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成就
延庆地处北京市西北部,三面环山一面临水,生态环境优良,气候独特,冬冷夏凉,有着北京“夏都”之美誉,也是首都西北重要的生态屏障。延庆东连怀柔区、南接昌平区、西临河北省怀来县、北邻河北省赤城县,地域总面积1993.75平方公里,其中山区面积占72.8%,平原面积占26.2%,水域面积占1%。其中妫水河为境内最大河流,自东向西贯穿全境汇入官厅水库,故延庆古称妫川。截至2010年底,延庆县辖15个乡镇和3个街道办事处,下辖376个行政村、443个自然村和33个社区居委会,户籍人口27.9万。
作为北京的远郊县,改革开放以来,延庆县密切结合地区自然资源和人文环境特点,与北京全市的发展战略相配合,曾先后提出过“冷凉战略”“三动战略”,带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进入21世纪,特别是2005年延庆由北京市政府规划定位为“生态涵养区”后,延庆倡导实施生态文明战略,坚持“生态立县”的县域发展理念,明确提出打造“三个国际一流”,即国际一流的旅游休闲名区、国际一流的低碳经济社会示范区、国际一流的宜居城镇和美丽乡村。2010年5月,延庆进一步提出坚持高端一流标准,把延庆建成“绿色北京”示范区。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延庆县始终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依靠全县人民的努力进取,在经济和社会建设上都取得了巨大成就。
(一)经济建设的成就
自2005年以来,全县经济运行态势稳定,总量不断扩大,效益不断提高,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4%,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5.4%。2009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1.6亿元,同比增长10%;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96亿元,同比增长10.8%;地方总财力52.67亿元,同比增长4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48.2亿元,同比增长47.2%;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到40.9亿元,同比增长13.2%;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573元,同比增长7.2%,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10470元,同比增长11.6%。
表0-1 延庆县2005-2009年财政情况
资料来源:数据整理自北京市延庆县统计局、北京市延庆县经济社会调查队《北京市延庆县统计年鉴2006-2010》。
短短五年来,延庆县在经济建设领域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就,全县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这也标志着延庆的经济发展已经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之上。
(二)社会建设的成就
尽管相对于北京其他各区县,延庆县在经济发展程度上仍有差距,但在社会建设领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从统计指标来看,目前延庆县的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在全市郊县中都处于中等发展水平,好于经济发展排名。这对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发展相对滞后的延庆来说,实属不易。延庆社会建设的成就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社会事业进步显著。延庆在社会建设方面的财政投入得到显著提高。2005~2009年,财政用于社会事业的支出年均增长23.9%。其中2009年财政总支出的480180万元中,社会事业支出为155341万元,占总支出32.35%;教育事业支出59146万元,占总支出12.32%,年均增长18.9%;医疗卫生事业支出28240万元,占总支出5.88%,年均增长38.7%;社会保障事业支出39683万元,占总支出8.26%,年均增长24.8%。
第二,社会管理稳妥推进。改革开放以来,延庆县推进政府的职能转变,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积极推进社区建设,完善基层服务和管理网络;健全社会组织,努力改变社会组织政社不分、人才匮乏、能力不足的状况,培育社会组织在社会建设中发挥作用;统筹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妥善处理社会矛盾;完善社会应急机制,有效防范了社会风险。2009年延庆县群众对公安系统的满意度达95.7%,北京市统计局调查总队进行的“人民群众安全感指数”调查,延庆在18个区县中居首位。2008年北京市郊区县社会建设绩效评估中,延庆的社会治安也是排名第一。
第三,社会结构逐步优化。人口素质进一步提高,大专以上学历者占16岁以上常住人口比例提高显著;就业结构实现了劳动力进一步向第三产业转移的调整,现代服务业与传统服务业成为解决就业的最主要途径,其在就业结构中所占比重上升到63.9%;在阶层结构调整方面,中间阶层得到发育;在城乡结构方面,城镇化率进一步提高至50%左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至2倍左右,失业率下降到2%以内。总之,改革开放以来,延庆县实现了社会结构的优化,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结构支撑。
延庆的发展,并不是一时一刻就取得的,是全县人民同心同德、努力奋斗的结果。在新的形势下,延庆既拥有发展的独特优势,又面临着基础薄弱、后劲不足的挑战。
延庆的净水、净气、净土,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首都后花园、绿色大氧吧。延庆先后建立了松山、野鸭湖、玉渡山等1个国家级、2个市级、6个县级自然保护区,构建10平方公里的县城防护林体系,形成妫河生态走廊、龙庆峡森林公园、北山观光带和官厅水库滨带四大生态走廊。延庆林木覆盖率达到71%,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县域总面积的26%, 2010年二级和好于二级的天气的总天数达到82.7%,生态指标在全市名列前茅。优良的生态环境造就了丰富的旅游资源。作为京郊旅游大县,延庆对外开放的景区景点有30余处,其中A级以上景区16家,包括举世闻名的八达岭长城,塞外小漓江龙庆峡,广袤辽阔的康西草原,国家自然保护区松山森林公园,千古之谜古崖居,国家级湿地保护区野鸭湖等景区、景点。此外,全县有市级民俗旅游村20个,A级景区民俗村3个,市级民俗户1400户,井庄镇柳沟村的“火盆锅,豆腐宴”已经成为京郊的民俗名牌。
尽管社会建设取得了较大成绩,但由于发展基础薄弱,延庆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以财政情况为例,2009年延庆全县的财政收入为6.9624亿元,而同年北京市的财政收入为2026.8亿元,延庆财政收入仅占到全市财政总收入的0.3%,比密云、门头沟等远郊区县都要少。这样的财政收入,与全国百强县(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在全国也就大概处于平均水平。但延庆的特殊性在于:延庆属于北京,是首都的组成部分,与首都其他区县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近几年来,市政府对延庆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逐年加大,延庆“输血财政”的特征日益明显。其中2009年,延庆财政支出为48.018亿元,支出接近收入的7倍。这一事实说明延庆的经济社会发展极度依赖北京市一级的财政统筹。因此,观察延庆的情况,始终不能离开延庆的“北京背景”或“北京身份”。更进一步来说,延庆未来的发展,始终需要把握好延庆和北京的“县市”关系。一方面,延庆因其生态涵养功能的发挥对整个北京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因而应当考虑如何合理分享北京市整体发展成果(“输血”)的问题;另一方面,则是要考虑延庆如何在依托北京大财政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自身(“造血”),并为北京的整体发展做出更大贡献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