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药
原文
野情贪药饵,郊居倦蓬荜。青龙护道符,白犬游仙术。
腰镰戊己月,负锸庚辛日。时时断嶂遮,往往孤峰出。
行披葛仙经,坐检神农帙。龟蛇采二苓,赤白寻双术。
地冻根难尽,丛枯苗易失。从容肉作名,薯蓣膏成质。
家丰松叶酒,器贮参花蜜。且复归去来,刀圭辅衰疾。
注解
这是一首采药诗。
蓬荜:编蓬草、荆竹为门。蓬草,即天蓬草,为石竹科植物。犬:为犬科动物狗。龟蛇:乌龟与蛇。龟蛇采二苓,赤白寻双术:意思是说真武汤要采猪苓或茯苓、赤白痢要用苍白二术。从容:肉苁蓉。薯蓣:山药。松叶酒:松针酒。参花蜜:人参花蜜。
中医观点
1.天蓬草
【来源】天蓬草,又名雀舌草、雪里花、金线吊葫芦、瓜子草、指甲草,为石竹科植物雀舌草的全草或带根全草。分布于东北、华东、华中、西南及陕西、甘肃、青海等地。2—3月采挖,洗净,阴干。
【功用】中医认为,本品性味甘、微苦、温,入脾、肺经,有清热解毒,活血止痛之功,适用于伤风感冒,痢疾,痔漏,跌打损伤等。《福建民间草药》言其“祛风散寒,发汗解表”。
2.真武汤《伤寒论》
【组方】茯苓、白芍药、生姜片、炮附子各9克,白术6克。
【制用法】将上药择净,放入药罐中,加清水适量,浸泡片刻,水煎取汁饮服,每日1剂。
【功用】温阳利水。适用于阳虚水泛证。症见畏寒肢厥,小便不利,心下悸动不宁,头目眩晕,身体筋肉瞤动,站立不稳,四肢沉重疼痛,浮肿,腰以下为甚;或腹痛,泄泻;或咳喘呕逆。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舌苔白滑,脉沉细。
3.猪苓
【来源】猪苓,又名粉猪苓,为多孔菌科真菌猪苓的菌核,我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功用】中医认为,猪苓性味甘、淡、平,入肾、膀胱经,有利水渗湿之功,本品甘淡渗湿,性平偏凉,适用于小便不利水肿,而以偏热者为宜,因其利水作用较茯苓强,故凡水湿滞留者都可选用。《本草纲目》言其“淡渗,利小便与茯苓同功,但入补药,不如茯苓也。治淋肿、脚气,白浊,带下,妊娠子淋,小便不利”。
药理研究表明,本品有显著的利尿作用,主要是抑制肾小管对水及电解质,特别是钠、钾、氯的重吸收所致,给药6小时内,尿量增加60%以上,尿中氯化物增加45%以上。其提取物猪苓多糖有抗肿瘤作用,对中毒性肝炎小鼠肝脏有保护作用,对小鼠免疫功能有增强作用,能使免疫功能低下的体弱儿童精力充沛,胃纳增加,体重上升。
4.茯苓
【来源】茯苓,为多孔菌科寄生植物茯苓的菌核,寄生于松树根。其傍附松根而生者,称为茯苓;抱附松根而生者,称为茯神;内部色白者,称为白茯苓;色淡红色者,称为赤茯苓;外皮称茯苓皮。均供药用。
【功用】中医认为,茯苓性味甘、淡、平,入心、脾、肺、膀胱经,有利水渗湿,健脾补中,宁心安神之功,《本草纲目》言其“主胸胁逆气,忧恚惊邪恐悸”。《名医别录》言其“益气力,保神守中”。《药性论》言其“开胃止呕逆,善安心神”。
药理研究表明,茯苓有缓慢而持久的利尿作用,能促进钠、氯、钾等电解质的排出,此外,还有镇静和降低血糖的作用。
5.苍术
【来源】苍术,又名茅术、茅苍术,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茅苍术(茅术、南苍术)或北苍术或关苍术的根茎,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
