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体育健身理论与锻炼方法指南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全民健身服务运行体系构成要素

构建全民健身服务规划体系,要积聚政府、社会的各方面力量,根据整体情况和全民健身服务需求的发展变化,制定合理的总体规划和阶段发展规划系,全面协调全民健身服务体系与政府、全民健身服务体系与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有效地整合系统的组织机构和社会资源,将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目标转化为与大众整体利益直接相关的全民健身服务项目。在制定各项规划过程中,要注重凸显规划的前瞻性、可操作性、动态性和持续性:一是注重规划的前瞻性。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在不同阶段须以具备先导性的发展蓝图和行动纲领为指导。所以,在制定规划体系时,各职能部门应首先深入分析国家的时事政治,深入分析国家的要政方针,深入分析体育健身发展趋向,广泛听取官员、专家、学者及社会各界对规划编制的意见,预见性地考虑全民健身服务面临的主要问题。二是注重规划的可操作性。大众全民健身服务规划体系切实为居民提供全民健身实施依据,应确保该体系的真实性、可靠性、可行性,避免出现操作上的偏失。三是注重规划的动态性。事物总是处于发展的动态过程中,因而指导事物发展的规划也必须具备相应的灵活性,事物在发生变化或重大转折时,依旧能够确保全民健身服务的正常运行。四是注重规划的持续性。大众全民健身服务体系规划必须与整体发展战略规划、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社会主义新发展规划、城市发展规划等相协调、相统一。

一、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技术要素

技术条件类是指全民健身服务所必需的公共体育场地、体育设施设备、体育器械等物质技术条件。健身服务是一种过程化服务,体育促进是一种无形产品,体育促进的经营主体只有依托于公共体育场地、体育设施设备和器材等物质技术条件才能实现体育促进的生产和交付,完成健身服务的过程。因此,公共体育场地、体育设施设备等物质技术条件是全民健身服务经营主体向全民提供健身服务的依托和基础,是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技术条件又可以分为两大类:(1)体育场馆及附属用房(场地)等建筑设施类;(2)体育设施设备器材等专业设施类。群众建筑设施包括各种体育馆、公共体育场,其中小的休息室、更衣室、洗浴室、咨询处、寄存处等既属于建筑设施也可以看作服务设施。

专业设施包括生产和提供健身服务产品而所必需的专业设备和专业器材,如乒乓球台(乒乓球)、保龄球道(保龄球)、综合(单一)健身器等。在健身健美、康复体疗、运动处方咨询等健身服务中,还需要有专业的测试设备。作为健身服务的物质技术总则,无论是建筑设施还是专业设施,一般都应该满足齐全、舒适、完好、安全四个条件。

1.齐全。设施设备的齐全既包括建筑设施的齐全,也包括专业设施的齐全。一座城市(地区)在规划体育设施的时候,首先要考虑的是体育建筑设施的齐全,更要依据群众喜欢的运动项目而设定。作为一个具体的健身服务企业,则不仅要考虑体育建筑设施的齐全,同时也要考虑专业设施的齐全,即既要有设计新颖美观的体育场地和服务性设施,也要有本项目所必需的各种专业设施设备器材。

2.舒适。公共体育场地设施设备的舒适程度是衡量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功能状况的重要指标,是提高健身服务质量的重要因素。公共体育场地设施设备的舒适程度第一取决于设施设备的配备档次(在建设体育场地的时候就要重视设施的选购配备);第二取决于设施设备的维修保养(平时要加强设施设备的使用管理和维修保养)。

3.完好。公共体育场地设施设备的完好程度直接影响健身服务的质量。如果公共体育场地地板开裂、场地不平、灯光不明、座椅破损,或者没有休息、寄存物品的地方,即使体育锻炼激烈精彩,也会使全民健身服务的质量大打折扣,造成群众的不满意。所以,体育相关政府部门必须经常保持设施设备的完好,以避免因为设施设备的问题而影响全民健身服务的质量。

4.安全。包括公共体育场地及附属用房(场)等建筑物的安全,体育器材器械等专业设施的安全,健身活动项目的安全以及群众的财物和人身安全等。建筑设施、专业设施、服务设施的安全等最终都是为了保证群众和健身服务人员的人身安全。所以,体育部门必须经常检查各类设施的安全状况,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切实保证各类设施的安全,从而保证群众和健身服务人员的安全。

