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历史——现实世界:纪录片记录对象与阐释学阐释对象
从狄尔泰开始,阐释学的阐释对象由一般文本文献扩展为历史世界,加达默尔将狄尔泰的观点总结为“不仅原始资料是本文,而且历史实在本身也是一种可以理解的本文”,强调了阐释学研究对象已经包含历史——现实世界。狄尔泰对此进一步做出解释:“历史何以可能?在这种问题的提法里有一个前提:一个历史的概念。我们看到,这个概念依赖于生命的概念。历史的生命从根本上讲是生命的一部分。只是这种生命是在体验和理解中被给予的。在这种意义上讲,生命包括了客观精神的全部范围,只要该范围借助于体验能够进入。现在,生命是基本事实,它必须构成哲学的出发点。该出发点是从内部被认识的东西,它是在其背后不能再往后退的那种东西。生命不能被带到理性的法官席面前。历史是生命,只要它是在时间的流动中和如此形成的效用关联中被理解的。”在这里,“生命”可被客观化为外部世界,而“历史”“历史世界”,则是精神领域所能体会到的一种现实,是人类生存的整个世界。由此不难看出,由狄尔泰所完成的阐释学转向,不仅具有方法论的意义,更具有认识论的价值。阐释学在此已经升华为系统组织的阐释学,即哲学阐释学。对生命世界的终极意义的探讨和关怀是其最终指向。
海德格尔则进一步强化了阐释学对于世界的哲学解释,“此在现象学的逻各斯具有诠释的性质。通过诠释存在的本真意义与此在本已存在的基本结构就向居于此在本身的存在之领悟宣告出来。此应的现象学就是诠释学 [Hermeneutik]。……但只要发现了存在的意义与此在基本结构的意义,也就为进一步对非此在式的存在者进行种种存在论研究提供了境域。如果确实如此,诠释学也就是另一种意义上的诠释学——整理出一切存在论探索之所以可能的条件。最后,此在比一切其他存在者应存在论上更为优先”。海德格尔以“实存性阐释学”,即对实际存在的事实的自我解释,作为阐释学的定位与宗旨,明白无误地告知读者阐释学的研究对象就是此在,对此在和存在的探索在阐释学这里具有优先性。根据他的解释,“现象学”一词由两部分组成:现象和逻各斯,后者要求以描述性的方式展开对存在论的阐述,面向事物自身的描述本身就是一种对遮蔽现象的揭示。这种解蔽的描述过程在存在论中就是解释。
加达默尔继承了海德格尔阐释学的本体论思想,提出理解的普遍性,“世界被看作一种扩大了的本文,理解现象遍及人与世界的所有关系,理解行为发生在人类活动的所有方面,理解不单是主体对客体把握的技术性问题,而且是主体存在于世的基本方法,离开理解就谈不上存在”。
在加达默尔这里,人类的基本生存经验就是理解,世界的存在意义正是通过理解来展现的。因而,哲学阐释学“所探究的不仅是科学及其经验方式的问题——我们所探究的是人的世界经验和生活实践的问题。借用康德的话来说,我们是在探究:理解怎样得以可能?这是一个先于主体性的一切理解行为的问题,也是一个先于理解科学的方法论及其规范和规则的问题”。将人的世界经验和生活实践作为阐释学的基本研究对象,进一步固化了阐释学的哲学本体论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