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味三湘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寻味三湘

湘江,从永州蓝山出发,自西向东,带着东安鸡的千年鲜滋气韵,流出一片“辣域”,泊岸橘子洲头,又一路北去入洞庭湖,出长江,打开了湘菜走向世界的“丝路”。

再望沱江,吊脚楼依河而悬,吊出了湘西凤凰古城的沉稳与安静;曲径通幽的青石板路铺就了王村的古村遗韵;紫鹊界梯田的蛙声惊醒你看见的,是那儿的老农年复一年用锄头绘出的水墨丹青的秀美;青石板、高高的防火墙、青色的长条砖垒起的洪江古商城,以七冲八巷九条街的格局构成了古商城的宏伟与大气;火宫殿古牌楼的高高耸立,显示的是近500年数千湘厨炉火纯青的技艺……这些遍布在湘资沅澧流域的古村古镇古城,如繁星点缀,记载着曾经的依然的繁华。

当我们漫步在这些古村古镇古城古巷古宅里时,沉醉在鳞次栉比的古宅古楼之间不能自拔,唯一能救赎你的,是遇见了古镇的饭菜、酒与烟茶。面朝天井,坐在老屋堂前,看着斑驳陆离、生满绿茸茸的青苔的灰墙,悠悠地喝一口谷酒,吃着油亮乌红的腊肉,你才算真正品味着古镇的滋味。

现在想起来,2000多年前屈原漫步湘江沅水之间,也是在古村古镇里遇见了湘菜美食,给予了他生活的力量,激发了他的民族精神,忠君爱国,正道直行。以至于在他的《楚辞》中放歌湘菜:“大苦咸酸,辛甘行些。肥牛之腱,臑若芳些。和酸若苦,陈吴羹些。胹鳖炮羔,有柘浆些……(大意是酸、甜、苦、辣,样样都可口。肥牛筋的清炖喷喷香……)”

古村镇里的美食,其实是老百姓的凡俗人生的普通饮食生活。然而,远离这些古村古镇时,那些简单而又偏味的美食印象总是在脑海中闪现,并沉淀在心灵深处,成为一灶乡愁,一种可爱的追想,时常勾起你想起乡村邻屋的陈年旧事,寻觅悠闲意趣,永远牵挂。

一个个散落在三湘大地的古镇古村落,如今都成了湖南传统文化里的特殊符号,那些经历千年的老屋、老井、老街成为静态的背景,这些古村镇的美味佳肴却活色生鲜流传千年,散发着朴素的香,传承着原生态的裸烹之美,激起了我们对湘菜风味之源的定位思考。

风味,是对习俗的传承,是对规范的突破。

风味,是对常味的有限度偏离,形成了味的偏差,这种偏差一旦成为人们所接受的美味,一种独特的风味就出现了。

◎沅水:流淌着血粑鸭芷江鸭酱鸭的鲜香

因为沅水和巫水在这里交汇,洪江的桐油、白蜡、木材闻名,中转鸦片的吸力,水运的发达,码头的繁荣,打磨出了洪江古商城,元朝末年成市。

我们穿梭在古巷中,满城青色,看到这一栋栋高墙古宅,虽历经风雨洗礼,却依然尘埃满身,沧桑满屋,曾经的繁华收藏在残墙断壁中,凸现出淡淡的忧伤。而曾经忙碌的洪江人后裔淡定从容,简单平静度日,甘用清贫守护着先辈传下来的祖业。当地老乡告诉我们,鼎盛时,洪江古商城有7家银行、23家钱庄、30家烟馆、上百家作坊、17家报社、34所学堂、48个半戏台、130家会馆,依山而建,傍水而生。发展到1933年,洪江古商城的货币流量居湖南第二。

月上树梢,我们还在古城里搜寻夜色与民风。转一个弯,来到了洪江大桥下,顺着江边,一眼看过去,千灯闪烁,灯光下照出了洪江夜市的热闹,与古商城的宁静形成明显对比。

我们在临河的小餐馆坐下,一口气点下了活鱼鲜、血粑鸭、泡萝卜和几款小菜,借着岸那边上空射来的月光,摆酒洪江左岸小饮。

洪江泡萝卜,酸水坛子里取出来,长条形一块,两种吃法,一种原味吃,什么都不加,又酸又脆。另一种吃法是加点辣椒粉,切成米的香菜,一拌,又酸又辣,又脆又香。难怪汪曾褀老先生到了湖南后,在《萝卜》中夸泡萝卜好吃。

