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入门到精通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四节 太极八卦学说

一、太极八卦概念

太极八卦是阐明宇宙从无极到太极,以至万物化生过程的一门学说。西周时太极八卦学说引入医学领域,成为阐述中医生理、病理及辨证施治的一门基础理论科学。它本是月亮的圆周运动,起源于古人对天象的观测记录和地上万物的观察。古人为研究太阳在地上的投影规律,探索太阳运动规律对生物生长的影响。制造了原始的立竿测日影仪:晷仪。晷仪中心及圆周有圆孔,以备立竿用(竿分圭和表:直立的杆称为表,用来测日影;平放的尺称为圭,用来量影长)。中心立定表,圆周立游表逐日流动。定表和游表在南北方向上。每日午时测影,日影皆投向表的北方。以冬至日所测日影长度为圆盘半径。夏至太阳由北回归线往南回归线移时,用游表测日影,并在日影尽头做记号,这时游表在定表南边,圆盘按逆时针方向转动,日转一孔,直到冬至日太阳南移到南回归线为止(整个过程是每天正午时,太阳在天上的高度由最高点向最低点移动,逐日南移)。游表在圆盘上的日影逐日增长,到冬至日时日影最长,由游表点达定表点。这样圆盘上留下太阳从夏至→秋分→冬至的运动投影(图2-1)。然后将圆盘和游表转180°,将游表转到定表的北边(目的可能是说明太阳的运动轨迹在天空上开始相反的过程,正午时的太阳在天上的高度由最低点向最高点移动)。太阳由南回归线往北移动,这时用盘中心的定表测影,圆盘仍按逆时针旋转,日转一孔,直到夏至太阳北移到北回归线为止。日影逐日缩短,到夏至则无影。这样就在圆盘上留下了太阳从冬至→春分→夏至的运动投影图(图2-2)。将四季投影图合起来看,就是一幅完美的实测太极图。

图2-1 夏至→秋分→冬至太阳运动投影图

图2-2 冬至→春分→夏至太阳运动投影图

在那不具备精确测量仪器的远古时代,其尺度只能是基本的估计。而且这些数据是在黄河流域测得的,故记载夏至日影长一尺六寸。然据有关专家考证,伏羲氏曾生活在我国西南区,正是北回归线经过区域,而在回归线上夏至立竿是无影的。今减去地区差影长一尺六寸,设以一尺为2个单位长,并按四舍五入处理,则二十四节气的晷长数如下。夏至:0;小暑:2;大暑:4;立秋:6;处暑:8;白露:10;秋分:12;寒露:14;霜降:16;立冬:18;小雪:20;大雪:22;冬至:24;小寒:22;大寒:20;立春:18;雨水:16;惊蛰:14;春分:12;清明:10;谷雨:8;立夏:6;小满:4;芒种:2。根据这些晷数制图,就可获得复原后的原始太极图(图2-3)。

图2-3 原始实测太极图(天地自然太极图)

将圆盘按二十四节气划分成24等份,每份显示出15天中的日影盈缩情况。再将圆盘用6个同心圆等份半径成六,每等份代表4个影长单位,表示1个月的影盈缩情况。将二十四节气日影长度点用曲线连接起来,阴影部分用黑色描出来(表示天气由至热向至冷),即成太极图。图中大圆圈表示太阳运动的轨迹(实质是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迹),称为黄道。圆盘逆时针方向移动(左旋),被古人称为天道左旋。就像齿轮转动原理,太阳带动地球左旋,则太阳右旋,所以游表顺时针方向移动,表示太阳右旋。太极曲线表示太阳运动在一年中位移的轨迹,实质是地球自转的轨迹,称为赤道。黄道与赤道之间的交角,称为黄赤交角,即两条阴阳鱼的鱼尾角。这个交角现在为23°26′21″(黄赤交角随着年代有微小差异)。黄赤交角造成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相应地南北往返移动,称为回归运动,使地球表面出现春夏秋冬四时季节,以生万物。所以太极曲线是生命线,太极图表示太阳回归年的阴阳节律周期。

