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子选讲(平装)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对《十一经》的解释

错国於不倾之地者,授有德也;积於不涸之仓者,务五谷也;藏於不竭之府者,养桑麻育六畜也;下令於流水之原者,令顺民心也;使民於不争之官者,使各为其所长也;明必死之路者,严刑罚也;开必得之门者,信庆赏也;不为不可成者,量民力也;不求不可得者,不强民以其所恶也;不处不可久者,不偷取一世(时)也;不行不可复者,不欺其民也。

这相当于《牧民解》的内容,它有解释,就是对《十一经》有个解释。大家看一下,什么叫“错国於不倾之地者”?就是“授有德也”,安放在有德的地方。“德者,得也”,这可就是最广泛的解释了。国家立于不倾之地,我们举例子说这桌子也立于平坦之地,教室立于一个平坦之地,以此类推,都叫有德,就得到一个平安之地。

“积於不涸之仓者,务五谷也”,五谷丰登,我们现在都说,一过年的时候,这样好话都出来了。

“藏於不竭之府者,养桑麻育六畜也”,这都是国家的根本,发展经济,发展生产,让人民安居乐业,饲养猪、牛、羊、鸡、马。

“下令如流水之原者,令顺民心也”,顺民心的命令下去,那不就是万民称赞嘛!十八大结束了,我们事后同事们沟通,说习主席当时,语气和缓地发表着他的就职演说,大家也听清楚了他要做的事叫“踏石留印,抓铁有痕”,但没想到他真的是“踏石留印,抓铁有痕”哪!全国人民喜出望外。然后我说我们国家现在有今天的时政情况,是以前历代领导人努力的结果,正反两方面试验的结果,吸取经验教训的结果。代代努力,觉得这样做不行,好,改;这样做老百姓喜欢,行,我们发扬。才总结出“三个有利于”这样的提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就是“令顺民心”。大家听不听呢?当然是听的。包括现在全国呈现出传统文化四处开花、遍地兴盛的情况,这都是时令之应,有天时你才能做,然后有地利才会有人和,大家聚在一块儿。

看新闻,我们经常会很感慨,中东有些国家,北非有些国家,他们什么情况?早上醒来离开床,不知道晚上能不能回到这张床上。即使你到学校去,哪怕是到超市购物,或者是看一场电影到剧院去,或者是看一场球赛,都有可能被身边的炸弹炸死,面临着机枪的扫射。这是什么国家?而我们呢,大家都很安然,因为中国好像不发生这种事情。仔细想一想改革开放以来,我们这三十年的日子怎么过的?吃的是什么?穿的是什么?现在享受的是什么?如果心里面还没有一点感恩之情生出来的话,那这个人的福德就太薄了!就是你自己本身的福太薄了。没有感恩之心的人一定是福薄之人,说得严重一点一定是下贱之人。只有感恩的人才会谦卑下来,奠定福德,往上走。

一看《管子》这些经文我们就知道,齐国当时不称霸天下那就没天理了。他把人民放在第一位吧?你不能要求他说的话也跟今天一样,但是顺民心。古人讲众人心就是天心,顺民心不就顺天心嘛,顺天心不就行天道嘛,行天道不就有天时嘛。“天之在我者德也”,天时具备了就是福德绵长,所以整个齐国尽量按照他开创的格局往下执行,才成为将近八百年的一个诸侯国。“慎终追远,民德归厚”。

“使民於不争之官者,使各为其所长也。”让我去管理电力局,这根本就不是我内行的专业,需要一个懂电的干部。初中、高中可能我们学物理学的一样,但大学的那个电力课程不是我的专长,你找一个这样专长的人做电力局局长我一点都不嫉妒,因为那是我做不来的。恰恰我认为国家安排对人了。但是如果说你一个学新材料的,和我的师兄竞争财政厅长,那我有可能表示怀疑,你可能是大才、通才,但从专业的角度也许会差了一层。我们哪一个企业的领导人会找一个学硅酸盐专业的大学生做你的财务总监,有没有?有的请举手。没有吧。你想找财务总监,你总会找一个学过会计或者干过会计,经验丰富,人品可靠的吧。那对于我来说,这个财务总监你做你的,因为不是我的专长,我一点都不嫉妒,你让我做,我还苦恼。

我有一个学生,现在在大连某集团,他做得非常好。毕业十几年了,他是学会计里面一个专业方向的。毕业的时候,我给他推荐工作,去了以后,人力资源部的总监问他,你学什么专业的?会计专业,直接给财务部打电话,安排面试。这位哥们儿在那就一脑袋汗,出了门就跟我讲,老师啊,我干不了会计呀!我当时就一愣,你不就是学会计的吗?他说,我是学会计的,但是我这性格不愿意坐办公室。那最后怎么办?我说那努力给你找一个适合的岗位。他最终没做会计,就发挥他性格能力上的这个专长,等于给公司项目跑各种手续去了,结果干得如鱼得水、风生水起。如果说别人忌妒他,可是做不来又怎么嫉妒?就是这样,“使民于不争之官,使各为其所长也”。

