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 研究背景
随着多哈回合谈判的受阻,以及之后一系列旨在推动多哈回合谈判的部长级会议都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多边体制下的贸易自由化进程放缓,WTO各成员国开始寻求一种新的方式和平台来加强彼此之间的经贸关系,对区域性自由贸易协定和双边贸易协定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希望通过区域和双边的经济一体化合作来推动贸易与投资的自由化、便利化进程。20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世界范围内掀起了新一轮的区域一体化浪潮,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和区域贸易协定大量涌现,截至2011年5月,世界贸易组织认可的区域贸易协定 (Regional Trade Agreement, RTA) 已经达到297个。
作为东亚地区最重要的经济体,中国、日本和韩国三国,地理位置相邻,文化背景相似,在贸易结构和经济结构上存在着较强的互补性。日本是发达国家,拥有资金、技术等优势,韩国是新兴工业化国家,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在技术、资本方面也具备了一定的优势。中国广阔的市场、廉价劳动力以及资源禀赋为日本和韩国的出口和FDI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彼此在产业结构发展程度上的不同,构成了相互之间经济依赖的重要基础。据统计,2009年中日双边贸易额为2320.9亿美元,中国已成为日本的第一大贸易伙伴;2009年中韩双边贸易额为1409.5亿美元,中国已成为韩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从中可以看出中国、日本和韩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加深。因此,通过区域一体化协定深化彼此之间的经贸关系成为三国的共同诉求,建立一个制度性的区域自由贸易区已经势在必行。2010年5月,第三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就加强三国在各领域的合作达成广泛共识,三国领导人表示将努力在2012年前完成中日韩自由贸易区联合研究。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成立,将会对中国扩大与深化对外开放产生深远影响,其影响将主要表现在国际货物贸易、国际投资和生产转移、国际服务贸易、金融合作以及低碳经济合作发展等方面。
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世界各国和地区经济都表现出更强的开放性和外向性特点,与货物贸易紧密联系的服务贸易也获得了飞速发展。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服务贸易保持了7%的高增长率,其年均增长速度已高于货物贸易。国际服务贸易的规模不断扩大,贸易额占全球贸易总额的1/5。支撑服务贸易发展的服务业开始占据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位置并逐步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从产业结构演变的规律来看,一国的产业结构升级是从农业经济过渡到工业经济,再由工业经济发展为服务经济的过程。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发达程度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在全球产业转移和产业结构升级的背景下,各国对外经济竞争的重点也从货物贸易转向服务贸易。目前,越来越多的区域贸易安排逐步将服务贸易纳入其管辖范围,截至2011年6月,在已通知的GATT/WTO且生效的297件区域贸易安排中,归于GATS第5条下的有95件。服务贸易的区域自由化已成为全球服务贸易自由化的一种重要模式,区域服务贸易协定在服务贸易自由化的道路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为了顺应这种新形式,中国积极开展自贸区的建设,先后加入和参与了10个区域经济一体化安排,在服务贸易方面,中央政府与香港特区政府签署的《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与澳门特区政府签署的《内地与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是中国入世后服务业市场最早的一次开放性尝试,服务贸易成为《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 及其补充协议的核心内容。在此之后,中国签订的区域或双边自由贸易区较多地把服务贸易内容纳入其中,使得服务贸易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深化,成为推进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重要平台和策略选择。截至目前,在中国已参与的服务贸易自由化实践中,中国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签订的自由贸易协定都包含了有关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内容,比如和东盟、新西兰、巴基斯坦、智利等国,同时还在积极拓展和加强与其他国家的服务贸易协定谈判,并与其中的三个国家签订了服务贸易协定。2007年1月,中国与东盟签署了《服务贸易协议》; 2008年4月,中智双方正式签署了《中智自由贸易协定关于服务贸易的补充协定》; 2009年2月,中国与巴基斯坦签署了《中国-巴基斯坦自由贸易区服务贸易协定》。
中日韩三国是东亚最重要的经济体,服务贸易合作是未来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拥有的9个双边自由贸易区有7个都涉及服务贸易领域的内容,但是选择的伙伴国基本上都是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中日韩自由贸易区框架下的服务贸易合作将是中国和发达国家之间展开的竞争与博弈。各国都具备竞争优势的服务部门,且存在一定的互补性。中国的服务业发展相对落后,特别是现代服务业与日本、韩国存在较大的差距,如何在区域服务贸易自由化中确定承诺减让部门和承诺减让水平,服务贸易自由化对各国的经济效益如何,自由化的开放程度和开放路径的选择以及面对国外服务提供者的竞争,国内服务部门如何应对,这些问题的答案对区域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 研究意义
基于以上问题,本书首先对区域服务贸易理论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阐述,然后对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服务贸易的合作领域、开放程度、合作方式、自由化福利效应等进行深入分析。具体而言,本书选题具有以下研究意义。
第一,理论意义。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研究已形成较为系统和完善的体系,而对区域服务贸易自由化理论和实证的研究较少。在全球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背景下,发达国家以对外投资形成的产业转移带动了发展中国家的服务业发展。为了应对国际服务贸易的竞争,各国把区域范围内的服务贸易合作作为获取相关利益的重要方式,区域自由贸易安排基本都将服务贸易纳入其协议内容之中,服务贸易自由化开放程度日益提高。因此,区域服务贸易自由化合作研究逐步受到各国的重视,区域服务贸易自由化也成为多边服务贸易自由化框架下的一种次优选择,然而与货物贸易相比,区域服务贸易合作研究起步较晚。本书主要基于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构建,对区域服务贸易自由化理论进行梳理,通过建立竞争性指标、服务贸易壁垒指标反映各国的竞争优势和部门开放程度,探讨服务贸易领域更深层次的合作,并分析南北型的服务贸易合作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效应,为建立一个系统的区域服务贸易自由化理论分析框架提供研究基础。
第二,现实意义。建立双边自由贸易区,积极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安排已成为各国加强双边经贸关系、扩大对外开放、避免被区域经济边缘化的一种战略性选择。随着我国不断深入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实践,特别是自由贸易协定越来越多地包括服务贸易、投资便利、技术贸易等非货物贸易内容,在区域范围内开展服务贸易合作,可帮助我国提升服务业、服务贸易的发展水平。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现代服务贸易相对落后。因此,如何在区域服务贸易协定中制定有益于自己的制度安排,在与发达国家的谈判中应对哪些部门做出比GATS承诺更进一步的开放,在何种程度上削减贸易壁垒,以及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我国的福利效应与服务业存在何种潜在的影响,研究这些问题对我国参与区域服务贸易合作并在最大限度上获益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也为我国日益深入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合作提供规范性的研究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