原始实测太极图(天地自然太极图)太极图中心点为北黄极点,阴阳鱼眼则表示北赤极点。黄极不动,乃中天之极心,《吕氏春秋·有始》称为“天极”,谓“天极不动”。黄极(天极),就是图中定表所在位置(即圆心)。北赤极缓慢地围绕北黄极作圆周运动,这个圆的半径等于黄赤交角23°26′21″(或23°0′50″)角距离。太极图是古人研究太阳运动规律的成果,其中太阳由南回归线往北回归线移动的过程,即冬至→春分→夏至太阳运动投影图为阳仪,表示春、夏二象;太阳由北回归线往南回归线移动的过程,即夏至→秋分→冬至太阳运动投影图为阴仪,表示秋、冬二象。这就是古人所说的: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

张景岳在《类经图·运气论上·太极图说》中说:“太虚之初,廓然无象,自无而有,生化肇焉,化生于一,是名太极。太极动静而阴阳分。”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动之则分,静之则合,为天地万物之始。所以太极一气产阴阳,阴阳化合生五行,五行既萌生万物。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动极而静,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而立。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而行。五行一阴阳,阴阳一太极,太极本无极,为五行之生,各宜其性。阴气流行则为阳,阳气凝聚则为阴,纯阳无气,纯阴无气,阴阳交合,乃成中气。人身个体,中气如轴,四维如轮。水为阴,火为阳。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乾道生男,坤道生女。天为阳,地为阴,阴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再从太极图可以看出:太阳始终在二至(冬、夏至)二分(春、秋分)间运行,其日影始终在最短(夏至)和最长(冬至)间有规律的变化。假如从二至点和二分点上分别沿时间轴做平行线,则可得三条平行线。以日不能照耀之线为阴线,将阴线记为“--”以日可照耀之线为阳线记为“—”,以太阳前进方向为上。则日南至(冬至)时三线皆阴记为:“坤卦”;立春时节日已北移十余度,南至线已为太阳照射记为阳线,而此时春分线和北至线均为阴线,时令则雷声已出,故一阳下二阴上记为:“震卦”;春分时节太阳已上天顶,正东升正西落,阴影落在表脚(最短),万物一片光明但阴阳势均力的而阳气正呈上升之势,故以二阳包一阴表示记为:“离卦”;立夏时节太阳北移至二分线以北,下两线皆阳而一阴在上故记为:“兑卦”;日北至(夏至)时三线皆阳记为:“乾卦”;立秋时节太阳南移,北至线为阴在下故记为:“巽卦”;秋分时节日南移至二分线上,此时阴阳相当但阳消阴长阴中含阳故记为:“坎卦”;以与春分之离卦相对应;立冬时节除南至线为阳外,其下面二线均已为阴故记为:“艮卦”。再按图一一对应可得先天太极八卦图(图2-4)。

图2-4 先天太极八卦图

所以八卦者,太极演化,元气分离。太极为元气,元气一分为二是两仪,即阴仪和阳仪。阴仪用“--”代表阴爻,阳仪用“—”表示阳爻,构成八卦符号。清阳者上升为天,浊重者下沉为地,天为阳,地为阴。两仪阴阳分成四象,四象在两仪一奇一偶上复生一奇一偶,四象之上再生一奇一偶产生第三爻,以阴阳三爻错综排列成八卦。八卦相重生出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所以《系辞》有“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之说。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为先天卦序。卦象是乾为天,坤为地,坎为水,离为火,震为雷,艮为山,巽为风,兑为泽(沼泽)。卦象以之人体,则乾为首(头),坤为腹,坎为耳,离为目,震为足,艮为手,巽为股,兑为口,触类旁通。卦之演变,相互排列组合而成。八卦一分为二,二分为四,四分为八。一阴一阳分为十六卦,十六卦再分为三十二卦,三十二卦又可演变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顺推而下,无穷变化;向上追溯,万变不离宗,回归于一,复为太极。(图2-5)