二、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职能要素

职能条件类是指全民健身服务所必需的服务人员以及他们在履行服务职责时所采用的服务方式、服务手段、服务环境等。健身服务的生产与消费具有时空一致性的特点,生产的过程既是消费的过程,同时又是健身服务人员和群众接触、交流、沟通的过程。体育群众消费者对健身服务质量的感知,不仅取决于物质技术条件,同时也取决于体育企业的职能条件。只有物质技术条件和企业职能条件紧密结合,共同发挥作用,才能实现体育产品的生产和交付,完成健身服务的过程。因此,健身服务人员、服务技巧等职能条件是全民健身服务经营主体向消费者提供健身服务的保证,和物质技术条件一样,也是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职能条件也可以分为两大类:(1)健身服务人员及其服务能力等服务技能;(2)服务项目、环境、卫生等服务环境类。

服务技能包括健身服务人员的专业水平、服务方式、服务技巧、服务态度、服务效率、礼节礼貌、沟通能力等。健身服务是无形的,服务推广的过程就是服务人员和消费者打交道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健身服务人员的服务技能将直接影响消费者对服务质量的感知。

专业水平。全民健身服务的服务人员包括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社会体育指导员以及与全民健身服务有关的人员。健身服务人员的专业水平是服务技能的核心内容,也是全民最为关心的问题,对全民健身服务的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NBA篮球联赛之所以激动人心,世界杯足球赛之所以观众如潮,首先在于它们有着高超的专业水平。我们经常看到有的健身健美俱乐部顾客盈门,而有的则门可罗雀,除其他因素之外,技术指导人员的专业水平也起着很大的作用。所以,全民健身服务的经营主体必须努力提高服务人员的专业水平。

服务态度。服务态度是提高服务质量的基础。服务态度取决于服务人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精神,取决于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良好的服务态度表现为主动、热情、周到的服务。健身服务是一种接触性很高的服务,亲切和蔼、表情愉悦、态度友好的服务人员,会给消费者一种信任和安全感,可以减轻消费者因某种不便或技术出问题而产生的不满和怨言,有助于服务人员与消费者的沟通,有助于拉近服务人员与群众的距离,有助于体育企业建立良好的形象。服务方式与服务技巧是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的基本前提和技术保证。服务人员的礼节礼貌、沟通能力也是服务方式与服务技巧的内容之一。服务方式、服务技巧与服务态度相辅相成,共同作用,形成良好的服务。再好的服务态度也不能取代服务方式与技巧,同样,再好的服务方式与技巧也不能代替服务态度。服务方式与技巧取决于服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因此,全民健身服务不仅要加强健身服务人员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的教育,更要加强服务人员服务方式与服务技巧的培养。

服务效率。效率是劳动量与劳动成果的比率。健身服务的效率是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功能的集中表现,取决于健身服务人员的专业水平、服务态度和服务方式与技巧,反映了健身服务企业的精神面貌和风格,是优质服务的核心,是服务质量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既关系到群众对服务质量的感知和评价,也关系到健身服务企业的形象和效益,应该引起体育部门的高度重视。体育企业应当加强服务人员的经常性培训,提高专业水平,改进服务方式,改善服务态度,从而提高服务效率。

服务环境包括体育产品的生产经营主体向群众提供的服务项目,体育场地等消费场所内外的清洁卫生状况、环境氛围等。

服务项目可以分为基本服务项目和附加服务项目。基本服务项目是指在服务指南中明确规定的,所有群众都可以享受的服务项目。附加服务项目指“个性化”的服务,即部分群众需要的,而不是每一位群众都需要的服务项目。健身服务企业应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设置齐全的服务项目,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要,使消费者感到便利、舒适、温馨、安全,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

