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国清:未曾远去的背影
广西东兰,山清水秀,气象万千。
一阵山雨过后,云雾缭绕,透出清新脱俗的灵气,宛如仙境。
就是这片土地,自古以来英雄辈出。虽然地处偏僻,但千百年来追求进步、探寻文明的火种生生不息……
韦国清,是其中杰出的代表。
他的同事、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原书记乔晓光说:“韦国清是壮族的杰出人物……在战功和政绩上贡献之大,于壮族历史中实属罕见。他是壮族人民的光荣和骄傲。”
20年,从山野孤儿到开国将军
韦国清原名韦邦宽,1913年9月2日生于东兰壮族农家,祖上世代务农,祖父、父亲略识文字。7岁时,母亲病逝。几年后,父亲因参加农运惨遭土豪团局杀害,房屋被烧毁。从此,年少的邦宽带着弟弟邦宏、邦宁还有年幼的妹妹流落山野,终日以山泉解渴,以野果维生。
1928年6月,未满15岁的韦邦宽改名韦国清,参加农运领袖韦拔群领导的东兰农民自卫军。
1929年12月,韦国清参加百色起义,从农军队员成为红七军战士,从此走上革命征途。
这一年,他16岁。
次年11月,红七军集结河池整编,韦国清从军部教导大队毕业即被调到第十九师五十五团三连警卫排任排长。
11月9日,初冬的阳光照在这位17岁红军排长的脸上。这一天,他离开家乡,跟随7000人的红七军队伍开始了改变人生的远征。这一天,成为他命运的转机。
韦国清是不幸的,他小小年纪便接二连三地经历痛失亲人撕心裂肺的创伤;而韦国清又是幸运的,他在少年时期便投入一个追求进步的革命大家庭中,在这个以天下为己任的队伍中得到关爱、培育,不断成长。
1931年4月,历经艰辛的红七军五十五团到达江西永新。7月与中央红军会师。
之后,韦国清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三、第四、第五次反“围剿”,随中央红军长征,历任红七军连长,红军学校学员,红军大学学员、教员兼科党总支书记,军委干部团特科营营长。在长征中,他屡建战功,成长为一名智勇双全的战将。长征胜利后,韦国清任红军大学特科团团长、八路军总部随营学校校长、抗大第一分校副校长兼教育长。
1939年底,韦国清在八路军总部向朱德总司令请缨奔赴山东前线对日作战。1940年起,韦国清历任八路军山东纵队陇海南进支队政委、新四军三师九旅政委、第四师九旅旅长、新四军四师副师长。
抗日战争胜利后,韦国清历任新四军第二纵队副司令、山东野战军二纵司令、华东野战军二纵司令兼政委、苏北兵团司令员。
自1929年12月参加百色起义,至1949年2月任第三野战军第十兵团政委,短短的20年间,韦国清从一名山野孤儿成长为人民解放军的高级将领,统领10万大军,下辖第二十三军、第二十八军、第二十九军,横渡长江天堑,参加解放上海,攻占苏州,挥师福建,可谓所向披靡……不失为东兰人、广西人的骄傲!
这一年,他36岁。
1955年9月,人民解放军首次授衔,韦国清被授予上将军衔,成为红七军唯一一个从普通士兵成长为开国上将的壮族军人。
韦国清
援越抗法:一战功成奠边府
历史也许是一种巧合,却注定韦国清与越南民主共和国的荣辱与共:9月2日,是他与这个国家共同的生日。
新中国建立之初,韦国清年轻潇洒、一表人才,本来是作为外交官培养的。当时对他有两个安排选项:一是去联合国,二是去英国当大使。最终,中共中央和毛主席却安排他去完成一项非常艰巨而又十分神秘的使命——担任中国军事顾问团团长,援越抗法。
越南原是法国的殖民地,二战期间被日本控制。日本战败后,1945年9月2日胡志明在河内宣告越南民主共和国成立。之后,法国又卷土重来,控制了越南几乎所有城市的重要港口、机场和交通线,不断向胡志明领导的根据地进攻,并封锁了中越边界,使越南民主共和国处于十分困难的境地。
中国军事顾问团入越前,越南的抗战已进行了5年,但从兵员到装备都处于劣势,期间只能依托农村和山区进行游击战和个别小规模的运动战。当时,根据越方的要求和越南斗争形势,中共中央赋予军事顾问团两项任务:一是帮助越南打胜仗,驱逐法国侵略者;二是帮助越南建设正规军队。
在越期间,韦国清和军事顾问团执行中央的指示,在胡志明的领导下,协助越南人民组织了一系列的战役,不断消灭法军的有生力量,与越南军民结下了深厚的战斗友谊。因身体原因,韦国清期间也多次回国治病,但一到重要战役,他又回到越北丛林。顾问团入越后所参与的七次战役,每次都由他协助指挥。