【功用】中医认为,苍术性味辛、苦、温,入脾、胃经,有燥湿健脾,祛风除湿之功,本品有较强的燥湿健脾作用,为治疗湿阻中焦的要药,又可祛风除湿,对寒湿偏盛的痹症尤为适宜。《本草纲目》言其“主治脾湿下流,浊沥带下,滑泻肠风”。《药品化义》言其“味辛主散,性温而燥,燥可去湿,专入脾胃,主治风寒湿痹,山岚瘴气,皮肤水肿”。夏季暑湿为患,肢体沉重,倦怠乏力,食欲不振,常用本品服食,芳香健脾,和胃除湿,可强身健体,增进食欲。
6.白术
【来源】白术,又名于术,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术的根茎,为中医临床常用的健脾药。
【功用】中医认为,白术性味甘、苦、温,入脾、胃经,有补气健脾,燥湿利水,固表止汗,益气安胎之功,《本草纲目》言其“主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止汗除热消食”。《本经逢原》言“白术,生用有除湿益燥,消痰利水,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散腰脐间血,及冲为病,逆气里急之功;制用则有和中益气,止渴生津,止汗除热,进饮食,安胎之效”。《别录》言其“暖胃消谷”。《珍珠囊》言其“除湿益气,和中补阳,消痰逐水,生津止渴,止泻痢,消足胫湿肿”。一般补脾健胃多用炒白术,健脾止泻常用焦白术,燥湿利水,固表止汗常用生白术。
药理研究表明,本品可促进胃肠消化液的分泌,并有明显而持久的利尿作用,可保护肝脏,防止肝糖原减少。
7.肉苁蓉
【来源】肉苁蓉,又名苁蓉,大芸,为列当科一年生寄生草本植物肉苁蓉的带鳞叶的肉质茎,入食、入药皆为佳品,有“沙漠人参”之誉。
【功用】中医认为,苁蓉性味甘、咸、温,入肾、大肠经,有补肾壮阳,润肠通便之功,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已将其列为“上品”药材,言其“味甘微温,主五劳七伤,补中,养五脏,强阴,益精气,久服轻身”。《日华子本草》言其“治男绝阳不兴,子绝阴不产,润五脏,长肌肉,暖腰膝,男子泄精,尿血,遗沥,带下阴痛”。《本草汇言》言“肉苁蓉,养命门,滋肾气,补精血之药也。男子丹元虚冷而阳道久沉,妇人冲任失调而阴气不治,此乃平补之剂,温而不热,补而不峻,暖而不燥,滑而不泄,故有从容之名”。煮粥服食,诚如《本草纲目》所言“补益劳伤,精败面黑”,对脾肾阳虚,中阳不振,下元虚冷,脘腹冷痛,阳痿早泄,遗精遗尿,阳虚冷秘等有明显疗效。选用肉苁蓉以条长肥大,肉质而带油性,棕褐色,柔嫩滋润者为佳。
8.薯蓣
【来源】薯蓣,即山药,为薯蓣科多年生蔓生植物薯蓣的块根,以产于河南新乡地区者为佳,称怀山药。山药因其具有调补而不聚,微香而不燥的特点,常服有白肤健身之益,所以自古便为食疗喜好者所钟爱,它既是一种补益性中药,也是人们常用的日常佳蔬。
昔日山药可真为“命运多舛”。山药原名薯蓣,因避唐朝天子唐代宗李豫名“讳”而改为“薯药”。到了宋代,又因避宋英宗赵曙名“讳”而改为“山药”。从此相安无事,沿用至今。
【功用】中医认为,山药性味甘、平,入脾、肺、肾经,有补益脾胃,益肺补肾之功,适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便溏,腹泻带下,肺虚久咳,肾虚遗精等。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将其列为“上品”药材,认为其“补中益气,长肌肉,久服耳目聪明,轻身,不饥延年”。《本草纲目》言其“益肾气,健脾胃,止泻痢,化痰涎,润皮毛”。山药补而不滞,不热不燥,能补脾气而益胃阴,是培补脾胃而性质平和的药物。