卫生状况是指公共体育场地内外的干净、整洁、卫生程度。主要包括场馆场地卫生、设施器材卫生、服务用品卫生以及服务人员的个人卫生。卫生状况反映健身服务的服务意识和管理水平。群众都愿意到卫生状况良好的公共体育场地观看比赛、参加锻炼或休闲娱乐,没有人愿意到池水浑浊的游泳馆游泳,或者到异味刺鼻的健身馆健身。所以增强服务意识,提高管理水平,保持公共体育场地内外良好的卫生状况,对于健身服务部门来说,同样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服务环境氛围是指健身服务部门向消费者提供服务的场地、场所给消费者的视觉感受和心理感受。环境氛围包括两方面,一是公共体育场地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周围环境。公共体育场地所处的地理位置要远近适中、交通便利、来去方便,周围树绿花红、空气清新、环境优美,就可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二是体育场馆内部的环境状况。专业设施设备是否齐全完好,摆放布置是否美观合理,场馆内器材、用品是否干净卫生。

三、组织管理体制要素

全民组织管理体制是指群众体育管理体系与运行机制的总和。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领域中的政府职能转变,政企分开与权力下放,经济体制改革领域中企业自主权的扩大和成为自主经营的经济实体,劳动、工资和社会保险三项制度改革;社会福利领域中职业福利待遇与福利政策模式转变,社区服务业兴起与蓬勃发展等,共同促进了我国城市社区发育与社区发展。同时,随着我国资源配置结构的变化,我国的社区群众体育治理结构也在发生着变化,即逐渐由传统的以政府行为为主的街居制向以政府指导帮助、社会和民间行为为主的社区制转变,伴随着这一转变,我国群众体育的管理体制也必将发生改变。

(一)群众体育组织管理的原则

在管理过程中,原则是管理主体行为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群众体育管理的基本原则即群众体育管理的主体活动的基本准则,群众体育是以满足群众的身心健康需求为主要目的的群众性健身活动,其管理原则应主要围绕着实现这一目标来制定。具体来说,我国群众体育管理的基本原则如下:

1.人本原则

群众体育的开展要以人为本,要把群众体育真正作为社区内广大居民群众的一项事业来抓,充分调动社区居民在群众健身活动和建设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确立社区居民有自主选择和自我发展权利的思想。从较低的目标来看,群众体育是要满足社区居民的多方面体育需求;从较高的目标来看,群众体育则是以追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己任。因此群众体育管理过程中,应把满足社区居民的多方面体育需求作为开展社区各项健身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因为群众体育的服务对象只能是社区内的广大居民群众。

2.服务原则

群众体育是以满足社区成员的体育需求,增进群众的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的群众性健身活动。从本质上讲对这种健身活动的管理是非管制的,群众体育从产生开始,就是以提供服务为活动的主要形式,因而群众体育管理应主要立足于服务上。根据社区居民的体育需求,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为社区成员提供公益性、福利性和互助性的服务。从当前情况来看,群众健身服务主要包括场地设施服务、体育指导和咨询服务、健身活动计划服务和体育信息情报服务等。

3.公益性原则

群众体育的基本目的是提高群众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建立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增强群众的社区认同感和归属感,促进社区发展。群众体育所具有的公益性和福利性的特点,决定了对群众体育的管理应主要不是以营利为目的,而应把追求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虽然群众体育中有时需要收取一定的费用,但社区体育更多的是无偿或低偿服务。

4.因地制宜原则

社区之间往往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在群众体育管理中应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即各社区一定要以本社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本社区居民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量力而行,制订出适合本地区的社区体育工作计划和群众健身活动内容。如在体育场地设施的利用方面,可采用以下几种方式:充分利用辖区单位已有的场地:充分利用辖区的公园、广场;充分利用辖区的江、河、湖岸及水域;将辖区一切可利用的空地开辟成健身活动场地。

5.自主性原则

群众体育是一种居民自愿、自主的健身活动,对这样一种健身活动的管理要以自主管理为主。社区内的各种体育组织均为自治性组织,群众应成为群众体育事务的管理者,承担群众体育的管理应充分发挥群众体育骨干及全体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采取各种激励措施激发居民的体育动机,提高居民的体育兴趣,以实现自主管理。

