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八八战略”  建设“六个浙江”(“六个浙江”研究丛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节 准确把握浙江所处的新的历史方位

一 “历史方位”的含义

什么是“历史方位”呢?历史方位,顾名思义就是“在历史中的方位”。因此,“历史方位”首先是一个“时间性”的概念,它表明了事物在线性“时间之流”中所处的具体位置或部位。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具体现实看,它必然是一个“剖面”,类似于“横截面”。这一“剖面”包含了特定历史时期的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这一关系实际上也就是这一“剖面”中的空间关系。因此,辩证地看,“历史方位”同时包含了时间要素和空间要素,是时间与空间的综合体。正如有学者所言:“处于运动发展当中的任何一个具体的社会形态都既有自己的时间方位,也有自己的空间方位,这种时间方位和空间方位的统一,就构成该社会的历史方位。分析中国社会主义的历史方位,也就是具体分析它的时间方位和空间方位以及二者的统一。什么是社会的时间方位?它指的是该社会在历史运动前后相继、由低级向高级不断上升的过程中所占有的位置,具体地说它标示着这个社会在纵向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所占有的地位。……所谓社会的空间方位,它指的是该社会在世界历史某一具体时期所特有的现实空间中所占有的位置,也就是说社会的空间方位具体地揭示出某一社会同与它并存的其他社会的横向关系。”王霁:《历史方位与中国特色——“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思考之二》,《教学与研究》1991年第2期。

准确把握事物的“历史方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于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而言,把握了国家所处的历史方位,就能明确前进的基本方向和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也只有准确把握了国家所处的历史方位,才能不迷失方向,才能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二 党中央关于中国所处“历史方位”的科学论断

历史方位是事物“在历史中的方位”,因此关于特定历史发展脉络的描述是确定事物在其中的“方位”的参照系。显然,对这一“参照系”的描述可能会有多个角度、多个层面,也会有多个不同的时间跨度。因而对于特定事物的历史方位的描述取决于我们要截取的历史参照系。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将整个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作为参照系来看待其所处的社会之历史方位。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将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划分为五大阶段: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而作为这五大阶段划分基础的则是马克思关于人类社会经济形态的三大历史阶段的划分:“人的依赖关系”形态、“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形态、人的“自由个性”形态。这实际上也就是人类社会经济运行三大形态的一般序列:交换关系狭窄的自然经济形态、全面交换的商品经济形态、自由人联合体的产品经济形态。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草稿)》中集中地论证了这三大社会经济形态:“人的依赖关系(起初完全是自然发生的),是最初的社会形态,在这种形态下,人的生产能力只是在狭窄的范围内和孤立的地点上发展着。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是第二大形态,在这种形态下,才形成普遍的社会物质变换,全面的关系,多方面的需求以及全面的能力的体系。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是第三个阶段。第二个阶段为第三个阶段创造条件。”〔《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104页〕前述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五大阶段和人类社会经济形态的三大发展阶段之历史唯物主义框架成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为当时无产阶级革命和共产主义运动寻找“历史方位”的参照系。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党领导下的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是在历史唯物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进行的,同时又密切结合了中国自身的实际。毛泽东曾说:“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依据。”《毛泽东选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46页。这里所讲“认清中国的国情”实际上也包含了对中国当时所处历史方位的认识。1940年1月,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明确指出: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为两步,其第一步是新民主主义的革命,其第二步是社会主义的革命,这是性质不同的两个革命过程,而现在是第一步。这便是毛泽东关于当时中国革命所处历史方位的伟大论述,为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指明了方向。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中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英明论断,这一阶段的基本特征是生产力还不发达,物质还不富裕,因此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成为首要任务。同时,邓小平还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这一著名论断,这一论断是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所处国际外部环境的描述,实际上是关于我国当前历史方位之空间要素的精辟阐述。邓小平指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四个字。南北问题是核心问题。”〔《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05页〕很明显,这是关于世界总体国际关系的描述,即关于空间关系的论断。基于前述判断,邓小平提出了中国实现现代化要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应当说,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所提出的中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是党中央关于当前我国历史方位的总判断,也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在此基础上以及框架内,历届党中央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进程,立足于不同的角度,又提出了各有特色的具体论断。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党的历史方位”的概念,指出:“我们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我们必须从中国和世界的历史、现状和未来着眼,准确把握时代特点和党的任务,科学制定并正确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认真研究和解决推动中国社会进步和加强党的建设的问题,做到既不割断历史、又不迷失方向,既不落后于时代、又不超越阶段,使我们的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讲话中,对新时期我国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与时代特征作出了清晰的概括,提出了“三个没有变”,指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发展仍然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牢牢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我们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的关键所在,是对我们党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也是对我们民族自强能力的重大考验。我们必须继续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夯实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1年7月2日。

