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故事(中华经典故事)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毛遂自荐脱颖而出

平之战,赵国大败,国力因此衰退,士气也大大受挫。赵国形势岌岌可危,秦国攻下邯郸是迟早的事儿,于是赵王派平原君到楚国寻求援助,劝说楚王和赵国合作,共同出兵对抗秦国。

战国时期,有权有钱的人很喜欢供养一些有才能的人,以增强自己的势力,在需要的时候,就让他们策划谋略,替自己解决问题。这样的人被称作食客,也叫门客。

平原君势力庞大,家中养了几千名食客。其中有位叫毛遂的食客,待了三年,没做过什么事,平原君虽然觉得很奇怪,却也没有埋怨,任由他在家中吃住。

平原君受命去楚国讨救兵,他挑选了十九个文武双全的食客,正准备出发,毛遂向平原君自我推荐,要求同去楚国。

平原君问:“您在我门下有多久了?”

毛遂答:“已有三年了。”

平原君冷冷地说:“一个贤能的人活在世界上,好比一把锥子藏在口袋里,锥子的尖儿立刻就能看见,可是您在我这里都三年了,我从没听说您有什么突出的地方,带您去有什么用?”

毛遂说:“要是我毛遂早就被放在袋子里,就可脱颖而出,哪里只是锥子的尖儿才露出来呢?”平原君见他善于言辞,态度又诚恳,就带他同行。

到了楚国,平原君和楚王在朝堂上商量着联合抗奏的事,毛遂和其余十九个人在台阶下等着。平原君和楚王两人谈了半天也没个结果。

这时,毛遂径自走到平原君身边,说:“该不该联合抗秦,几句话就行了,怎么老半天了还没说完呢?”

楚王不高兴了:“我跟你主人商量天下大事,怎么要你来多嘴?还不快给我下去!”

毛遂拿着宝剑,快步靠近楚王说:“天下大事,天下人都有说话的份儿,这怎么叫多嘴?”

楚王见他按着宝剑,心里很害怕,嘴上软了下来:“那么,我倒要听听你有什么高见。”

重修后的毛遂墓位于山东省滕州市官桥镇,后又在墓前建设一座冒尖碑,四面书有大字“毛遂自荐”。

毛遂说:“楚国有五千里土地,一百万兵马,称得上威势赫赫。但是,秦国的白起,这个微不足道的小子,只带了几万兵马,就占了你的好几座城,把你们国都拿去改成了秦国的南郡,你们的祖先也遭到了他们的蹂躏。这样的耻辱,这样的仇恨,每个楚国人永生永世也忘不了,难道大王就不想雪耻报仇吗?今天跟您商议抗秦的事,不也是为了楚国考虑,怎么单单是为了赵国呢?”

这几句话就像锥子似的扎在楚王的要害之处。楚王无法辩驳,只得温和地说:“对,对,我同意与贵国联合抗秦。”

毛遂于是吩咐楚王身边的侍从拿来鸡血,捧着盛血的铜盘子,跪到楚王面前说:“您应先发誓来表示联合抗秦的诚意,其次是我的主人,再其次是我。”

毛遂三言两语,就使楚王和平原君歃 (shà) 血为盟。堂下的十九个人,都佩服毛遂的胆量和辩才,纷纷说:“这把锥子,今天算是脱颖而出啦!”

平原君回到赵国,拜毛遂为上客。

【博闻馆】

歃血为盟

盟,就是发誓、宣誓的意思,这是我国古代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盟誓,就是对自然之神 (如日月山川) 或祖先作出信守诺言的保证,并表示如果不遵守诺言,国家、氏族乃至后代都将遭受上天降下的各种灾难,无疑这些灾难都是最为严重和可怕的,因此也最有威慑力。古人认为,神灵具有超自然的力量,可以明察是非曲直,谁违背盟约都必将受到惩罚。盟誓,对于盟誓者之所以有约束,首先是基于当时人们对神的普遍敬畏和极端迷信。歃血,把牲畜血涂在嘴唇上,表示诚意。歃血为盟的仪式,多在重大场合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