(二)全民健身管理发展的途径

1.大力开展群众体育的宣传教育活动,使群众体育意识深入人心舆论是行动的先导。

要大力发展群众体育,就必须切实重视对群众体育工作的宣传。如前所述,当前我国群众对体育参与不足的主要原因,除生活琐事、场地设施不足之外,更主要的是在于群众对健身活动的认识不足,体育作为人们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未被所有的群众所接纳。为此,使社区体育的管理者、社区居民都要充分认识到开展群众体育是不断提高社区成员生活质量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群众体育宣传的方法多种多样,常用的有如下几种:一是利用社区宣传媒介如社区有线广播、有线电视网络;二是通过组织各种健身活动进行宣传;三是在开展社区文化活动过程中,安排一些健身活动内容,对居民进行宣传;此外还可以通过举办一些专题健身知识讲座,以提高居民对开展社区体育的认识;等等。

2.搞好群众体育产业,促进群众体育与经济的结合

群众体育的正常开展,必须有人、财、物、时间等。而资金是开展社区体育的物质保证。关于资金的来源不外乎三个方面:一是政府的投入,二是各种社会捐助,三是利用社区现有的资源开发创收。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区体育的开展仍应发挥政府投入的主渠道作用,逐步改善群众体育设施不足的现状。特别是要鼓励和支持社区各界开发群众体育设施,朝经营方向发展,搞好群众体育产业,引导群众进行体质健康的消费,增强“花钱买健康”的意识。这样,可实现群众体育事业与企业经济发展的互动,既提高了企业的声誉,又为群众体育发展提供了场所和经费。

3.促进民间体育组织的发展,加强群众体育的指导

目前我国以街道行政区域作为社区建设的操作层必然要向群众自治组织发展,要大力培育和发展社区非营利性体育组织,在日本等国家群众体育的发展中俱乐部的巨大作用为此提供了佐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社区人口的异质性程度加大,社区中不同人群的体育需求差异加大,群众体育缺乏指导这一问题将会更加凸显。因此需大力加强对群众体育的指导,充分利用社区的非营利性组织开展群众体育,以群众健身活动站、点为龙头,以社区各街道、居委会、住宅小区为活动阵地,以为社区居民搞好服务为基础,大力开展社区居民体育健身活动。

四、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保障元素

体育设施是进行健身活动的场所,包括建筑物与空地,以及为健身活动所设置的设备的总称。体育设施是体育事业发展最基本的环境条件,群众体育设施是进行群众体育的场所。在各式各样的群众体育设施里,每个人都在寻找、挑选、修正与实践着自己的运动方式。体育场地设施的保障是制约群众体育开展的关键因素,为了满足群众的体育健康促进需要,应该从两方面加以重视与管理。其一,灵活运用现有的体育设施与场地,充分提高利用率;其二,要科学建设多层次、多功能、多元化的设施网络。

(一)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设施保障元素

1.统筹规划,构建群众体育生活设施保障

依据现代城市群众健身活动的发展现状,体育设施应当满足群众日常生活、闲暇时间等的体育运动需要。因此,城市群众的健身活动设施主要围绕在社区层次中。

2.构建完整、完善的社区体育设施

在社区体育设施的建设中,要不断完善体育健身场所、社区公共场地以及社区健身中心、俱乐部等。

(1)建设完善的群众体育健身苑

体育健身场所是指建设在居民附近的户外体育运动设施,其占地面积一般较小,其中的设施建设简便易学,正是它所具备的这些方便、实用等优势,使得体育健身场所在群众的健身服务体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具备户外特征的社区体育设施常受到人为因素、天气因素等损害,故要定期对其进行更新和建设,以确保体育设施的可持续利用。另外,社区体育设施的建设要严格遵照建筑安全和规划规定,在保证充足的预留共用场地的基础上,增设和完善居民周边的体育运动设施,为群众晨、晚锻炼活动提供便利的环境。

(2)加强对社区公共场地的建设

为了弥补体育健身苑面积小、体育设施简单的不足,可加强对社区公共场地的建设,在面积相对较大的场地增设适合老年人、青少年、中年人等更多健身人群的体育锻炼需求。可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改进。首先,在城市规划和建设用地时,要充分考虑公共场地的预留问题;在占地面积较大的体育健身苑地,可适当地增设适合群众身体发展特征的体育器械,拓宽健身苑地的功能和价值,这种拓展与优化方法还可以缓解目前城市土地紧张的现状;政府部门可通过调控,使更多的企事业单位所属的体育设施对外开放;下达相关政策,使群众尽量能够免费或最低消费地获得体育健身的需求。

