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拉萨城市的历史形成
1940年代曾供职于国民政府蒙藏委员会驻藏办事处的沈宗濂和柳陞祺先生,对拉萨怀有深切情谊,在其《西藏与西藏人》一书中曾写道,“一位西藏朋友曾半开玩笑地提醒我们,凡到过拉萨的人,会永远想念它。这也确实是我们的切身体会”,其实这又何尝不是许多去过拉萨的人的共同切身体会呢。数十年年后,当我们身处快速发展变化的时代,或许更加惊叹和迷恋这座独具一格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或许在离开它后,时常怀念蓝天白云下的迂街曲巷、金顶白墙、画柱雕窗、寺庙油灯,怀念缤纷街市与质朴居民。
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市位于西藏中南部地区的拉萨河畔。拉萨市海拔3650米,年日照时数在3000小时以上,有“日光城”之称,是西藏的政治、文化和经济中心。包括拉萨河流域在内的“一江两河”(雅鲁藏布江、拉萨河、年楚河)地区是西藏人口与社会活动最为密集的区域,也是历史文化遗产最多的区域,这里生成了具有1300多年历史的拉萨市和600多年历史的日喀则市,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它们创造了绚烂多彩的文化。在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拉萨是拉萨—泽当城市群的中心,也是国家层面的重点开发区域——藏中南地区的中心。根据2010年西藏自治区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拉萨市常住人口55.94万人,约占西藏自治区人口的1/5。目前拉萨市区常住人口约40万人,建成区面积为62.9平方公里。
在吐蕃王朝建立前的西藏部落时期,现今拉萨城所在地被称为“吉雪沃塘”,意为“吉曲下游的肥沃坝子”,而吉曲则为拉萨河的古称,意为“吉”氏族人群生活之处。
拉萨市始建于公元7世纪的松赞干布时期,至今有1300多年的建城史,在公元7世纪前期至9世纪中期,以及17世纪的五世达赖喇嘛时期以来,它都是西藏的中心城市,是西藏经济文化的重要载体,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都发生在这里,许多伟大的历史文化遗产分布于此。根据拉萨市文物部门的统计,全市共有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及石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及其他类的不可移动文物点934处,其中有世界文化遗产1处(三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处、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49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73处,是西藏历史文化遗产最丰富的区域,其中大多数文物分布在老城区。老城区内拥有世界文化遗产大昭寺,有大昭寺、小昭寺等大小寺院、寺庙30余座,还有邦达仓、平康等56座古建大院,现有387处住宅大院。正因其独特的城市特征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它在1982年被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拉萨老城区是指西藏和平解放之前形成的城区范围,它与和平解放后逐渐建设的新城区相对应。
关于拉萨老城区的范围有两个概念,一是拉萨居民通常所称的老城区,其范围为林廓东路以西、朵森格路以东、江苏路以北、林廓北路以南围合的区域,即林廓(外转经道)以内的区域,总面积1.33平方公里,约占拉萨市建成区面积的2%,有常住人口8万人;二是拉萨老城总体规划所确定的历史城区,其范围为鲁定南路以东,北京中路、林廓西路、林廓北路以南,林廓东路以西,金珠路、江苏路以北(见图1-1),总面积6.74平方公里,即历史年代中逐渐形成的有建筑和居民活动的拉萨城区的范围,并将其概括以大昭寺、布达拉宫、罗布林卡“三点”呼应的城市格局。
图1-1 拉萨历史城区范围示意图
资料来源:拉萨市人民政府:《拉萨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20)》。
由上可见,这两个概念的范围差异较大。根据拉萨城市发展过程,老城区的范围不应局限于林廓以内1.33平方公里内。按照术语,它应属于历史城区内的历史文化街区而不是整个老城区,即历史城区内文物古迹比较集中,或能较完整体现某一历史时期的传统风貌的区域。但是,若将6.74平方公里的历史城区都算作老城区也不很确切,因为其中有一些区域并没有连续的建筑或集中的居民活动,与居民日常活动关联较少,不过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角度,将这一区域划为历史城区予以保护是十分必要的。
因此,根据历史发展过程中拉萨城市的建筑分布、功能布局、居民活动,老城区应为八廓街及大昭寺、小昭寺地区,以及布达拉宫及周边地区,即历史上大的外转经道以内的区域,这一区域即本书的叙述和分析对象。
在这一区域内,包含有大昭寺与八廓街地区和布达拉宫地区两个功能区,前者即为目前拉萨居民所称的老城区范围,也即拉萨城市规划中所确定的八廓街历史文化街区的范围。之所以拉萨市居民习惯称八廓街历史文化街区为老城区,是因为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这一带是居民和城市社会活动集中,住宅及各类服务设施密集,具有一定建成区规模,是承载居民日常生活的最主要区域。实际上,在2009年之前的拉萨市历次城市规划中,也都是如此确定拉萨老城区的范围的。
