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眠术教程(第2版)(邰启扬催眠疗愈系列)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五 夏科与催眠术

到了19世纪70年代,也就是催眠术在法国被取缔100年以后,在巴黎享有盛誉的神经精神科医生、现代神经病学的创始人夏科又重新开始对催眠术进行研究并在实践中加以采用。由于他的崇高声望,催眠术再度引起人们的注意和兴趣。夏科主要是在12名癔病患者身上进行试验,使用突然的、短而强的刺激或弱而时间长的刺激作用于受术者的感觉器官,进行催眠。他认为言语性暗示只有次要的意义,并认为催眠状态和癔病性神经症之间有一致性,都是病理状态的表现。他还强调指出,催眠状态是一种人为的精神神经症状态,只能施于神经过敏和精神不平衡的人。他还宣称:他是第一个以神经病学家身份研究催眠术的人,是他最早指明了施用催眠术的途径,创立了一套描述其多重阶段的科学理论。他把催眠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嗜眠阶段、僵直性昏厥阶段、放松睡眠阶段。这大致类似于我们今天所划分的轻度催眠阶段、中度催眠阶段和深度催眠阶段。

不过,夏科拒绝用催眠暗示法为患者治疗疾病,他仅仅把催眠术视为神经病学的一个分支,只能充当“大癔病”的演示手段(他的确进行了不少类似的表演,并曾轰动一时),而不能当成治疗疾病的手段而加以使用。之所以得出如此错误的结论,究其原因,是夏科所研究的对象都是精神病患者,取样狭窄;加之只着重研究深度催眠,使得他在催眠术的问题上误入歧途。

夏科的论点当时就遭到南希大学贝恩海姆教授的强烈反对。此人继承并发扬了布雷德的观点,做过几千例成功的催眠手术(贝恩海姆喜欢将他实施催眠术的过程称为“手术”)。他曾著有《催眠与暗示》一书,特别强调暗示与反暗示在催眠过程中的奇特作用。他指出,催眠状态不过是一种暗示性睡眠,是一种提高了暗示感受力的状态。其基础是人类固有的一种特性——暗示性,即一个人的意志暗示对另一个人的意志发生影响的倾向。贝恩海姆认为暗示是一种社会活动的表现,即把别人所暗示的观念接受过来,并实现于自动的动作之中。催眠必定是暗示的结果,催眠会依赖于暗示,暗示是一种普遍的心理现象,所以不能说催眠状态是病症。显然,贝恩海姆的理论比夏科的理论大大前进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