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天长地久
原文
天长地久[1]。天地所以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2],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3]而身先[4],外其身[5]而身存[6]。非以其无私邪[7]?故能成其私[8]。
注释
[1] 天长地久:天地长久存在。
[2] 以其不自生:因为天地不为自己生存。王弼注:“自生则与物争,不自生则物归也。”以,因为。其,代词,它的、它们的,指天空和大地。自生,自己的生存状态。
[3] 后其身:把自己放在众人后面,意为谦退、礼让。河上公注:“先人而后己也。”
[4] 身先:身居前列。
[5] 外其身:把自己的身体置之度外。
[6] 身存:能够保全自身。
[7] 邪:同“耶”,表示疑问语气。
[8] 故能成其私:这样反而成就了他自身。私,意思为私利,在这里引申为人生价值。
译文
天长地久。天地能够长久存在的原因,是因为它们在运行中不去强求自己的生存,所以能够长久。圣人效法天地,谦居众人之后,人们反而接受他的领导;把自身置之度外,生命反而能得到保全。这正是由于他不计较个人的利益,其个人利益反而会受到别人的尊重和保护。
简析
本章由“天地”的无私无为来论说“圣人”的立身处世之道,即以天地无私能够长久的特性,以此阐述圣人无私则能成其私,以及无私与私相反相成的辩证关系。在老子看来,天、地、人是一个整体,“天无私覆,地无私载”(《管子·心术下》)的无私品质,圣人应当效法,作为自己的榜样和范式。同时,天地、圣人的行为中蕴含着辩证法的因素,这就是“不自生故能长生”,“不自私故能成其私”。说明对立着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利他”和“利己”看似对反关系,其实也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利他往往能转化为利己。也就是说,只有将众人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才会更有助于实现个人利益。
启示
启示一:老子通过以“公”与“私”立论,揭示出人类的生存之道,蕴含着极其可贵的经世致用价值。“公”与“私”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又如何来处理好这对关系?首先,“公”与“私”是一种客观存在,无论任何人都要身陷其间,不可回避。任何个人,作为自然的个体,是不可能没有自己的需求、利益、欲望和尊严的,而任何个人又都是组成社会的个体,是不可能离开社会而生存的。“公”在天下也总是一种客观存在。因此,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中,无论以公否私,还是以私否公,都是违反客观规律的。
同时,“公”与“私”之间,并非非此即彼的完全绝对对立的关系,并且在一定条件下往往能相互转化。例如一些慈善爱心人士,把自己获取的财富之“私”的相当一部分用来做慈善,用于扶危济困以及公益事业之“公”的方面,实现“私”向“公”的过渡与转换。如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把自己580亿美元财产全部捐给慈善基金会,而不是让他的儿女去继承他的财产。公与私这一对立转化的关系,不但老子以他特有的睿智发现了它,就连《阴符经》的作者也洞察到其中的玄机,做出了“天之至私,用之至公”的结论。意思是,大私到极点,就是大公。大公到极点,即是大私。
启示二:“公”与“私”表现在道德层面,一事当前,是“公”还是“私”,是检视道德素养高与低的试金石和分水岭。周恩来同志一生为人民鞠躬尽瘁,从不图谋个人私利,因而英名长存。雷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专门利人毫不利己的大公无私的精神,50个年头过去了,至今在国人的记忆里还能经久不衰,依旧能契合社会发展的主题,依旧能唤起我们心中的道德信仰。古往今来无数事实可以证明:大凡能够变“小我”为“大我”的人,往往会成就真正的自我。大凡无私的人,在成就了别人的同时,最终也会成就自己。这都是大公无私所产生的道德力量。所以,道德的实质是利他。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说过:“没有爱情,美丽有什么用?没有语言,智慧有什么用?没有道德,由人的智慧要素创造出的物质文明又有什么用呢?”
启示三:“公”与“私”表现在利害得失层面,也是全局与局部的关系,是锅里与碗里的关系,大河与小河的关系。大河没水小河干,锅里没有碗里光,全局不保,局部难存。所以,即使在意于“私”,也必须首先要着眼于“公”。打个比方,从公司与职员的关系看,一旦公司整体状况出现问题,职员的日子肯定难过,因为切肉连皮。从国家层面看,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国家的整体状况若何,直接影响家庭与个人。
本来,天地无私与人成其私,是没有可比性的,而且两者之间更不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因此,使得“成其私”的结果并非一定理性:无私可能成其私,有私也可能成其私,无私还可能难成其私。但不管怎样,每个人都应从全局的角度,即关乎切身利益的大局中来考虑和选择自己的作为,因为成就“私”的最佳环境也只有在整个全局的和谐发展中才能得以实现。
案例
甄宇的利害得失
东汉时期,有一个名叫甄宇的在朝官吏,时任太学博士。他为人忠厚,遇事谦让,人缘极好。有一年临近除夕,皇上赐给群臣每人一只外番进贡的活羊。
具体分配时,负责人为难了:因为这批羊有大有小,肥瘦不均,难以分发。大臣们纷纷献策:有人主张抓阄分羊,好坏全凭运气。有人主张把羊通通杀掉,肥瘦搭配,人均一份。
朝堂上像炸开了锅,七嘴八舌争论不休。这时,甄宇说话了:“分只羊有这么费劲吗?我看大伙儿随便牵一只羊走算了。”说完,他率先牵了最瘦小的一只羊回家过年。
众大臣纷纷效仿,羊很快被分发完毕,众人皆大欢喜。
此事传到光武帝耳中,甄宇得了“瘦羊博士”美誉,称颂朝野。不久在群臣的推举下,他又被朝廷提拔为太学博士院院长。甄宇牵走了小羊,从表面上看他是吃了亏,但是,他得到了群臣的拥戴、皇上的器重。可谓亏了利益,但赢得了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