3.与社区卫生服务部门协同建设社区“健身康复中心”

在社区建设“健康康复中心”,使得群众将体育健身、康复训练、娱乐休闲、卫生保健等活动融为一体,逐步完善适合群众体育健康的促进服务。体育设施的建设应当与社区卫生中心相结合,与老龄委等部门协同规划科学合理的“健身康复中心”,并统筹管理和组织健身中心的发展,通过多部门的合作与管理,充分发挥出健身康复中心的功能,彰显出“中心”的最优化价值。

目前,我国的医疗卫生体制正逐渐完善和改良,其中有一项措施就是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建设和管理,从而形成分级医疗、双向转诊的医疗体系。群众常见慢性疾病的康复必定成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重点服务内容,因此,联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同建设“健身康复中心”已发展成为当今建设体育中心服务的发展趋向。其功能不仅对群众的身体健康具有促进作用,还为慢性疾病的康复治疗提供了便利的锻炼环境,具有明显的促进效果,同时,也可以充分发挥资源共享、互助互利的原则,与社区卫生服务相结合,在社区体育建设中心设置群众健康评估、体检室、体育康复室等专业医疗部门,从而为群众进行科学的体育锻炼提供咨询与指导。

4.充分开发体育设施的功能

若想更深一步发挥体育设施的功能,就需要在合理管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对群众常利用的健身路径、公园、社区、公共活动中心等场所的设施进行开发和改造,拓宽其建设范围,发挥其多元化功能,这是目前解决群众健身活动场地紧张的最佳方法。例如,经过实践调查发现,许多群众对社区等健身器械的单一性训练内容都感到枯燥,这在很大程度上消磨了群众的锻炼积极性,为了增添体育锻炼内容,可建设诸如乒乓球台、益智类等设施。另外,针对晚上进行健身活动的群众,应增设适当的照明设施,从而为体育健康服务创造更优越的环境,这些措施在一定的锻炼空间中开拓了更大的利用空间。最后,还可以通过政府调控政策,鼓励更多的企事业单位对外开放体育设施资源,为群众的体育健康服务提供便利。为了进一步促进体育设施的开放程度,地方政府可以对所属公共体育设施服务的机构采取相应的“购买服务”措施,为群众提供补助与便利。政府部门可以根据体育设施服务机构所承担的开放类别、项目、数量和时间来准确衡量成本经费,并由政府部门予以补助,这不仅能促进体育设施的开放,还提高了服务质量。总之,随着现代生活水平和经济的逐步提高,国家和相关政府部门应该高度重视为全民健身服务提供更大的扶持,保证体育健康促进设施的逐渐完善。

(二)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资金保障元素

充裕的资金是保障群众体育健康促进体系中的基础,关系到健康服务体系是否能正常运营,资金的保障特性是由现代经济社会所决定的。为了推广全民健身服务的发展,并充分利用社会的一切有利资源,就需要有充足的资金做基础,具体措施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见图4-1)。

图4-1 资金的来源与使用示意图

一般来说,群众体育资金的来源保障分为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两个渠道。直接投资是指直接经济投资,如财政拨款、社会集资,而间接投资则是指没有资金的直流流动,而是政府通过制定和实施各种优惠政策,从而鼓励和促进社会各界对群众的关心与支持,发展群众体育。

群众体育资金的直接来源主要分为政府财政拨款和社会集资两部分。

1.直接投资

(1)政府体育投资

政府体育投资包括中央政府体育投资与地方政府体育投资,国家投资是群众体育发展资金最主要、最直接的来源。随着社会的发展,政府的体育投资在国家预算中的比重将越来越大,呈上升趋势。而且由于体育有扩大地区影响,促进社会生产,活跃人民文化生活,推动市政建设和文化教育事业发展的作用,因此,许多国家的地方政府都乐于进行体育投资,在西方国家政府对大众体育的投入中,地方政府的投入远远超过了中央政府。

