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中国丛书》
康桥 秦悦 主编
上海辞书出版社
上海辞书出版社微信公众号
「推荐语」
跟随名人穿越时空亲历中国
萧伯纳、罗素、内山完造、伏波娃……他们的名字我们耳熟能详;他们都来过中国,未必人人皆知;他们对中国的评价更是成为历史档案。实际上,不论是1913年的内山完造,还是1955年的萨特和波伏娃,离我们都不久远,他们对中国的评述,我们有理由整理出来与读者分享。
在六本书中,内山完造的文字最具亲和力。他描述的场景都来自最日常的生活:小贩、保姆;饭馆、工厂;讨价还价、互助合作……中国人日常生活的细节,巷陌人家的理短都在他笔下活生生地展现出来。他抓住了中国文化、中国人性格中最突出的特点,但在笔触上却又点到为止,给我们留下足够的思考空间,至于他为何要把上海定义为“魔都”,亲自到书里去找答案吧!
罗素是哲学家,哲学家的语言向来晦涩。所以在选取罗素关于中国问题的论述时,我们同编者进行了充分沟通,将罗素在中国的五大讲演及其在《中国问题》中的精彩论述抽取出来,分割长篇大论,冠之以通读易懂的小标题,让我们能集中体会大师对中国的评价和预言。
泰戈尔在中国的谈话和讲演如同他的诗一样,美好而深远。如同泰戈尔的诗给包括习近平总书记在内的无数中国人深刻人生启迪一样,他亲临中国发表的演说也同样给了我们跨越时代、跨越国度的思考和启示。
1933年2月17日,萧伯纳在上海仅仅停留一天,却在中国的政界和文化界掀起巨浪。如同其他大文豪一样,萧伯纳有着深刻的睿智,在与宋庆龄的谈话及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中,表现出的机智和幽默,事实上是他在那个混乱的时代对中国严肃的关怀。如今在上海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安静地摆放着萧伯纳访华的历史资料,当时的波涛汹涌只有在书中可见了。
萨特和波伏娃1955年受邀来中国访问,萨特称中国为“伟大的国家”,他更多地从政治、国家的角度解读中国。波伏娃的《长征》则像小说一样展现了她对新中国的观感。1955年,那是80后的父辈们童年开始的时候,让我们穿越时空去感受一下吧!
「荐书编辑」
杨丽萍
上海辞书出版社
[编辑代表作]
《亲历中国丛书》《事物掌故丛谈》系列、《亲爱的咪咪噜》《口红》《旗袍》《中英日对照上海话教程》
[自我介绍]
爱阅读。尽管图书编辑将阅读作为职业,但是真正的阅读不会因为每天面对而心生厌烦,反而更会满心欢喜。带着职业眼光的阅读,会更通透,尽管挑剔不断,却也乐趣多多。
爱安静。与文字相伴的时候,必须静下心来。也只有静心潜读,才能发现好书,打造好书。做编辑的安静不是自我欣赏、游离世外的安静,而是脱离喧嚣、浮躁、散乱,能集中精神、能坐住板凳的定力。
「推荐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