饮杯中月,诗草谁笼壁上纱;
独立最高峰顶望,茫茫大海浩无涯。
锦州北普陀山所揭示的是一种在精神的世界里改善、完善人们的道德心理、道德人格的文化现象,由于这种文化现象从属于一种独立的宗教文化体系,所以它与生俱来带着宗教色彩,反映了人们良好的精神寄托。大凡来北普陀山的人都有“在天在渊,莲座四时云似海;为霖为雨,杨枝一洒物皆春”的感慨。
如今在北普陀山景区内,有一座宏伟壮观的佛教建筑群,这就是久负盛名、享誉中外的佛教圣地——锦州北普陀寺。
现代锦州北普陀寺,具有鲜明时代特征,依山就势,巍峨宏伟,山寺和谐,功能齐全,内涵丰富。寺庙占地面积200余亩,建筑面积22000平方米。
寺内建筑包括:天王殿、观自在殿、万佛宝殿、三藏楼、九龙壁、戒坛、法宝楼、佛宝塔、五大菩萨殿、五方佛殿、五百罗汉坡、普陀金顶、送子观音、取经归来、普陀宫、百万宫、卧佛殿、济公财神殿、滴水观音、方丈楼、僧寮、多功能厅、图书馆、禅堂、上客堂、3层水陆内坛、男居士寮房、女居士寮房、贵宾接待楼、斋堂、客堂、地宫、普陀纪念馆、电化教室等,佛教道场功能一应俱全。
北普陀寺历史悠久。根据《中国佛教史》记载,锦州北普陀山古称老母山,老母山观音洞称为老母洞。北普陀山的人文景观,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北普陀寺自618年开山始建,历经六个朝代,饱经风雨沧桑。它曾因辽太后正式定名北普陀山而闻名天下,也曾因名贯十六州的“石堂松雪、枫林旭日、苍山观海,红石卧龙、滴水观音、泓池澄晖、烽台夕照”等景观而著称于世,明清两代,更以“辽西第一洞天”驰名海内外,成为佛道两教高僧、宗师及信众朝拜之圣地。它也曾多次因人祸、战乱而遭损毁,但又多次以其顽强的生命力恢复、重建。
新北普陀寺建设规划全面实施后,寺庙耸立似山中之魂,它更以其外在的壮美,内涵的丰富,而声名远播。晨钟暮鼓梵音法号经年袅渺,祥云喜雨龙光清岚百代氤氲。佛教高僧、宗师纷纷莅临传法,道极法师和僧团精修持法,信众香客络绎不绝,朝拜祈福川流不息,可谓古寺新生,辉煌再现。
近年来,在政府和佛教人士的同心协力之下,北普陀山景区建设与寺庙建设相辅相成。恢宏庄严的新北普陀寺,独一无二的佛像殿堂,丰富厚重的古迹名胜,千姿百态的美景山色,其云、佛、山、石、水、洞、林、花浑然一体,雄、禅、梵、奇、幽、动、雅、妙交相生辉。
在北普陀寺沧桑坎坷的历史长河中,从开山人清净法师、著名高僧福坚和尚,到现任住持道极法师,历任住持对于北普陀寺来说功德无量。特别是近百年来寺院惨遭损毁、僧人流离、荒芜沉寂的状况,急切呼唤高僧大德重启晨钟暮鼓、再传经法梵音之时,道极法师肩负起恢复、重建北普陀寺的大任,为本寺做出了史无前例的贡献。
自1999年至2014年的15年间,恢复、新建后的北普陀寺,山寺和谐、内涵丰富、功能齐全,成为我国东北乃至全国著名的现代佛教道场。北普陀寺在历史长河中从殊胜到沉寂,如今又以崭新的面貌回归人间,可谓一个奇迹,它的不断发展也是历史的必然。
1999年道极法师担任北普陀寺住持,从此,古刹在道极法师的住持下,凝聚善业,重修佛法。
道极法师以超乎寻常的速度,完成了恢复、新建的大业,不仅让新北普陀寺屹立在北普陀山上,而且全面恢复了寺院的宗教活动。
在短短的15年之中,寺院功能不断提升,弘法不停、传法无边,北普陀寺先后召开水陆、祈福等各种法会200余次,引导信众正信正念,丰富信众宗教生活,受到东北地区广大佛教信众的称赞。
寺院培养出一批批年轻的新型僧人,打造了一支精干的弘法传戒队伍,为佛教绍隆佛种,续佛命脉。
寺院积极维护社会稳定,热情参与社会管理,调节人们心理,减轻人们精神压力,赢得了百姓的爱戴、党和政府的赞赏。
新的北普陀寺寺院建设规模和僧团建设水平,大大提高了寺院的影响力。2006年和2013年,北普陀寺两次承担全国性的“三坛大戒”传戒法会,全国30多个省市以及港澳受戒戒子1000多人。
北普陀寺开设的“辽西僧伽培训班”,十几年来,已开办13期,培训僧伽和各界人士1500多人。
北普陀寺举办了9期“讲经说法”比赛,锻炼了一批年轻法师的传法能力和水平,他们对佛法做出了与时俱进的新阐释,使弘法传法的形式和内容不断地丰富、创新。
十几年来,寺院出访200多次,与美国、印度等30多个国家以及我国的台湾、香港、澳门地区展开了广泛交流。特别是与台湾佛光山星云大师的频繁互动和亲近交往,推进了北普陀寺的“人间佛教”进程,为两岸佛教文化的交流融合做出了贡献,为大陆的佛教界争得了荣誉,北普陀寺也因此深得中国佛教协会的肯定和海内外大德高僧的称赞。如今北普陀寺已经成为对外交流佛教文化的窗口。
寺院僧众研习“人间佛教”课题,践行“人间佛教”理念,推崇“佛教是教育”的观点,不拘泥于传统,鼓励广大僧人做创时代的新型宗教职业者,对社会做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
多年来,寺院带领信众爱国爱教,认真贯彻党的宗教政策和法规,弘扬佛法,利乐有情,积极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参加慈善救助、扶贫济困等社会事业,精彩演绎佛教慈善,创新慈善,使“同体大悲”“利乐有情”之理念,真正变成了贫困地区的方塘水库、果园良田、希望小学和贫困群众的笑脸。
寺院积极参与地方社会经济、环境、文化等方面建设,并做出了突出贡献,受到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的多次表彰和充分肯定,先后被评为“全国和谐寺观教堂创建先进单位”;辽宁省、锦州市“宗教界创建双文明活动”先进单位;社会慈善、扶贫济困“特殊贡献”单位。
在北普陀寺建设发展的15年中,它吸引了大批佛教青年僧众慕名前来,寺庙或送他们到各地佛学院培养深造,或留他们在北普陀寺弘法修行,皈依信众万千,不可计数,北普陀寺已然成为佛子的摇篮。
当代北普陀寺住持有:
法祖和尚:圆山长老
第一任方丈:照元长老
第二任方丈:道极大和尚
座元和尚:悟性大和尚
首座和尚:道智法师
2009年建寺10周年的时候北普陀寺常住有:
方丈:道极大和尚
退居:照元长老
督监院:大赞法师
首座:道智法师
监院:大法法师
知客:大开法师大和法师
督监:寂果法师
维那:大融法师
僧职:寂悟法师
书记:大陆法师
司库:大悦法师
衣钵:大云法师
买办:王冰
清众:大同法师、寂证法师、寂和法师、寂辉法师、大禅法师、大忍法师、大庆法师、大定法师、大漠法师、大群法师、大坤法师、大瑛法师、大慈法师、大照法师、寂通法师、大祥法师、寂洲法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