从目前全国整体情况来看,我国用于开展群众体育方面的经费少,全国人均体育经费偏低,而且地方政府体育投资比例仍然处于较低水平,经济不发达地区体育经费匮乏问题尤其显著。另外由于全国各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不平衡,地区间体育的投入差距很大,经济发达省市地区的投入大大超过经济欠发达或贫困地区,东部地区多于西部地区。经济上的投入直接影响到一个地区体育运动的发展水平。经济发展好、市场开放程度较高的地区,地方政府资金投入较多,群众体育组织的自我造血能力也较强,群众体育开展较广泛。相比于经济落后地区,有些地区甚至连温饱问题都没有解决,群众体育运动自然得不到重视。如此一来,地区间群众体育发展基础的差距就会越来越明显,将不利于我国体育运动的发展。

因此,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适时适量地增加体育经费,合理配置,是加快发展我国群众体育事业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理由有三:

①我国体育的基础差、底子薄,仅就体育场地的建设而言,我国公共体育场地数量不足、设施陈旧落后的状况相当严重,体育和其他事业一样,要打好基础,逐渐发展,任务十分艰巨。

②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水平有限,社会能够提供给体育事业的资金也很有限,不能满足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故仍需以国家拨款为主。

③现阶段体育事业发展存在不平衡性,就其内部结构而言,竞技体育的发展与学校体育、群众体育的发展相比,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加上竞技体育在市场经济中的广泛宣传效应,因而社会提供给体育事业的资金内部结构比例也是存在很大差距的,在竞赛体育中的投入资金比例远大于对学校体育、群众体育的投入,而且其中的绝大部分也是用于搞竞赛活动,远远未适应广大群众对体育的需求,需要依靠国家拨款加以调整。

(2)社会体育投资

在欧洲发达国家,社会私人体育投资一般都高于国家公共体育投资,有的甚至数倍于后者,而在我国群众体育投资结构中,政府投资仍是群众体育投资的主体,社会投资所占比例较小,与国外的投资情况恰恰相反,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我国群众体育存在资金来源单一的问题。在当前国家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如果我们仍沿袭过去“等、靠、要”的传统思想来开展群众体育是行不通的,因此必须拓宽渠道,广开财路,把国家拨款和社会集资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群众体育资金社会化、多元化。社会集资的主要途径包括居民消费、企业赞助、社会各界捐赠和资助、发行体育彩票、大力发展群众健身服务业、建立体育基金等。

①居民消费

居民体育消费,指的是为满足居民个人生活和健身需要而耗费的体育物质产品、体育劳务产品和体育信息产品,它是大众生活的一个方面,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经济的好坏,社会产品的丰富与否,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体育消费的发展,制约着体育消费的形式。

在西方发达国家大众体育经费组成结构中,家庭体育消费是最主要的资金来源渠道。居民个人消费远远超过地方当局、政府预算以及公司企业投入。

相比较而言,在我国群众体育的经费来源渠道中,居民的体育消费所占比例相对较小。我国家庭体育消费与西方相比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社会经济落后,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这是影响我国体育消费程度的重要因素之一。其次,我国人民的消费观念、消费意识和消费结构还没有根本转变,另外人们的收入不稳,再加上房改、医疗改革、事业保险、劳动制度改革、社会保障制度尚未到位等影响,广大的城乡居民消费观念十分保守,思想上顾虑较多。另外,我国群众健身活动社会化程度较低,表现为体育人口少、健身活动场地有限,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群众体育消费。从目前中国现有的经济发展水平来看,体育消费的发展前景不是很乐观,我们应当加强体育消费行为的舆论宣传力度,培育健康意识,正确引导体育消费行为,鼓励大众化的中低层体育消费,倾注精力来扶持群众的体育消费市场。

②企业赞助

体育赞助是指为体育赛事、运动队、公共体育场地或公益性健身活动等提供一定数额的现金、实物、技术或相关劳务等支持,赞助使体育与企业获得了双赢,赞助是合作双方各取所需、相得益彰之举。

③社会捐资

社会捐资是指个人、企业、社会团体对群众体育以资金或实物形式的捐赠与赠予。捐赠不同于赞助,捐赠是不附加任何回报条件的无偿赠送。捐赠款项的单位数额一般不多,零星分散,但是在举办各种群众健身活动时,尤其是在举办较大规模活动时,社会捐资仍是一种必要且重要的集资方式。目前我国设立了“全民健身专项资金”、“体育设施建设与维修专项资金”等专项基金,能够逐步增加资本积累,为扩大再生产创造良好的条件,保证体育事业发展的重点需要。