血粑鸭,姜香原味,葱香富嫩,不愧是洪江名菜,虽是河边小店,也做得很有地方特色。

这种鸭子的妙处是加入了油炸的糯粑,和鸭子一起煨出来,软糯鲜香,含香带辣。

离洪江不远有芷江。芷江鸭也著名。比起洪江血粑鸭,芷江人炒鸭不放糯粑。相同的是都放姜,放辣椒,放鸭血炒。一只鸭子最好的,是鸭头、鸭脚、鸭翅,芷江人称之为“桌上三杰”。芷江有句民谣说得好:“八月八来八月终,八月十五杀鸭公,鸭头鸭脚老板吃,翼翅棒棒待长工。”所以鸭子宰了后,这头、脚、翅一定是整块取下,不砍碎下锅的,只鸭身砍块,用茶油,放姜、辣椒、蒜、葱,先爆后煸,再淋上鸭血稍炒,鲜香味浓。

或许是怀化的麻鸭出名,怀化鸭子的吃法很多。我在朋友老邓家吃过“怀化酱鸭”,很有味道。此酱鸭非长沙的酱板鸭。老邓夫人孙姐是怀化人,烧得一手家乡好菜。尤其是怀化酱鸭,我最喜欢吃。孙姐烹炒怀化酱鸭很讲究,非怀化的麻鸭不炒,佐以老姜爆炒出油,喷料酒炒干,再用怀化甜酱煸炒出油香,放辣椒、胡葱煸炒加水一焖收汁,香辣出鲜。

甜酱出鲜,胡葱出香。按照怀化人习俗,炒鸭子一定要放甜酱和胡葱。胡葱是一种长在山里的野葱,吃一口胡葱煎蛋,眼睛就有被雾气蒙了一下的感觉,胡葱入菜主要是提香。甜酱,不是通常说的甜面酱,是怀化特产,沿袭洪江源春酱坊传统配方工艺,以麦子纯天然发酵而成,酱红亮泽,香味醇厚,咸鲜微辣。用它炒鲜猪肉,能炒出鸭子的味道,有“假鸭子”一说。鸭头、鸭菌子、鸭肝、鸭肠全都要放一起炒,鸭头要敬给席上最珍贵的客人,“头”嘛。

◎洞市:依然载着茶马古道的初美

烈日当头,我们虽饥肠辘辘,仍拖着疲劳在安化洞市古镇上搜寻。

洞市,虽然当年由茶叶带来的繁华已经不再,但她仍以其独有的安静,默默地诉说着昔日茶马古道的故事。

麻溪河永锡桥上的马蹄印,凹凸不平的青石板古道,老街上斑驳的老木屋……依然静静地承载着茶马古道的初美。

沉寂在老宅子里的老灶炉、老竹碗柜、老式铁炉锅成了我们最惊喜的发现,因为这一次,我们是带着寻找湘菜老器具、老古董任务而出发的,特别是那挂在布满灰尘的老土砖墙上的竹碗柜,简单、实用,而且年代久远。一问家里老翁,才知这玩意至少一百年没动过它。

穿过邻山而建的老屋走廊,拐个弯,一家屋子里的一排坛坛罐罐把我们留下来了,开口便问掌柜的,这坛子里装的什么?

“瓿酸菜”、“刀豆丝”、“盐辣椒”、“芋头荷子”、“剁辣椒”……掌柜揭开一个坛口,从坛子里抓出一把色泽微深的豆角茄子皮来,坛香扑鼻,好,就来这个,怎么吃?

“炒肉,还有瓿酸菜煮鱼胜过贵州的酸汤鱼。”就这样,全是坛子菜当主角调味,一席坛子菜炒上来,酸、咸、辣、鲜、香。尤其是那“瓿酸菜煮鱼”一上桌,随着土泥炉火焰升起,满屋沸腾着瓿酸菜鱼香。

法国服装设计大师圣勃朗说:“精美的衣服,躲藏在柜子深处,也逃不过女人的眼睛。”古镇的美食亦如此。如果套用圣勃朗的话说,“精做的家常便饭,虽隐藏在古镇人家深处,也逃不过好吃鬼的嗅觉。”

◎张谷英村:依旧云淡风轻的日子

走进张谷英村,有一种走迷宫的感觉。

张谷英村,这个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的古村落,目前仍保留着1732间房屋,5.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之大,令人惊叹。最精彩的是庞大的院落,隐蔽的地下排水系统从未堵塞过。当地人告诉我:祖辈们信奉“山管人丁水管财,财宜藏而不宜泄”,所以这古村四面环山,整个院落的排水都从地下走。