2017年7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十九大”专题研讨班的重要讲话中进一步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基础上,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党的十九大指出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我国当前所处总体历史方位的最新重大论断。这一重大论断建立在举世瞩目的基本事实基础之上,那就是: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奋进、攻坚克难、强基固本、锐意进取,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了新的重大成就,党和国家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与此同时,我们即将取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后胜利,踏上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至党的十九大正式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包括对中国当前所处历史方位的新论断,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总依据,针对当前中国发展的历史方位明确提出了“三个前所未有”科学论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台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前所未有地具有实现这个目标的能力和信心。”与此同时,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变化和两个“没有改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人民日报》2017年10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个前所未有”以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变化和两个“没有改变”的科学论断,在时间与空间、历史与世界的坐标上标示出当代中国在世界发展大势与民族复兴进程中所处的历史方位,科学回答了我们处于什么环境、站在什么方位、面临什么挑战等一系列基本问题。

三 浙江当前所处的历史方位

历史方位,是客观事物在历史发展中所处的位置。清醒认识和把握浙江当前所处的历史方位,是一个十分重大的问题。只有把浙江所处的历史方位认识清了、把握准了,我们才能明白身上肩负的使命和担当,才能找准行动的坐标,锚定前进的方向,更好地为全国大局做出浙江贡献。

浙江是国家的一个地方、一个省域,属于国家整体之一部分,必然要服从并服务于党中央关于国家历史方位的总体界定。但与此同时,浙江作为东部沿海经济发达省份,作为习近平同志曾经主政过的地方,和其他省份相比又必然有着自己的不同特点和不同的历史使命,因而必然有着自己相对不同的历史方位的界定。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浙江的发展与进步,近年来多次指示,提出殷切希望。2015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浙江考察时,提出浙江要“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这是赋予浙江的新使命。2016年G20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对浙江又提出了“秉持浙江精神,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对浙江提出的新使命、新要求、新方位,期望比以往更高、任务比以往更明确,充分体现了对浙江的深厚情感和充分信任,实际上也赋予了浙江向全世界展示中国方案、中国道路、中国智慧之鲜活样本的崇高使命。2017年10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一行专程到浙江嘉兴南湖瞻仰红船并发表重要讲话。回顾建党历史,重温入党誓词,宣示坚定信念。这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带头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生动示范,为全党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习近平总书记希望浙江按照党的十九大的部署,“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新时代前列”。当前的浙江,正挺立在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潮头上,正奔跑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跑道上,正站在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高水平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节点上。可以说,浙江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方位上,各方面工作都要有新的定位、新的坐标、新的追求。我们只有把准历史方位,勇立改革潮头,才能实现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浙江的新的历史使命,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浙江改革方案,为“中国的明天”提供更多浙江经验、浙江元素、浙江素材。

对此,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习近平总书记对我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给予很高期望,明确要求我们‘秉持浙江精神,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在提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水平上更进一步,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更快一步,继续发挥先行和示范作用’。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交汇的关键节点上,我们要切实担当起应该担当的历史责任,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赢得战略主动,高水平推进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建设。”车俊:《坚定不移沿着“八八战略”指引的路子走下去,高水平谱写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浙江篇章——在中国共产党浙江省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浙江日报》2017年6月19日。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新时代前列”、“秉持浙江精神,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要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中,浙江毫无疑问应当在新时代走在前列,勇立潮头。具体而言,在国家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水平上要更进一步,进而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上要更快一步,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奋斗历程中要继续发挥先行和示范作用。只有做到“更进一步”和“更快一步”,浙江才能不负习近平总书记“秉持浙江精神,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重大嘱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