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金融危机后的美国经济热点问题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六 主要结论及中国的应对策略

正如德勤全球制造业小组和美国竞争力委员会所共同指出的,制造业对于一国经济的繁荣及其民众的福祉非常重要。不论全球经济如何动荡,制造业始终都是激发技术创新和创造就业岗位的核心驱动力。在那些具备先进制造能力的国家,其制造业对整体经济活动有着相当大的乘数效应;而如果一国将其制造业生产都转移到国外,那么该国的优势与影响力将会受到侵蚀,进而危害其长期的经济稳定增长。事实上,未来的全球制造业竞争将是各国“核心竞争力”之间的较量。美国正是基于上述认识提出了“再工业化”这一战略。这一战略的提出将很可能促使美国引领新一轮技术革新,进而在相当程度上重塑全球制造业的竞争格局。中国作为新兴的制造业大国,应该充分准备和积极应对。

首先,重视先进制造业人才的培养。全球各国在新兴制造业领域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先进制造业人才的竞争。从美国“再工业化”战略的具体措施中不难看出,美国将高端人才的培养与制造业工人的再培训摆在了相当重要的位置。因此,我国应当从全面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以及完善人才选拔与培养机制入手,为日益激烈的全球制造业竞争做好人才储备。这是我国发展技术密集型新兴制造业的基础和根本。

其次,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制度环境。现阶段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缺乏有利于科技创新的制度环境,以致中国的制造业企业长于低附加值的组装加工,而弱于高附加值的核心技术开发。为此,中国应进一步加大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营造引导创新、保护创新、激励创新的制度环境。

最后,加速经济结构调整与产业结构升级的步伐。无论是美国的“再工业化”战略,还是中国提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在本质上都是两国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的内在要求。对中国而言,只有尽快完成从依靠加工制造业出口拉动经济增长这一模式向更加平衡的经济增长战略的转变,同时加快制造业的整合与升级,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全球制造业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