我们流连于院落间的走道上,一个个院子里晒着辣椒、刀豆、酸菜、马齿苋、黄瓜皮之类的太阳味干菜,一家家自产自销的小作坊还在静静地经营,油豆腐店、水豆腐坊、干货酸菜屋、谷酒坊、南食店,各式各样。与之相邻相间的,有禾塘、晒垫、池塘,麻石老井,小桥流水,躲在岁月的皱褶里,更显古老的村俗民风遗韵。

张谷英大屋大门不高,不特别大,从外面看,建筑是低调的奢华,给人一种朴素感,依然散发着老百姓居家过日子的气息。

征得主人同意,我们在张谷英大屋的大门口摆起了饭桌,想过一次张家大屋的家居生活瘾。当时正值山间小鸡婆笋、黄鳝当季,我们在主人的推荐下,毫不犹豫地点了小炒鸡婆笋、干煸黄鳝、大蒜炒腊肉、炒白辣椒和小菜。印象最好的是干煸黄鳝,与湖南名菜黄焖鳝鱼做法不同,老大妈用干煸手法,黄鳝红锅炒干血水,再下茶油,干炸鳝鱼,和着辣椒蒜头,煸得鳝鱼干鲜起卷,肉酥而嫩,蒜香而辣。

张谷英村,背负青山,迎面蓝天,老百姓依旧粗茶淡饭,这里的日子,永远云淡风轻。

◎张家界的土家合渣

澧水的中上游是张家界,有索溪峪、天子山、杨家界三大自然保护区。这里,除了自然美景,就是自然美食。在那里的山间小店,纯粹的本地特色土味。土家三下锅、土家合渣、酸酢鱼、岩耳炖老鸭,一切还是那样的原汁原味。

“土家合渣”又叫“推合渣”。将黄豆用水泡胀后,用石磨推成豆浆,再将豆浆兑水放入锅中煮开,加入切好的菜丝煮开,就制成了一锅乳白带绿的合渣。比起打豆腐来,“推合渣”要简单些,所以土家人又称“合渣”为“懒豆腐”。

农忙间隙土家人常常“推”一锅合渣,待田里劳作回家马上来一碗,及时充饥。

一锅合渣,一家人可以吃好几天。合渣的吃法也很多。有的吃得稀,不加任何调料,称为淡合渣,是真正的“喝”渣;有时加点洋芋一起煮食。在夏天,喝合渣能解渴消暑。特别是在合渣放几天后会变酸,土家人称之为“酸合渣”,酸得人的神经都痒酥酥的,解渴消暑的效果更妙。冬天吃合渣能暖身子,合渣中放点辣椒、油、盐、大蒜等煮开来吃,热辣舒畅。

岩耳,又名石耳,生长在武陵源砂岩绝壁上,黑色,古为贡品。《永定县志》中记载,岩耳系民间珍品,食中佳肴,并有去热消火滋补之功能。和肉作羹或炖鸡,味道鲜美。

张家界聚居土家族人多。很多美食,出自土家族人之手。因为土家人讲究节日饮食的丰富,很多美食就这样传下来了。特别是过年,土家人团聚有“赶年”之俗。腊月大,则二十九过年,腊月小,则二十八过年,比起汉族,提前一天就欢庆过年。过年的团年饭自然丰盛,有着浓浓的土家特色、土家风俗、土家风情。

◎王村:踏着青石板追寻牛头宴

王村,这个挂在瀑布上的小镇,楚蜀通津,曾是王者之村,酉水从村前流过,依河而建的2000多年古村镇依旧古韵犹存。王村因为刘晓庆主演的“芙蓉镇”而出名。那年农历四月初三,我们赶上了芙蓉镇土家族的“舍巴节”,品到原味的“牛头宴”。

舍巴节是湘西土家族的祭祀性节日,主要祭祀神与祖。节日上的牛头宴气势非凡:整只牛烹熟后,连锅一起上席,再配上泡坛子红辣椒、酸肉、蒿子粑、腊肉之类,味多,丰盛。狂欢的人们还吹着树皮做的大号,一口佳肴,一口竹筒米酒。一席牛头宴,能让人感受到土家人的神秘、豪爽与好客。

◎高椅:马头墙下的吃食

会同县的高椅,也是一个充满传奇的古村落。

巫水在这里拐出了一个大弯,冲出了高椅古村。南宋杨再思家族在这里打造出了104幢窨子屋,现在住在这里的村民大多姓“杨”,侗族人居多。连成片的古村落里,青瓦灰墙上伸出的马头墙最美,给人一种天天向上的力量。在这个村子里,一种名为“耳朵粑粑”的糍粑是小伙子见岳父母的定亲礼物,这样的吃食,以糯米为料,家家会做。侗族人嗜酸,爱吃糯米,喜喝油茶。

我们来到一家四合院的人家,80岁的娭毑非常健康,一看到我们就说:“坐,坐,请坐”,“泡茶”,“吃饭吗?”一口气把迎客的礼数都说了。弄得我们在她家马头墙边坐下连说:“有什么菜?”