④体育彩票

发行体育彩票是国际流行的做法,它是依靠群众筹集体育资金的有效途径,是走向体育市场投资多元化的一种形式。体育彩票的发行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体育资金需求增长与国家投入不足的矛盾,正因如此,运用发行彩票的方式吸收社会游资,弥补国家财力不足,推动体育事业发展,成为越来越多的国家普遍采取的措施。发行体育彩票不仅可以筹措部分体育经费,扶持地方体育建设,还能增强全民体育意识,解决一些人的就业问题。但同时也有不利之处,彩票会助长一部分人投机的侥幸心理,出现一些违规操作等问题。因此,规范彩票市场,加强彩票管理,对于推动体育彩票长期稳定地发展,保障群众体育持续稳定的资金来源是十分重要的。

2.间接投资

在体育经济政策的调整变化中,另一个明显的趋势,是世界许多国家对体育运动发展的经济支持从单一的财政拨款向“点金术”的角色过渡。政府所谓的“点金术”就是指对那些致力于推动和促进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社会力量(包括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人等)实施经济优惠政策,如资金优惠、税收优惠、土地优惠、人才引进优惠等。政府提供各种优惠政策,调动和提高了社会力量对体育投资的积极性,从而拓宽了集资渠道,推动体育经费的来源渠道多元化发展。具体措施一般包括:

(1)贷款援助

贷款是银行信贷资金运用的主要形式,也是群众体育产业发展初期获得外部资金的主要方式。政府一般以贷款担保、贷款贴息、政府直接的优惠贷款等主要方式帮助群众体育经营机构获得贷款,为其提供启动资金。

(2)财政补贴

财政补贴是财政分配的一种特定形式。它是国家为了特定的目的,在经常性财政支出之外,对经济组织和劳动者所实行的一种临时性、局部性的补助支出。一般采用价格补贴和就业补贴两种形式。

①价格补贴

为了扶持群众体育的发展,使之有个良好的起步,价格补贴不失为一个良好的手段。体育场地、运动设施的建设需要一定的投资,经营者往往为了尽快收回投资或贷款,把消费费用定得较高,使普通消费者难以长期承受,这必然会阻碍群众体育健康发展。如果政府在初期能够给予价格上的补贴,使诸如门票价格降下来,这样就能吸引更多的人去消费,从而带动群众体育发展。

②就业补贴

这种补贴方式是通过为员工提供上岗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资格培训等费用,对一些公益性的群众体育组织实施补贴。

(3)税收优惠

税收优惠是最直接的资金援助方式,通常主要采用降低税率或减免税收的手段,在我国群众体育产业发展初期,国家采取降低和减免营业税、所得税的形式,能够鼓励更多的企业、个人参与群众体育产业经营开发,是一种有效的资金扶持手段。

(4)其他公共政策

为了保障体育的投入,加快体育发展,政府制定了其他一些公共政策。例如,在城市社区建设中,对社区运动场所应达到的面积、群众健身运动场所的标准等进行规定,通过对经营决策做出某些限制,解决了社区居民运动场地建设、经营、管理和维护的问题;规定各级政府要把体育事业经费、体育基本建设资金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和基本建设投资计划,此外,有些省市规定各级财政对体育事业的资金投入,每年增长幅度应高于经常性财政支出的增长幅度。

(三)群众体育资金使用

由国家体育总局、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三部门联合发文规定,体育总局安排体育彩票公益金的60%用于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40%用于弥补落实“奥运争光计划”。由此就有了后来人称“六四开”的体育经费分配计划。从近年体育资金投放比例来看,健身计划在各级体育部门的体育经费中所占的比重大幅度增加,用于“全民健身计划”的资金远远大于“奥运争光计划”,群众体育运动受到重视。群众体育资金的使用一般分为两个部分。