图2-5 太极图

上图第一层次为阴阳两仪。第二层为四象,一阳生出老阳少阳,一阴生出老阴少阴。在两仪爻位上重复一爻,顺序先阳后阴。一阳之上再复一阳为老阳,一阳之上再覆一阴为少阳,一阴之上再复一阴为老阴,一阴之上再叠一阳为少阴。最后一层为八卦,即在四象上重复一爻,先阳后阴。老阳生出乾、兑。乾三爻为阳,故为健,为天;兑上爻为阴,故为缺,为口。少阳生出离、震。离外阳内阴,为火、丽;震阳在两阴,阳性向上,故为起,为动,受重阴所隔,为震,为雷。少阴生出巽、坎。巽两阳在阴上,为入、为散又为风,为木;坎内实外虚,为陷,为聚,为水。老阴生出艮、坤。艮阳高处重阴之上,为高,为山,为止;坤三爻皆阴为顺,为地。故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六十四卦从坤卦→泰卦→乾卦→否卦→坤卦,为人体生、长、壮、老、已的标志。坤为阴气隆重,为万物滋生,乃人体生命的开始;至泰卦,为水火各半阴阳相交均衡之际,生命逐渐兴旺,至乾卦,乃太阳当顶阳气旺盛之期际,为生命的高峰,至否卦,为阳气渐衰,阴阳不能互交,生命力逐渐下降,乃至衰老死亡。故阳运阴中,阴包阳外,人身阳气损伤,则阴寒凝结,生命不能运动而人死。人身阴气损伤,则阳气无所包藏,阳热飞越,生命运动解体而人死。

子月冬至一阳生,上为坤,下为震,地雷复,是复卦。丑月二阳初生,为地泽临。二阳在下,井中水极温,是为其验。泽者,是气。丑月掘地下入,则见其出气。寅月三阴在上,三阳在下,为地天泰。天地气交,勾萌尽达。是月立春,万物发生,律中大簇,以成太和之气象。二月惊蛰动雷,雷出地而上于天,故应雷天大壮,言万物方为壮长。三月为泽天夬(“夬”为《易经》第43卦·决而能和,泽天夬意指泽气上升,决注成雨,雨施大地,滋润万物),言雨泽自天而降。四月阳极,为纯乾之卦,故昼日极长。五月,阳极阴生,地上为乾,地下为巽。乾为天,巽为风,卦象天风姤(“姤”为《易经》第44卦·天下有风,“姤”为遇之意,天地相遇,万物化育美丽)。六月二阴初生,四阳在上,为天山遁。遁者,主藏。六月亢阳在上,阴气欲出而不得,名曰三伏。金遇火伏,即遁藏之意,人皆避暑,亦是遁意。七月三阳在上,三阴在下,为天地否。否与泰对。天地气交,则万物生;天地气不交,则万物死。故立秋以后,草木渐死,梧桐一叶落,是其为验。八月阴渐盛,为风地观。观与临反,则临卦之气体休囚(休:没有生机;囚:受到限制),故以八月观卦为主。九月五阴一阳,为山地剥。草木黄落,木落而果见树梢,有硕果仅存之象。十月六爻皆阴,为坤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名阳月,谓其无阳。昼短夜长,以应极阴之数。十一月阴极阳生,又为复卦。天地间,新一轮循环重新开始。此为天切卦对应一年十二月。

二、太极八卦学说在中医学上的运用

宇宙间一切有形之物质均源于“太极”,太极即气。中医学认为气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并以气的运动变化来说明人的一切生命活动。太极出阴阳,阴阳演八卦,八卦相推成六十四卦,用以阐明宇宙,象征天下万物。其卦象含宇宙大道理,医理也在其中。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构成人体的各个部分之间,在生理结构上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各个脏腑、经络、形体、官窍和气血、津液等,是有机结合、分工有序、互依互存的联结关系;在生理功能活动上,各自的功能活动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协调、彼此为用、相互有利的存在和表现;在病理机制上,是相互影响、既矛盾而又统一的关系;在疾病诊断上,从整体着眼,察外知内,透析现象,认清本质;在临床治疗上,辨证求因,多元思考,知此知彼,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标本兼治,确定治疗方法,平衡机体内部多元的矛盾关系。虽然太极八卦学说可用来演绎自然界一切事物的变化规律和人体生理、病理及辨证施治的变化规律;用来作为中医学的说理工具,但并非完美。在运用太极八卦学说解释中医一些理论问题时,要注意多维思考,切不可被它的某些过于牵强、机械的模型所局限。一种模型和理论它们当然不可能完全解释所有的人体生命现象,但没关系,不合乎实际的,不能有效进行说理的,都可在实践中修正,都可在现有的理论模式和发展轨道上,根据实践的发展,不断精致地完善自己。由于长期的实践冲刷,中医学中的理论和经验陈述不断得以精炼,真理性强的科学理论和经验陈述得以保留,而较差的则不断被剔除,从而使中医的科学性不断增强,使中医的核心和科学内涵不断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