“你到我们厨房里去看看。”老娭毑边笑边说,“尝尝我们用柴火烧出来的饭菜。”

“腊肉、腊鸡、腊鱼”,“刚刚焙好的小火焙鱼”,“园子里还有土鸡、小菜,看你们喜欢吃什么,都有。”

“这是刚从巫水里捉来的小河鱼,活的。”一猜就知这刚进屋的提篮老乡是老娭毑的儿子打完鱼回家了。

“来一个荷包蛋煮河鱼,怎么样?”娭毑向我们介绍说,“荷包蛋煮小河鱼,是我妈妈传给我的做法,保证好吃,男人吃了还养生哦。”

“养生的呀,来一个。”“再炒个腊肉,洋姜炒土鸡,水煮菜脑壳,小炒丝瓜。”

洋姜炒土鸡,味妙。妙在这道菜,与辣并行的,是洋姜的回甘,而且还能在喉咙的深处找到它。洋姜是先阴干再入坛密封后取出来的,切片,和着辣椒与土鸡煸炒。

◎通道:侗寨喝酒喝到月亮升起来

离开高椅,迎接我们的是通道侗寨。

侗寨一般建在宽敞的地方,四面环山,有水流过。侗族人的惯例是建寨先建鼓楼。鼓楼,侗族人集会、议事、说理的地方。所以,侗寨有“无寨不鼓楼”之说。

让我们记忆犹新的是“皇都侗寨三腌”,怎一个“咸”字了得?腌鱼、腌肉、腌鸭三腌上桌,又咸又辣,酒过三巡后,我们又借着这“三腌”的咸辣之滋,下饭三碗。

特别是到了芋头侗寨,侗族人很盛情,吃饭喝酒还要唱敬酒歌:“情哥哥你慢慢喝,喝到太阳落山坡,喝到月亮升起来,留在侗家歇歇脚。”那天,伟哥最幸福,3个侗寨姑娘边唱歌,边敬他的酒,歌声不停,客人喝酒也不能停下来,那一刻,伟哥一下子喝了五大杯米酒,结果席未散人先醉,那一晚,我们只好“留在侗家歇歇脚”,去赴一场侗家合拢宴。

合拢宴,是侗家人宴请客人、集会、庆典时的一种独特筵席。在宽敞的地坪、大开间房子里将长条桌接成长龙,人们坐在长桌的两边吃饭。如果摆在街中,又称街心宴。人们在品尝了菜肴后,将菜碗往下一个还未品尝的客人方向移动,让席上的人们都能吃到上席的菜肴。当地人习惯称此为“转转菜”。这种合拢宴的另一个特点是一家人请客,多家村邻街坊作陪,作陪的一方也拿出自己家里的好菜好酒拼席,合起来菜品丰盛多样,以示客气。

侗家嗜酸。合拢宴上自然少不了酸,客人来了即开坛取出自己精心调制的腌酸食材烹制美味相待。酸鱼、酸鸡、酸鸭、酸牛肉、酸猪肉、酸豆角、酸萝卜、酸黄瓜、酸姜、酸辣椒等,或蒸、或炒、或炸、或煮,花色很多。

◎江华:瑶家盛宴十八酿

“瑶家十八酿”,永州江华瑶族自治县瑶族人的特色美食。

江华瑶族自治县位于湖南最南端,毗邻两广,是中国最大的瑶族自治县,饮食文化十分丰富,除了瑶家腊味、荷叶粉蒸肉、瑶家野菜外,最有特色的便是酿菜。

千百年来,每逢佳节和贵宾到来,瑶族人家家户户都要做“酿”菜。传统湘菜中的名菜辣椒酿肉、苦瓜酿肉就源于此。瑶族人的厨房里只要有肉和蔬菜瓜果,什么都可以酿。十八酿是一个概念,表示多的意思。瑶家人常以水豆腐、油豆腐、米豆腐、魔芋、辣椒、山笋、茄子、苦瓜、牛耳菜、油赖皮、香菇、丝瓜、莲藕、蛋皮、冬瓜、萝卜、螺蛳等为料,伴以肉馅“酿”进其中,或蒸、或炸、或煎、或煮即成。诸如辣椒酿肉、苦瓜酿肉、酿水豆腐、酿香菇、酿油豆腐、酿春笋、酿木薯、酿南瓜花、酿田螺……随心所“酿”。