“明必死之路者,严刑罚也”,你要这么做,必死无疑。抢银行数额达到一定程度,枪毙,那绝大部分人不敢了;有铤而走险的,我们就说这脑子灌水了,明知道死也去干。那是什么道理?确实这种情况也有。人脑子清楚的时候,你让他去做一些伤害自己的事情,他是不干的。他要自残自伤,通常都是精神恍惚,出了问题,才会出现不理智的行为。你让一个正常人去摸那电门,有人去干吗?不会干。为什么?死得难看。从二十五楼跳下去,他不干,为什么?死得很难看。谁干哪?谁都不会干!要明白这个道理。可是天下还真是有这种人,明明知道这种事情不能干,但是还要干。这就不明啊!没明白天理昭彰这个道理。说到贪官,这些人能力不强吗?人脉不广吗?处理问题的手腕不高明吗?可能任何一方面都比我们强,但有些时候我就为他们遗憾。什么道理?他们缺在哪儿?后来想通了,就是没明白道理,他就是没真明白!

“开必得之门者,信庆赏也”,这就相当于是激励机制,我这么干,做到了,我就可以得到我应得的那一份。改革开放以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激发了广大农民的劳动积极性。不再是挣工分那个时候,干好干坏一个样,铲一垄地和铲十垄地一个样,最后把那些多干活的人心干凉了。你不能要求他们每一个人,都说我都是学道的,学孔圣人的,要不就是学佛的,大公无私不计较,不能一下子让他明白“我干活是为自己修的功德”,然后你去给他讲广义相对论的道理,物质决定时空,你转化了,你的世界就转化了,或者讲天人合一观,你转化了你的世界也转化……他不但不会理解还嫌你烦!碰到那些就是听不明白的人,就不要跟他讲了。有人说对牛弹琴,错的不是牛。讲清楚这些事情,就是把国家的制度、法令跟人民讲清楚。

“不为不可成者,量民力也”,人民有多大的力量,不要超过,在这个范围之内你要做什么事情,都能做成。超出了,做不成。即使勉强做成了,也因为民怨沸腾而后患无穷。

“不求不可得者,不强民以其所恶也”,他讨厌这个事儿,你就非得这么做,就是非得要把这个瓜强扭下来,还得要求它甜,不可能的。

“不处不可久”,他的解释叫“不偷取一世也”,李勉先生认为是“不偷取一时也”,还有很多相关的考证。

我们国家有一个传统,我还没考证清楚到底从哪一代开始,叫“为尊者讳”。当领导人的不直接称呼名,比如称呼叫当今圣上,很高大上的一个称呼;称呼自己的部长也不会直呼其名,姓后面加上官职,算是尊称;更亲切一点的,名字后面加上官称,那首先都得是关系好,而且辈分是平的才能这样;有一些晚辈称呼老师,可以称呼某某先生,也可以,是非常尊敬的。但是落实到经典上就产生了一个麻烦事儿,比如说,如果这段经文到了唐代李世民时期,那儒生们就不敢说“偷取一世也”,你这称呼李世民的“世”字了,你对当今圣上不恭敬,这麻烦了,所以就得改。那《牧民》怎么改?大逆不道嘛!所以有些古籍前朝“为尊者讳”,改了很多字,不用了。后面的有些人,朝代过去了,他还知道给恢复回来,有一些就恢复不回来了。然后过了千八百年,我们这些后世子孙一读,往往就不得要领。比如说“天地玄黄,宇宙洪荒”这《千字文》吧,到了唐玄宗的那个时候,改成“天地元黄”,元旦的元。所以你看宋徽宗用瘦金体写的那个《千字文》,就是“天地元黄”,它不是“玄黄”,形成习惯了。我们今天看的是“天地玄黄,宇宙洪荒”。“玄黄”从哪里来的?这词从《易经》里来的,天玄地黄。我们今天对领导人直呼其名,没有古代的“为尊者讳”的传统了,也不会改字了。可是从声调、语气、神态上,我们能看得出来,你在叫一个领导人的称呼的时候,心里是什么样的位置。

“不行不可复者,不欺其民也”,我觉得这个解释跟我的判断差不多。你作假,就相当于欺嘛,瞒着,别人不知道,相当于欺天、欺人,还自欺。所以把这个“复”解释成施行,我认为不太靠谱,应该是解释成不可复制,你不敢再重新表述一次,具有欺骗的事情,你怎么敢大庭广众之下再弄一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