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时辰养生与子午流注
何谓子午流注
子午流注是中医圣贤发现的一种规律,是指人体中的十二条经脉对应着每日的十二个时辰,由于时辰在变,因而不同经脉中的气血在不同的时辰也有盛有衰。人是大自然的组成部分,人的生活习惯应该符合自然规律。现代时间生物学证明,人体生命现象、生理活动都具有相对稳定的时间节律性,包括季节、昼夜等节律。有人称此为“生物钟”,反映出人与自然的密切联系。子午流注是把人的十二条经脉在十二个时辰中的盛衰规律,有序地联系起来,又通过人体的五脏六腑与十二经脉相配的关系,预测出某脏腑经络的气血在某个时辰的盛或衰,环环相扣,按照气血的盛或衰来进行治病养生,使治病和养生都有了更强的针对性,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子午流注遵循阴阳变化的规律
《针灸大成·论子午流注》说:“子时一刻,乃一阳之生;至午时一刻,乃一阴之生,故以子午分之而得乎中也。流者,往也。注者,住也。”所以说,子代表阳生,为阳气之首,流代表阳生的过程;午代表阴生,午为阴气之初,注代表阴藏的过程。它含有阳极生阴,阴极生阳的运动规律。《素问·生气通天论篇》说:“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意思是白天阳气盛,机体的生理功能以兴奋为主。黑夜阴气盛,机体的生理功能以抑制为主。机体通过阴阳消长的不断平衡,来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人体的活动符合此规律时,身体处于自然的状态,有消耗也有补充。如果破坏此规律,则只有消耗,生命就会处于能量加速损失状态。
子午流注将人体气血运行比拟为水流。从子时到午时,随着时间先后不同,人体阴阳盛衰,营卫运行,经脉流注,时穴开阖,都与自然界同样具有节律变化。阴阳各经气血的盛衰也有固定的时间。气血盈时而至为盛,过时而去为衰,逢时为开;过时为阖,定时开穴,方可有效地调和阴阳、纠正机体偏盛偏衰。子午是阴阳对立的两个方面,也是阴阳转化的起点和界线。
一日十二个时辰,人体气血一个时辰流经一条经脉,其流经次序是:寅时肺经—卯时大肠经—辰时胃经—巳时脾经—午时心经—未时小肠经—申时膀胱经—酉时肾经—戌时心包经—亥时三焦经—子时胆经—丑时肝经(表3),最后再流入肺经。首尾相接,如环无端。
表3 十二时辰及其气血流经的顺序
地支与五脏六腑相配:子胆、丑肝、寅肺、卯大肠、辰胃、巳脾、午心、未小肠、申膀胱、酉肾、戌心包、亥三焦。
天干与五脏六腑相配: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己脾、庚大肠、辛肺、壬膀胱、癸肾。
子午流注用于养生防病
在每天的十二个时辰中,从亥时(21∶00)开始到寅时(5∶00)结束,是人处于地球旋转到背向太阳一面时间,此时阴盛,阴主静,所以人体要在安静的状态中休息入眠。此时正是人体细胞休养生息、推陈出新的时间,要有充足的睡眠,才会有良好的身体状态。正如睡觉多的婴儿长得胖,长得快;爱闹觉的孩子发育不好。又如,有的人工作、应酬繁忙,经常半夜两三点才睡,时间久了就会有头痛、目赤、失眠、脾胃不适、食欲差等症状。这是因为,晚上11∶00至凌晨3∶00行的是胆经及肝经。此段时间不能静卧休息,回肝血量不足,不能制约肝之阳气升腾,肝阳上亢,肝火上升,以致头痛目赤、头晕不适。同时由于肝木旺盛,克伤脾土,影响脾胃功能,因而会有脾胃不适、食欲差等症状。所以,根据子午流注法,利用人体经脉随着时间的不同而盛衰开阖的变化,把握好养生的规律,对提高、改善人的身体素质、延年益寿的作用是不能忽视的。
子午流注用于指导用药
根据子午流注的理论,通过对人体内部活动节律性的认识,中医总结出择时用药的重要性,认为给药时间与疗效高低及毒副反应的轻重有密切的关系,临床可根据各个药物的药性特点、脏腑经络的盛衰以及气血运行的生理时钟择时用药,当药物的药性特点与人体生理活动的昼夜节律相同步,也就是选择了病人的最佳用药时间,就会使药物充分发挥药效,病情就会更快好转,就能获得“药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阳药用于阳长之时,阴药用于阴长之时,升药用于升时,降药用于降时。凡是需要借助人体阳气来扶正祛邪的,如扶阳益气,温中散寒,行气和血,消肿散结等方药,宜于早晨或上午服用。心率过缓者或心率过速者可在上午11∶00服药。需要借阴气祛邪的,如滋阴补血,收敛固涩,镇静安神,定惊熄风,清热解毒等方药,宜于傍晚或午后服用。临床上证明,寅时(肺经旺),有肺病的人此时症状加重,所以,剧咳或哮喘或发烧者,寅时(3∶00—5∶00)给药比白天常规服药效果好。皮肤病人的外用药晚上用药比白天用药效果显著。用滋阴药治失眠不寐,入夜一次服用效果佳,而分为早晚两次服,不但夜里睡不好,白天精神也不好。服用解表药时如病情不是急症,可于中午以前阳分时间给药,顺应阳气浮升有助于药力驱邪祛病。而泻下药则遵“日晡人气收降”之论,入夜前服用。
子午流注用于针灸取穴
临床医学中应用最广的要数子午流注指导针灸取穴。狭义地说,子午流注就是中医的时间针灸医学,也叫最佳时间针灸法,是中医针灸医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针灸临床可根据气血盛衰的病理表现、穴位开阖的时间施以补泻手法,以协调阴阳气血的平衡,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它是将很多因素综合运用在针灸取穴上,以达到最佳疗效的一种独特的古典针法,具有施针安全、疗程短、效果显著等优点。
据近年实验研究数据显示,子午流注针法的治愈率远远高于常用的普通针灸法,尤其对一些慢性疑难顽症,往往效如桴鼓。例如,咳嗽、胸满、气喘等症为手太阴肺经病症,肺属金,它的母穴是属土的太渊穴,子穴是属水的尺泽穴。如果肺经邪气实,就在肺气方盛的寅时,取尺泽穴行泻法;如果正气虚,则应在肺气方衰的卯时取太渊穴行补法。
目前临床常用的子午流注针法有纳干法、纳支法两大类。此外尚有运用古代九宫八卦学说,结合人体奇经八脉气血会合按时取穴的灵龟八法、飞腾八法等。但这些方法的应用,要有坚实的针灸理论基础,在熟记人体穴位的基础上,还要熟练运用相关歌诀和推算方法,极具专业性,不在此赘述。
十二经补母泻子穴位见表4。
表4 十二经补母泻子穴位
《素问·上古天真论》说:“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说明饮食应该定时定量、不偏食,早睡早起,加上适当的体力劳动、运动,节欲,适应四季生、长、收、藏的运动变化规律,以保持机体内外的协调,才能达到防病保健的目的,安享天年,长命百岁。
疾病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如果有不良的生活习惯,又不愿意改变,得病就成必然的了。养生也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靠每天的坚持不懈、日积月累才能达到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