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在美国阴影下独立建国
菲律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独立建国,在政治体制上全面继承了美国殖民统治时期的政治遗产。自1946年到1972年的26年里,菲律宾由自由党和国民党轮流执政,从现象上看形成了两党制的政治格局。从建国初期到马科斯威权体制形成之前的一个很长时期内,美国在菲律宾的政治进程中实际发挥着支配性的作用。
一 照搬美式宪政体制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菲律宾实际上是在美国“恩准”下实现独立建国的,菲律宾的国内政治一直处于美国阴影之下,可以说是全盘照搬了美国的宪政体制。
(一)诞生于美国国庆日
菲律宾独立建国并非是由菲律宾人自己宣布的,而是在1946年7月4日,即美国国庆日这一天,由美国宣布菲律宾独立,成立共和国,在历史上称为菲律宾第三共和国。直到1964年,菲律宾才正式改6月12日为“菲律宾独立日”, 7月4日则改为“菲美友谊日”。
菲律宾第三共和国宪法基本沿袭美国殖民统治时期的1935年自治宪法。该宪法历经1939年、1940年和1946年三度修正,其宪法原则为美国式的三权分立、分权制衡,是一部充分效仿美国宪法原则的“海外版”美国宪法。
根据第三共和国宪法,菲律宾仿效美国的三权分立的政体形式,建立了美式的立法、行政和司法体制以及政党体制和选举制度。其立法体制仿照美国实行两院制,立法权属于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的国会。国会有权制定和通过法律,对总统提出的法案具有否决权。国会有宣战权,遇到国家发生紧急事变或战争,国会可授权总统发布行政命令。菲律宾的行政体制效仿美国实行总统制和内阁制。宪法规定行政权属于总统,总统、副总统和内阁组成菲律宾共和国中央政府。总统为国家最高行政首长和三军总司令。总统由菲律宾公民大选直接产生,任期4年,可连任一届。总统提名委任各部部长组成内阁。菲律宾司法体制效法美国,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和依据法律组成的下级法院。最高法院,又称大理院,由1名首席法官和14名陪审法官组成。菲律宾最高法院和中级法院的法官不经选举产生,由司法与律师理事会按三比一的比例向总统推荐,总统从中挑选一人予以任命。
(二)效仿美国的两党制
菲律宾的政治体制一切效仿美国。菲律宾本是千岛之国,地理分散、隔绝,民族多元、宗教多元,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很大,政党统合难度很大。但是,菲律宾自独立的1946年到1972年的26年间,居然在美国的影响和介入下形成了自由党和国民党轮流执政的政治格局。菲律宾的两党制不是菲律宾政治发展的内生结果,从两党交替执政的实际过程看,两党制是美国用于控制菲律宾的政治工具。
其一,菲律宾各政党的意识形态比较淡化,没有各自明确的政治纲领。成立于1907的国民党,政治目标是国家摆脱殖民主义统治,争取民族独立。但菲律宾独立后,国民党就失去了政治方向。而另一大党自由党更是纯粹的竞选工具。当年为了获得总统竞选资格,国民党成员罗哈斯脱党,成立了自由党,根本目的在于与国民党领袖奥斯敏纳争夺总统职位,后来他如愿当上了菲律宾的首任总统。
其二,政党派系林立但缺乏精神价值。由于菲律宾两大政党国民党和自由党都属于选举性政党,政党内部为了权力分配,形成林立的派系。各个派系领导人做政治交换,频繁跳槽到对方的政党,并不背负任何政治和道德包袱。政党内部只存在对派系领导人的效忠,并不存在对整个政党的效忠。
