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延庆县城的市政建设
延庆县城随着人口规模的逐步扩张,原有市政设施远不能满足人口不断增长的需求,不断推进的城镇化进程对市政设施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不仅是城镇化的重要标志,而且是城镇化必不可少的内容。延庆县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走过了自己的发展历程,在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也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为延庆县域的城镇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县城镇政建设的发展历程
自改革开放以来,延庆县委、县政府始终把城镇建设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尤其是加大了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高品位、高标准、高要求地实施了一大批市政建设工程,极大地提升了城镇功能和服务水平。延庆县城镇政设施建设的整个历程,大体上经历了如下几个阶段。
1.市政建设起步阶段(1978~1980年)
20世纪70年代之前,延庆县尚未设立专门的城镇管理机构,直到1974年才设立城镇建设办公室,1978年在城镇建设办公室的基础上成立市政管理所,专门负责市政建设、维修和管理工作。1980年延庆进一步整合城镇管理功能,正式成立了延庆县市政管理处,下设市政管理所、自来水管理所和环境卫生管理所,负责城镇道路建设、供水和街道清扫工作。1978~1980年,延庆县城镇政管理从无到有,并经历了由管理所到管理处的机构变革过程,标志着市政建设已进入起步阶段。
2.市政建设全面展开阶段(1981~1989年)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和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延庆市政管理部门的职能日臻完善,全面开展了道路建设、管网建设、供水排水、园林绿化、清扫保洁等多方面的工作。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在这个阶段,延庆县启动了县城绿化工作。1983年前延庆县城的绿化还处于空白状态,从1983年开始绿化工作,到1985年,短短三年县城绿化率接近10%,初步结束了城镇建设无绿化的局面。另外,县城清扫面积由1980年的4451平方米扩大到22万平方米,清扫面积扩大了接近50倍,尤其是市政管理部门专门征用县城西南二道洼土地80.5亩做垃圾场,从此大大缓解了县城所产生的生活垃圾乱倒的问题。
3.市政建设快速发展阶段(1990~1997年)
1991年,经县政府有关部门的批准,“延庆县市政管理处”更名为“延庆县市政管理局”。在此后的10年里,市政管理局在城镇建设与管理工作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这个阶段延庆县加大了城镇建设的力度,标志性的建设工程有妫水街、庆园街、香水苑公园等一大批市政工程的陆续完工,延庆县城已初具规模,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4.市政建设发展的新时期(1998~2010年)
1998年以后,延庆县经济社会发展进入转型期。这个阶段延庆县提出了“三动”战略和生态文明发展战略,丰富了延庆的发展内涵,极大地提升了城镇化水平。这一阶段标志性的市政建设为1998年在拆迁东关旧村的基础上建设妫水广场,这是京郊首座大型城镇广场,也是延庆城镇大发展的标志性建筑。
2000年北京申办奥运成功,延庆充分利用这一难得的历史性机遇,以为奥运提供保障和服务为契机,加大了城镇市政建设,进一步提升了城镇化水平,展示了城镇建设的新风貌。
2001年,市政管理局由事业单位改为行政单位,更名为“市政管理委员会”。2002年延庆按照首都现代化国际旅游卫星城的定位,实施了一系列生态环境改造工程,如相继建成的妫水公园、三里河湿地公园等工程。
这个阶段更加重要的是将县城城镇建设与周边乡镇建设统筹规划,如2006年为解决永宁镇周边乡镇农村的生活垃圾处理问题,延庆县筹划建设了永宁垃圾填埋场,增强了延庆县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提升了县域城镇化水平。
(二)县城镇政建设的主要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延庆县市政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服务功能不断增强,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城镇道路网络体系日趋完善;生态园林城镇逐步形成,2006年,延庆县获得“国家园林县城”称号。到2007年底,延庆县城大型城镇公园总数达到了9处,广场2处。在新城规划的1300公顷范围内,城镇绿地总面积631公顷,绿化覆盖面积660.92公顷,人均绿地69.1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48.59平方米,绿地率为48.58%。覆盖率为50.84%。
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加强。到2007年底,延庆县已经建设大型垃圾卫生填埋场2座,服务县城及县内十多个乡镇;城镇管护范围扩大,环卫清扫面积扩大到156万平方米,是1980年的350倍。县城周边26平方公里及妫河走廊沿线实现了生活垃圾统一清运,城镇道路管护达到95.04公里,管理各类排水管线118.2公里,管理服务能力逐步提高。
延庆县市政建设在推动县城发展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促进了延庆县域经济社会整体发展,同时在改善民生方面以及在生态涵养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为延庆县城镇化水平的极大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