1.一般事业

包括负责群众体育运动的体育行政机关、各单项协会以及省市各单项协会人员工资、行政补助与事业费。

2.特定事业

1995年,国务院颁布实施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这是在深化体育改革的实践中提出来的重大举措,旨在加强全民健身工作,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近几年我国群众体育,除去行政费用外,其余大部分资金都用于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各级群体部门切实把推行全民健身计划作为工作重点,保证全民健身计划的顺利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的第一、二期工程已经基本实现。资金的使用主要分为场地、组织、活动三个环节。

第一,健身边的场地。体育场地是群众从事体育健身活动的基本条件,近几年政府在改善群众健身活动条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最直接的一个途径是建设“全民健身工程”。按项目种类、特色、人口和地区规模等大体分为四类:第一类是建设“全民健身路径”,包括以室外综合健身器材为主要内容的普通型“全民健身路径”和以运动项目为主体的专项型“全民健身路径”。第二类是建设“全民健身中心”,根据地域范围或人口数量可分为四个层次,即建居民小区级的“全民健身中心”、街道级的“全民健身中心”、市辖区级的“全民健身中心”和城市级的“全民健身广场”“体育主题公园”等。第三类是建设“雪炭工程”。重点扶持西部地区、三峡库区、老少边穷地区、资源枯竭地区和大工业基地建设体育设施,推动这些地区体育事业的发展。第四类是建设“全民健身活动基地”。主要用于群众体育设施、西部“雪炭工程”(14个资源枯竭地区、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建设。

第二,抓身边的组织。体育组织是开展群众体育工作的保障,如何扩大和提高群众体育组织建设及其发展的规模和水平,是影响群众体育事业发展和构建群众健身服务体系的一个重要因素。群众工作中特别要加强遍布城乡、直接服务于群众的体育指导站点、晨晚练站点、社会体育指导员、群众体育组织(街道办事处)、群众体育俱乐部等的组织建设。

第三,搞身边的活动。开展群众性健身活动是深入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二期工程的具体措施。离开“活动”,体育工作就失去了生命力。选取开展的项目一般要符合几个基本条件:覆盖面广(在全国或大部分省区市开展)、参与人数多;已形成传统,定期开展,效果明显;有一定的群众基础,影响力大,起到了一定的示范作用;资金不足,采取社会资助的形式较困难。在开展群众健身活动方面重点搞好“四类活动”。第一类,搞好具有影响力、号召力、轰动效应的“品牌”活动。通过“品牌”活动,造声势、造影响,从而达到强化和提高群众的健身意识,动员和吸引群众参与健身活动的目的。第二类,搞好具有特色的活动,如湖南省以湘江一带为纽带,组织的龙舟、划船等特色运动项目,此类活动目前主要由社会体育指导中心负责组织,市场培育较好,能够自给自足。第三类,搞好广场和公园健身活动。第四类,搞好民族民间传统健身活动。

(四)群众体育资金的分配

“一滴墨水滴在宣纸上,墨印以滴入点呈圆形状铺开,离中心处越远墨印越淡。”由于公共资源的有限性,政府公共投资就如同这个墨滴,不可能照顾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如何合理地分配和使用有限的群众体育资源,最大限度地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就成为关键的问题。

一般来讲,西方经济学中评价经济状态的标准有两个,一是公平,二是效率。而效率与公平之间通常存在着矛盾,讲公平就会降低效率,求效率就不能保证公平。平等和效率之间的冲突是我们最大的社会经济选择,它使我们在社会政策的众多方面遇到麻烦。公平对于群众体育来说,是保障全体群众能平等地享受体育运动的基本权利。但在我国经济发展初级阶段,就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讲究绝对公平是不现实的。因此,在效率与公平之间做权衡选择时,我们更多的是以分配合理化为原则,在相对平等的前提下追求较大的效率,或者在某一个既定公平目标的前提下,使效率上的损失最小。

在群众体育资源的分配与使用上,应该考虑到区域体育发展格局,从实际出发,梯度推进。鼓励经济发达地区率先进行群众体育现代化探索,抓住体育运动特色项目的有利时机,积极支持各地区和民族地区发展体育,同时给予贫困地区和弱势人群更多的资金扶持。而对于那些经济基础好的地区与组织,更多给予政策支持,通过一些经济政策鼓励“自我造血”,自主推动群众体育运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