其三,在选举过程中,政党在竞选政策上没有任何新意,各个政党总统候选人常打的就是一张“反腐牌”。早期菲律宾的政党轮替是美国人导演的政治游戏,候选人获胜的关键在于得到美国人的支持,并不在于提出好的选举主张,因此菲律宾的竞选活动主要不是政策辩论,而是相互攻击、收买媒体和基层造势、买票等。
(三)“东方的民主橱窗”
独立之后的菲律宾本来可以有机会开始翻开新的一页,美国的继续干涉阻碍了菲律宾独立政治发展的进程。从菲律宾独立的1946年一直到60年代中期,美国一直在控制着菲律宾的总统选举,通过控制菲律宾的总统,间接地控制整个国家。任何一个菲律宾总统候选人,如果没有美国的大力支持,要想顺利执政几乎是不可能的。用前菲律宾总统马科斯夫人伊梅尔达的话说,就是“菲律宾是美国的小儿子”。而在此期间,美国人却把菲律宾称为“东方的民主橱窗”。
美国历届政府通过干预菲律宾的总统选举,操纵政党政治的运行,来维护美国在菲律宾的特殊利益。在几十年的殖民统治中,美国在菲律宾获得了巨大的经济利益。在冷战的背景下,美国把菲律宾当成远东地区遏制共产主义的一艘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美国在菲律宾的海、空军基地是围堵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的“第一岛链”的重要一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环境下,美国不得不允许菲律宾独立,但美国不会轻易放弃在菲律宾的利益,只是变换手段方式,以新殖民主义继续控制菲律宾的经济政治。
二 美国对菲律宾的政治控制
美国对菲律宾的政治控制,首先表现为对菲律宾这个仿照美国实行总统制的国家的总统以及大选的控制。美国对菲律宾总统以及大选干预和控制的主要方式和途径有:“一是给予亲美人选以巨大的财政支持;二是操纵菲美两国的大众媒体不遗余力地吹捧其认定的‘中意人选’和贬低其他候选人;三是利用在军队的控制力来促使军队参与干预;四是动用外交途径施加影响。”
(一)罗哈斯、季里诺、麦克赛赛:前三位亲美总统
菲律宾第三共和国的首任总统罗哈斯,在日本占领菲律宾时期曾充当日本殖民政府与美军联络的中间人。后来,罗哈斯脱离日本殖民时期执政的国民党,单独成立自由党参加首届总统竞选。在美国强大的财政和宣传支持下,罗哈斯竞选首任总统成功,拉开两党轮流执政的序幕。
罗哈斯在任期间,通过了几部重要的保护美国人利益的法律。例如《菲美总关系条约》,该条约认可在国际场合,没有菲律宾代表出席的情况下,美国有权代表菲律宾;《贝尔法案》规定,在贸易方面,美国产品享有免税等优厚条件,美国人在菲律宾享有与菲律宾居民一样的开发自然资源的“同等权利”。后来,罗哈斯政府又与美国签订了美国军事基地和军事援助的协定。
罗哈斯政府为了配合美国进行冷战的需要,将消除共产党的威胁作为主要政治目标。在议会中,罗哈斯不顾宪法的规定,使用各种手段,取消6名民主同盟议员的资格和其他几名反对派议员的资格,其中包括菲律宾共产党领袖塔鲁克;他联合美军镇压了菲共领导的胡克游击队。罗哈斯的反共政策激发了胡克老兵们的斗志,他们重新集结,1946年8月,菲共重建人民武装力量总司令部。1948年4月15日,罗哈斯总统因心脏病突发,在美军基地猝死,副总统季里诺继任总统。季里诺上任后,对共产党采取诱降的政策。但菲律宾共产党没有响应,其游击队伍不断壮大,1948年底改为人民解放军。