药理研究表明,山药含皂甙、黏液质、胆碱、淀粉酶及糖蛋白等,所含的消化酶能促进蛋白质和淀粉的分解,使食物易于消化吸收。山药对人体有特殊的保健作用,可预防动脉硬化和肥胖症,能防止肺肾等脏器中结缔组织萎缩,预防胶原病的发生。所含的“脱氢表雄酮”被国内外营养学家称之为“激素之母”,对人体有特殊的保健作用,可降压降脂,美容护肤,有预防高脂血症、动脉硬化和肥胖病之效,并可使肌肤细腻,光滑娇嫩。
9.松叶
(1)松叶
【来源】松叶,又名松毛、山松须、松针,为松科植物马尾松的针叶。
【功用】中医认为,本品性味苦、温,入心、脾经,有祛风燥湿,杀虫止痒,活血安神之功。适用于风湿痿痹,脚气,湿疮,癣,风疹瘙痒,跌打损伤,神经衰弱,慢性肾炎,高血压等。《名医别录》言其“主风湿疮,生毛发,安五脏”。《日华子本草》言其“主冻疮、风湿疮”。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言其“治神经衰弱,维生素丙缺乏,营养性水肿。防治流脑,流感”。
(2)松叶酒《太平圣惠方》
【组方】松叶100克,独活、麻黄各10克。
【制法】将上药择净,布包,加白酒适量浸泡1周后饮服,每日3次,每次30毫升。
【功用】祛风除湿,宣痹止痛。适用于痹证,腰背强直,两脚酸疼,顽痹,不能久立,半身不遂,头风,耳聋目暗,见风泪出,鼻不闻香臭,唇口生疮。
(3)松叶酒《圣济总录》
【组方】青松叶,防风各250克,酒1.5千克。
【制法】将松叶择净,捣汁,与防风同放入瓶中,加白酒适量浸2宿,文火煨1宿即成,每日3次,每次30毫升。
【功用】祛风除湿,宣痹止痛。适用于口眼歪斜,语声不出,关节不利。
10.人参花
【来源】人参花,为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人参的花蕾。于每年6—7月间,人参花蕾在含苞待放时,经人工采集,烘干或日晒即成为干品人参花。
【功用】中医认为,本品性味甘、温,入肺、脾、肾经,有健脾补虚,开胃消食之功,适用于神经衰弱、消化不良等症。《中药志》言其“用红糖制后,泡茶饮,有兴奋作用”。
药理研究表明,人参花蕾成分能全面有效地调节人体细胞的阴阳平衡,改善细胞代谢水平,增强机体功能,恢复人体内各组织器官、系统功能,进而达到消除疲劳、延缓衰老的效果。使人体处于最佳状况,增强免疫力,缓解疲劳,延缓衰老,有效防治动脉硬化、高血脂、高血糖、高血黏以及更年期综合征,恢复人体健康。
养生提示
猪苓与茯苓的区别应用
猪苓与茯苓都能利水渗湿,为利湿消肿要药,对于小便不利、淋症、水肿等常相须为用,增强利湿效果。但猪苓淡重于甘,入肾与膀胱经,渗湿利尿,而无补脾益中之效,且利水作用较茯苓强。茯苓则利中有补,甘则补中,淡则能渗,即能滋补心脾而益肺,宁心安神。又能利水通窍除邪热,补而不竣,利而不猛。
2.苍术与白术的区别应用
《神农本草经》记载有术,但无苍、白之分,东汉张仲景伤寒方用白术,金匮方用赤术(后人认为赤术即苍术),自此以后才有苍术、白术之分。陶弘景《本草经集注》载:“术乃有两种,白术叶大有毛而作桠,根甜而少膏,可作丸散用。赤术叶细而无桠,根小苦而膏,可作煎用”。宋《本草衍义》载:“苍术其长如大小指,肥实,皮色褐,气味辛烈……白术粗促,色微褐,气味亦微辛苦而不烈”。
苍术与白术都能健脾祛湿,但白术偏于利水祛湿,苍术偏于燥湿。白术以益气健脾为主,适用于脾虚湿困而偏于虚证者。苍术以苦温燥湿健脾为主,适用于湿浊内阻而偏于实证者。此外,白术还有利尿、止汗、安胎之功,苍术还有发汗解表、祛风湿、明目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