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特大地震水利抗震救灾志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2 灾区社会经济

汶川地震灾区自龙门山断裂带以西地形以山地为主,平均人口密度大都在50人/km2以下(见图1-13、图1-14)。灾区东部为四川盆地丘陵区及成都平原区,城镇密集、人口稠密,其中成都平原是城镇和人口密度最大的区域,人口密度最大可达600人/km2以上。5·12汶川特大地震重灾区东部位于成都平原与龙门山系的过渡带。

地震灾区范围内除汉族外,分布羌族、藏族、彝族等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汶川县、阿坝州、茂县、北川县等县境内。以都江堰市、彭州市、绵阳市为界,西北地震灾区的城镇和人口多集中分布在山区河流沿岸的狭长地带,是地震次生灾害的多发和易发区。除地震外,次生灾害引发的山崩、洪水、泥石流对人民群众的生命造成的威胁,以及对道路交通、通信、城市供水等基础设施的破坏极大。

5·12汶川特大地震重灾区的土地资源以林地为主,灾区其余地区为草地和耕地,城镇用地及水域等所占比例较低(见图1-15)。重灾区的耕地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的成都市、德阳市、绵阳市,甘肃省陇南的西和县、成县、徽县,以及陕西省汉中市、安康市等市县。地震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主要破坏,次生灾害引起了江河水文特征的改变、水环境蜕化,以及山地植被、耕地和水土保持工程等破坏。

汶川地震重灾区所在四川省、甘肃省、陕西省三省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合计约1.544万亿元。以龙门山断裂带一线为界,东南部以四川盆地为中心,为经济比较发达地区,西北部多数地区为欠发达地区。受人口分布影响,各县人均GDP与总量分布规律不一致(见图1-16)。灾区经济以第二产业为主,接近GDP总量的一半,其次为第三产业。

图1-13 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区城镇分布图

图1-14 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区分县人口密度图

图1-15 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区土地利用状况

图1-16 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区分县国内生产总值(GD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