1949年,菲律宾举行第二届总统大选。亲美的自由党人季里诺谋求连任,日本占领时期的傀儡总统劳雷尔要挑战季里诺。美军远东司令麦克阿瑟以威胁的口吻表示,如果劳雷尔当选总统,美国将取消所有对菲的援助和贷款;他还通过身在台湾的蒋介石,劝说菲律宾华人对季里诺竞选总统给予大量的物质支持。在竞选中,季里诺通过媒体大亨所控制的传媒机器,大肆渲染劳雷尔与日本人勾结的恶行。季里诺还挪用行政经费400万比索收买选票。此外,他通过军队和警察以暴力威胁选民,伪造选民册,进行各种舞弊活动。这种种行动使得1949年的大选成为菲律宾独立后26年里投票率最低、最肮脏、最血腥的一次选举。在一片谴责声中,季里诺当选总统,开始属于自己的总统任期。
季里诺在总统任期里,继续配合美国对社会主义国家的遏制战略,镇压菲律宾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斗争。美国一方面加大了对菲军事援助的力度;另一方面强化对菲律宾军队人员的训练。
在对菲共的一系列镇压活动中,年轻议员麦克赛赛表现活跃,后来,他在美国中央情报局的大力支持下,当上了国防部部长,并成为下一届总统选举中的热门人选。麦克赛赛原为自由党人,为了确保他在总统大选中取胜,美国中央情报局进行了周密策划。首先,劝说国民党的元老接受麦克赛赛代表国民党竞选总统;然后,宣布麦克赛赛辞去国防部部长的职位,退出自由党,加入国民党;美方甚至直接投入几百万美元为麦克赛赛竞选造势。1953年,在美国的大力支持下,麦克赛赛如愿以偿,当选菲律宾第三任总统。
麦克赛赛当选总统后,仍然延续反共政策。对待共产党及其武装,他采取软硬两手,一方面武力镇压;另一方面劝降与劝和。在国际上,积极参加为美国战略服务的“东南亚条约组织”。在越南战争中,完全支持美国的立场。在台湾问题上,全力支持美国协防台湾。
1957年的总统大选前夕,麦克赛赛因飞机失事死亡。美国方面对这一突发变故完全没有准备,只好采取下下策,将主要目标确定为防止反美的民族主义领袖雷克托当选。最终,国民党人副总统加西亚,以极其微弱的优势,当选菲律宾第四任总统。美国人尽管不喜欢加西亚总统,但是只得接受这个结果。
(二)排斥民族主义总统加西亚和马卡帕加尔
加西亚总统是一位传统的民族主义者。他在担任副总统兼外长时,就曾提出“亚洲人的亚洲”的口号。在其总统任期中,他提出并推行“菲律宾第一”的施政纲领,在外贸方面,加西亚政府施行外汇管制和进口管制,目的是限制美国商品的进口;在工商领域,加西亚政府也采取一些菲律宾人优先的政策。
加西亚总统的政策激怒了美国人。美国中央情报局试图发动政变推翻加西亚政府,但由于阴谋暴露,参与政变的国防部部长辞职。此后,美国成立了一个反加西亚联盟,即自由党和一个亲美政党“进步党”联合组成的“崇高联盟”。联盟的核心是以副总统马卡帕加尔为首的自由党亲美势力,其中也包括政治明星菲迪南德·马科斯。
在美国顾问团和中央情报局的大力支持下,1961年,马卡帕加尔顺利当选菲律宾第五任总统。马卡帕加尔执政时期,修改上任加西亚政府的经济紧缩政策,取消外汇管制,停止进口配额制,对外资全面开放,在某些方面保护了美国的经济利益。但在政治上,马卡帕加尔当上总统后便开始疏远美国,单方面废除了《菲美总关系条约》,提出“回到亚洲”的口号,开始与周边国家发展合作关系。看到马卡帕加尔总统在政治上的疏远和“异心”,美国便抛弃了他,在1965年大选中,转而支持有“新的麦克赛赛”之称的马科斯。
马科斯当时和马卡帕加尔同为自由党人,其竞选总统的愿望与马卡帕加尔连任的计划相冲突,马科斯便退出自由党,加入国民党,并获得国民党总统候选人提名。在金钱、美女和强大传播机器的支持和美国白宫的大力吹捧下,1965年11月,马科斯以压倒性多数击败对手莱逊,顺利当选菲律宾第六任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