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评话发展史及海外影响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序言

一位欧洲学者说:“不要把中国的说书人想象成一个老农妇夜晚坐在床边……那样的话,就太不着边了。我们谈到的是艺人,那些可能会成为名家的艺人,吸引着社会各个阶层的听书爱好者。有充足的证据说明,这种艺术所具有的悠久的传统、多样和细致,至今仍然发射着隐约的光芒。”Andre Levy: Les quatre grands livres extraordinaires de la literature chinoise…et quelques autres, . Aujourd' hui la Chine, 1987: 55.其实,关注中国说书、想象中国说书的世界各国的人士,只要你来到中国,就会亲见中国广袤的土地上一道道风格各异的说书风景;如若你走进江苏的文化古城扬州,更会发现,中国说书中的一脉——扬州评话正像流淌在它的土地上的古运河一样,沧桑而又绚丽。

本书的研究对象即扬州评话。扬州评话是中国现今依然存在的口头表演的艺术样式,它既具有民间口头艺术及中国曲艺大类的共性特质,又具有自己独特的生命轨迹。在几百年的发展历程中,它有过不同时期的辉煌成就,同时,也经常面临着社会变革时期的种种挑战,但是,它依然延续着不息的命脉。2006年,它被列入我国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不同领域的人们在做不同的努力。作为学者,加速对它的研究应该是最脚踏实地的工作。因此,我们于2008年申报了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扬州评话发展史”; 2009年又申报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扬州评话史研究”,两个项目获批之后,研究就在多个层面上展开。本书即是上述这两个项目的研究成果之一,两位作者肖淑芬、杨肖是该项目的第一和第二负责人。

对扬州评话这样的口头艺术样式的研究,选择研究途径是十分重要的。本书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认同了梭柯洛夫的观点:“必须承认,下面这样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研究家——口头文艺学家可以不一定也是搜集家和口头文学在现实生活中流传的直接观察家。”〔苏〕梭柯洛夫:《什么是口头文学》,连树声、崔立滨译,作家出版社,1959,第2页。这意思是说,现在的时代,口头文学的研究者必须对现实生活中的口头文学艺术进行直接的观察,不参与直接观察而展开研究是不合时宜的。所以,本书的研究是在直接的观察下进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