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中医丛书:唐诗与中医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渭川田家

原文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注解

这首诗是描写田家闲逸的。诗人面对夕阳西下,夜幕降临,恬然自得的田家晚归景致,顿生羡慕之情。

诗中牛、羊为药食两用动物。荆扉:荆条制作的门。雉雊:野鸡鸣叫。麦:即大麦、小麦等。蚕即桑蚕。桑叶:为蚕食之物。

 

中医观点

1.野鸡肉

【来源】野鸡肉,又名雉鸡肉、雉肉、山鸡肉、环颈雉肉,为雉形目雉科环颈雉的肉,以肉入药入食,全国各地均产。

【功用】中医认为,野鸡肉性味甘、温,入脾、胃经,有健脾益气,止泻止痢之功。适用于脾虚泄泻,痢疾,脘腹胀满等。《随息居饮食谱》言其“补中益气,止泻痢,除蚁瘘”。《饮膳正要》言其:“治消渴口干,小便频数”。唐代《食医心镜》言其:“治消渴饮水无度,小便多,口干渴”。野鸡肉与鸡肉功效相同。野鸡肉钙、磷、铁含量较一般鸡肉类高很多,并且富含蛋白质、氨基酸,对贫血患者、体质虚弱的人是很好的食疗补品。

2.麦

(1)小麦

【来源】小麦,又为淮小麦,为禾本科植物小麦的成熟果实,我国各地均产,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作为药用,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功用】中医认为,小麦性味甘、凉,入脾、肺、心经,有养心除烦,健脾益肾,除热止渴之功,本品能养心阴而安心神,对妇人脏躁,精神不安,悲伤欲哭,烦热消渴,脾虚泄泻等疗效甚佳。《本草纲目》言其“陈者煎汤饮,止虚汗;生食利大肠”。《名医别录》言其“除热,止燥渴,利小便,养肝气,止漏血,唾血”。《本草再新》言其“养心益肾,和血,健脾”。

(2)浮小麦

【来源】浮小麦,为禾本科小麦属植物小麦的干燥轻浮瘪瘦的果实。一般在夏至果实成熟时采收,取瘪瘦轻浮与未脱净皮的麦粒,拣取杂质,筛去灰屑,用水漂洗,晒干即得。

【功用】中医认为,浮小麦性味甘、凉,入脾、心经,有益气除热,收敛止汗之功,适用于骨蒸劳热,自汗盗汗等。

(3)大麦

【来源】大麦,又名倮麦、饮麦、来膊麦,为禾本科植物大麦的成熟果实,我国各地均有栽增。

【功用】中医认为,大麦性味甘、咸、凉,入脾、胃经,有健脾消食,清热利水之功,适用于脾胃虚弱,食积饱胀,烦热口渴,小便不利,淋沥涩痛等。《名医别录》言其“主消渴,除热,益气,调中”。《新修本草》言其“平胃,止渴,消食,疗胀”。《本草经疏》言“大麦,功与小麦相似,而其性更平凉滑腻,故人以之佐粳米同食,或歉岁全食之,而益气补中,实五脏,厚肠胃之功,不亚于粳米矣”。

(4)炒麦芽

【来源】炒麦芽,又名焦麦芽、麦芽、生麦芽,为禾本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大麦的成熟果实,发芽晒干而成。

【功用】中医认为,炒麦芽性味甘、平,入脾、胃、肝经,有消食和中,通络回乳之功,适用于食积不化,消化不良,不思饮食,脘腹胀满及妇女断乳,乳汁郁积所致的乳房胀痛等。《本草纲目》言其“消食和中,破冷气,去心腹胀满”。

药理研究表明,本品含淀粉酶、转化糖酶等,因含消化酶,故有助消化作用,微炒时对酶无影响,炒焦后则降低酶的活力。产后食欲不振,不宜选用炒麦芽,以免回乳。生麦芽健脾和胃,炒麦芽行气消食回乳,焦麦芽消食化滞。

 

养生提示

浮小麦与淮小麦

浮小麦和淮小麦来自于同一科属的植物小麦,但在药用上却各自有着不可替代的功效。浮小麦药用部位是干燥轻浮瘪瘦的果实,有收敛止汗,清退虚热之功。淮小麦药用部位是干燥成熟的果实,具有养心安神之功。临床观察发现,用于养心安神,以淮小麦为佳,用于敛汗止汗,以浮小麦为宜。

淮小麦是小麦的处方用名,性味甘、平,入心经,它的安神作用比浮小麦强,治疗心神不宁,精神恍惚,失眠多梦,心悸怔忡等,应选用淮小麦,仲景名方“甘草小麦大枣汤”即淮小麦为伍,有养心安神,和中缓急之功,是中医治疗脏躁症的效方。

浮小麦性味甘、咸、凉,入心、肺经,为作用温和的止汗药,善止一切虚汗,《本草纲目》言其“益气除热,止自汗盗汗,骨蒸虚热,妇人劳热”。《本经逢原》言其“能敛盗汗”。所以,补虚敛汗,以浮小麦为宜。临床应用时应针对病情,分别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