酿菜有小窍门,肉馅不能用绞肉机绞,要将七瘦三肥的猪肉用手工剁碎,才能确保肉的口感。然后加盐、味精、生粉备用。如果想更鲜嫩,可以在剁好的肉馅里拌上鸡蛋清。蔬菜瓜果要选择比较细的,如果个头太大,中间的空隙就必须要塞下较多的肉。这样会少了瓜果的清爽,而“肉味”就太过浓郁。

瑶家十八酿的第一酿是“酿水豆腐”,是最有民俗文化意境的菜,也是一道考验手艺的菜。先要将嫩豆腐切成两半,用筷子将切开面中心的豆腐绞碎,再将肉馅儿慢慢塞进去。最关键的是,将肉馅塞进去时,要保证前面不裂开,而后面又有一点点“破土而出”,这样才能浸入油盐的味道。最好的办法是将水豆腐用手半握起来,这样豆腐就不容易开裂了。“水豆腐酿”不但做的时候要小心翼翼,夹的时候更要小心。因为豆腐太嫩太滑,稍微用力就碎了。

江华瑶家流传着一句话:夹不起水豆腐酿的当地人不是瑶家人;夹得起水豆腐酿的外地人,就可以做瑶家女婿啦。

以豆腐酿为主的“瑶家十八酿”,承载的是瑶家人的饮食习俗与文化。如果做成一桌十八酿全席,更是一席特色独具的瑶家盛宴。

◎沅陵:风雨桥连着晒兰的传说

沅陵,因沅水而美得令人心醉的地方。沅陵属地怀化,地处沅水中游,史书记载为“五溪”之地。是少数民族聚集比较多的地方,饮食风俗多样。沅陵的晒兰就是其中的一大特色代表。

千百年来,沅水的丰沛,带来了水运的发达,男人都去跑水运谋生,女人留在家。心疼丈夫的老婆为了让老公在船上吃得营养一点,把猪后腿肉腌上盐、花椒之类,晾晒干。老公上船出乡,把晒干的肉放在竹篮子里,挂在船上吹风通气就是晒兰,用餐时取下一小块或蒸或炒或炸,有火腿的鲜,却无火腿的咸;有风吹肉的香,却比风吹肉嫩润。

2013年10月20日,在长沙举办的第23届全国厨师节上,沅陵的晒兰肉吸引来自全国各地名厨大厨的啧啧称赞。怀化的湘菜展台很有民族风味。展台上,他们以一头2.48米长的腊整猪为背景迎客,侗家的风雨桥一头连着沅陵的“晒兰肉”,一头连着“鸿运当头”和黑乎乎的“蕨粑”。晒兰肉做得特别精致,而且其背后的故事跃然盘中:一个大长方形盘中,以绿色为底,用9根没有剥壳的小鸡婆笋拼成排,宛如一个“小小竹排江中流”,刀工整齐的晒兰肉捆成柴把,摆在其上,船头站一瓷制船工,一如纤夫撑船,意境大气有味。而从中升起的晒兰肉的干香缕缕,吸引着八方来宾。

……

深秋的长沙变得凉快了,从湘江路进人民西路通向白果园,街边的银杏树叶,一抹金黄在树枝上摇曳、飘零,而白果园老公馆老宅子里老灶熬出来的美味却越来越历久弥香。

厨房里随风吹来的阵阵香气,早已激活了我的味蕾,勾起一阵一阵的食欲馋饥。

海参、老母鸡、红萝卜、黄豆、腊肉都是吃火功的料,煤火灶上的甑钵炉子使劲地沸腾,时儿升腾出一股红萝卜的清香,时儿飘来一阵腊肉的陈香。或许,这就是城市的老宅湘菜传承古村镇老灶美食的异曲同“根”,深巷老灶香。

湘菜,之所以几千年不衰,她的生命力就在于热爱她的厨师们不断传承,创新,时尚,绿色,营养。

所以,最爱光顾的老店、喝了想再来一碗的汤、香得撩人的点心……一并成为了我们守望湘菜的味觉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