拉萨历史城区内的八廓街历史文化街区是拉萨城市特色和历史传统的集中体现,这里文化遗产丰富、街巷格局基本完整、民族特色鲜明、人口高度密集、旅游业和传统文化活动集中,具有独特的魅力。根据拉萨市城市总体规划,下图实线边框内为八廓街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区范围,是必须严格加以保护的区域,深色部分为建设控制地带范围。
图1-2 八廓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范围示意图
资料来源:拉萨市人民政府:《拉萨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20)》。
八廓街历史文化街区包括吉崩岗、八廓、冲赛康和吉日4个街道及其所辖的各社区。其中:
吉崩岗街道位于林廓东路以西、北京东路以北、拉萨海关以东、林廓北路以南,下设吉崩岗、木如、热木其、策门林、雪5个社区;八廓街道位于林廓东路的拉萨市委以西、江苏路拉萨晚报社以北,康昂东路西藏自治区政府大院以东、北京中路以南,下设八廓、绕赛、鲁固、白林4个社区;冲赛康街道位于吉日一巷以西、八廓街以北、朵森格路以东、北京路以南,下设冲赛康、夏萨苏、丹杰林3个社区;吉日街道位于林廓东路以西、江苏路以北、八廓街和冲赛康以东、北京东路以南,下设吉日、铁崩岗、八朗学、河坝林4个社区(见图1-3)。
图1-3 八廊街历史文化街区内各居委会(社区)的分布
资料来源: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拉萨八廓街地区保护规划》, 2004。
关于拉萨的建城,在西藏著名典籍或史书中有所记载,多论及布达拉宫及大昭寺、小昭寺的修建,如古印度阿底峡尊者于1094年所发掘的《柱间史》(即《松赞干布遗教》或《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传——遗训金鬘》)、1434年达仓宗巴·班觉桑布所著的《汉藏史集》(《贤者喜乐嶦部洲明鉴》)、1356年蔡巴·贡噶多吉所著的《红史》(《乌兰史册》)、1376年雅隆尊者释迦仁钦德所著的《雅隆尊者教法史》、1388年索南坚赞所著的《西藏王统记》(《吐蕃王朝世系明鉴》)、1538年西藏高僧班钦索南查巴所著的《新红史》(《王统幻化之钥新红史》)、17世纪五世达赖喇嘛所著的《西藏王臣记》、西藏现代著名学者根敦琼培20世纪上半期所著的《白史》等。但是,总的来说这些史籍叙述均不详尽,字句寥寥,或在史实中夹杂神话。相较而言,达仓宗巴·班觉桑布的《汉藏史集》、索南坚赞的《西藏王统记》、五世达赖喇嘛的《西藏王臣记》对布达拉宫及大、小昭寺建造过程的叙述略为细致,但也多带有神话色彩,因此可以说西藏历史上对于拉萨建城方面的论述比较简薄,确凿的历史素材不够充分。
在历史上,拉萨城的名称有所变化。公元633年,吐蕃王朝首位赞普松赞干布定都拉萨,之后便展开了城市营建活动。人们在沼泽地上以羊驮土,变湖成陆,建造大昭寺,拉萨由此被称为“惹萨”,意为“羊土城”。公元710年,赤德祖赞迎娶了唐金城公主。金城公主将公元641年文成公主带来的释迦牟尼佛像迎请到大昭寺主殿,使得朝拜者络绎不绝,大昭寺的宗教中心地位进一步提高,于是“惹萨”逐渐被称为“拉萨”,意为“神佛之地”,而史籍上“拉萨”二字则最早出现于公元806年藏王赤德松赞所立的噶琼寺碑上,其中有“神圣赞普先祖松赞之世,始行圆觉正法,建拉萨大昭寺”,因此拉萨城名最迟出现于9世纪初。
在拉萨老城区的形成过程中,有两个历史性的事件:一是公元633年松赞干布迁都拉萨及随后布达拉宫和大昭寺、小昭寺的修建,这是拉萨城形成的历史起点;二是1642年五世达赖喇嘛的甘丹颇章政权定都拉萨,这是此后三百年间拉萨城稳定发展并定形的决定力量。在漫长的历史时期,拉萨城市缓慢而持续地建设和发展着,最终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定形。
在拉萨城的形成过程中,有几个重要的成果点:一是松赞干布时期开启了拉萨的城市建设,初步奠定了以大昭寺为中心的城区格局的基础,6出现了八廓街的雏形,但这时拉萨城的规模还很小;二是在公元9世纪中前期的赤祖德赞时期,在城区四面建造了寺庙,形成了拉萨城的基本轮廓;三是在公元17世纪中后期的五世达赖喇嘛时期,拉萨城区范围有所扩大,城区格局基本形成;四是到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八世达赖喇嘛时期,拉萨城区基本定形,城区范围为以大昭寺为中心的外转经路(林廓)以内的区域。直到西藏和平解放前,拉萨城区的面积和人口没有大的变化。
因此,根据西藏历史,从拉萨建城到西藏和平解放前,拉萨老城区的历史演变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公元633年吐蕃王朝建立到1642年五世达赖喇嘛建立甘丹颇章政权期间,为拉萨老城区的初步建设时期;第二阶段为1642年到西藏和平解放前,为拉萨老城区的稳定发展和定形时期。
由于宗教在拉萨的特殊地位,老城区的格局和范围受转经路的影响很大,拉萨老城区的范围以外转经路为界。历史上,以大昭寺为中心有三条环形的主要转经路:内环为大昭寺内的转经甬道,称为“朗廓”;中环围绕大昭寺,称为“八廓”;外环围绕大昭寺、帕玛日山(磨盘山)、加布日山(药王山)、玛布日山(布达拉宫)、小昭寺,称为“林廓”,林廓以内的区域为拉萨城区。赤德祖赞时期在玛布日山和加布日山之间建造了3座白塔(巴嘎噶林),成为进入拉萨城区的标志。
老城区是拉萨市的发源地,是西藏历史文化发展的缩影,也是与时代共前行的城市中心区,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独特的社会经济功能。
在全国六百多个城市和一百多个历史文化名城中,拉萨市的老城区独具特色和魅力。在物质形态方面,拉萨老城区的街巷保存较好,城区格局基本完整,许多古建筑被保存和保护下来,老城区的历史风貌比较鲜明;在社会生活方面,老城区文化传统和原有生活方式仍在延续,同时又能恰当地接纳和吸收当代文化;在经济发展方面,老城区形成了以旅游业为支柱的产业结构,成为拉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功能方面,老城区与新城区各有分工,承担着历史遗产保护、旅游业发展、居住、商贸等重要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