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不是每个病人都是气血两亏和寒湿重的
原文重现
当遇到身体不舒服的情况,这时不是急于去吃药,而是要马上搞清楚为什么会生病。按书中教你的方法去对号入座,看看自己的身体是否有气血两亏、寒湿重的现象,再查查与病灶相通的经络是不是有明显的瘀堵、疼痛的感觉。当心里有数了,就及时地想办法去补足气血,去掉寒湿,疏通经络,然后注意观察症状,如果不适开始缓解了,就说明对症了,你就没必要去吃药,而是继续坚持下去,这样病痛就会慢慢好转。《不生病的智慧》
点评:
身体不舒服不急于吃药是正确的观点,但是患病只显现气血两亏和寒湿重的现象,这种观点就不全面了。根据临床来看,气血两亏的表现症状为:面色苍白,肌肤萎黄,食欲不振,精神困倦,头晕眼花,四肢倦怠,气短懒言,心悸贫血,营养不良,体质虚弱,病后体虚,女子经少,淋漓不尽。
中医在诊断疾病的时候会用到多种辨证方法,包括脏腑辨证、八纲辨证、六经辨证、气血津液辨证等等。气血津液辨证与脏腑辨证是其中的两种重要的辨证方法,但是这两种辨证方法并不是单独地应用的,因为气血津液是脏腑正常生理活动的产物,受脏腑支配,同时它们又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一旦气血津液发生病变,不仅会影响脏腑的功能,亦会影响人体的生命活动。而脏腑辨证是根据脏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特点,辨别脏腑病位及脏腑阴阳、气血、虚实、寒热的变化,为治疗提供依据的辨证方法。
所以在诊断疾病的时候应该巧妙地应用两者之间的关系,这个就像“点”与“面”的关系一样,找准了气血就是找对了“面”,但是如果要想真正地找到病灶,还要更加精确,就是要找到“点”,这时就要应用脏腑辨证,这样才能有的放矢,达到百发百中。
正所谓“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能统摄血在脉中正常的运行,血能载气而动,气、血是维持人体最基本的物质。是不是每个人都是那么容易气血两虚呢?可以肯定地说,不是!如果每个人都那么容易气血两虚的话,那人体将以什么来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呢!导致气血两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也是复杂的。首先,一些慢性病煎熬可以导致气血的亏损,从而导致气血的虚弱;还有就是外伤、妊娠、大手术的创伤等,一些消化系统的疾病导致长期的吸收不好等等。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气血两虚并非多数人都有,而且头晕、乏力等并不一定就是气血虚了,所以在辨别自己是否存在气血虚时,一定要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