其中的奠边府战役,可以说是改变了越南民主共和国的命运,在世界军事史上成为著名战例。
1953年冬至1954年春,在韦国清的协助指挥下,越南人民军发起冬春攻势,在几个战场同时出击歼敌,迫使法军分散应付越军对其各据点的进逼。韦国清以军事家敏锐的战略眼光抓住这个有利战机,向胡志明和越南劳动党中央及时提出了发动奠边府战役的建议。当时越军因没有大兵团攻坚作战的经验,所以对攻打奠边府决心不大,信心不足。韦国清本着极端负责的精神和科学态度,耐心地向越军领导人阐述发动奠边府战役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阐明夺取战役胜利的有利条件,终于得到越军领导人的采纳,越南劳动党中央决定发动奠边府战役。
奠边府是位于越南西北部靠近老挝边境的一个战略要地。法军在这里集中1万多人的精锐部队,开辟机场,构筑了工事坚固的8个据点群,每天有100至200架次飞机向这里空运军用物资。法、美一些高级将领视察奠边府,称之为“一个不可侵犯的堡垒”,是“东南亚的凡尔登”。法军将领甚至叫嚣要在奠边府“碾碎”越南人民军,声言要与越南人民军决一死战,气焰极为嚣张。
1953年12月,越南人民军已形成对奠边府的包围。但是,面对敌人坚固的工事和严密的布防,应该采取怎样的战略战术?韦国清根据中共中央军委的指示精神,按照战争形势的发展,及时提出由速战速决改变为稳扎稳打,由外围向纵深突破,逐个据点歼敌,待时机成熟后再实行总攻的打法,俗称“剥笋”战术。
战事进行到1954年4月,由于人民军不断地“剥竹笋”,战壕一天一天向前延伸,包围圈越来越缩小,敌军的处境已十分困难。为挽救危局,美国紧急增援法军100架轰炸机和战斗机,50架运输机,并借给法国29架配有飞行员的C-119型运输机,派出两艘航空母舰进入北部湾举行登陆演习,准备用战略轰炸机大规模轰炸围攻奠边府的人民军,并以小型原子弹相威胁。
经过50多天的较量,全歼敌人的时机终于到来了。5月6日晚,前线总攻一声令下,人民军所有的炮火一起向敌人的据点发射,成吨的炸药在敌据点中心引爆,将坑道内的敌人全部震毙。
5月7日下午,法军指挥官见大势已去,只好打出白旗投降。奠边府大捷,大大出乎西方军事家的意料,震惊了世界,迫使法国政府在日内瓦会议上签字,法军从中南半岛撤出。历时8年的越南抗法战争从此结束。
主政广西:从荒芜到葱茏
1955年2月,韦国清当选广西省省长。
但是,胡志明再三要求中国让韦国清留下一段时间,以帮助人民军进行建设。因此,韦国清直到1956年6月下旬才正式回到广西上任。
当时,由于连年的战争,加上建国初期的剿匪反霸和援越抗法,广西的生产建设相当落后,现代化工业几乎是一片空白。“一五”期间,广西没有得到一个国家重点建设项目。面对这一现实,42岁的省长韦国清陷入沉思,深深感到任重而道远。
1958年1月毛泽东主席到南宁召开工作会议,他对广西工业的落后也深有感触。他说南宁只有两个半烟囱,一个是电厂,一个是砖瓦厂,半个是明园饭店的锅炉。韦国清抓住时机,利用会议期间专门向毛泽东和中央领导做了汇报,要求在广西安排建设柳州钢铁厂、西津水电站、柳州化肥厂三个重点项目,当即得到毛主席和中央的同意。
但是,项目的建设并不顺利。广西工业基础太差,设备、技术、人才,什么都缺,韦国清便四处求援,带队到北京、上海、辽宁等地寻求支持。经过积极争取,到1958年9月,已有4000多名工程技术人员先后从全国各地陆续来到广西。同时,他们还带来了一大批机械化施工设备,为柳州钢铁厂等骨干企业的建设奠定了基础。然而,由于国家经济困难,柳钢等骨干企业也几度停建下马,直到1966年才相继建成投产。与此同时,柳州水泥厂、南宁化工厂、南宁冶矿厂等一批企业也同期建成。另外,韦国清还利用国家支边政策和自己曾在华东工作的关系,从上海分两批整厂迁来了印刷厂、罐头厂、钢精厂、橡胶厂、糖果厂、制药厂及合成纤维厂、绢纺厂等近30家工厂,连职工、家属一起,共有数千人之多。
至此,广西的现代化工业,才算是开始了真正的起步。
建设广西,离不开人才。韦国清曾在部队从事多年教育工作,深知人才的重要性。经他多方努力,1958年广西大学得以重建,他亲自兼任校长,积极争取各路英才到广西大学任教。著名作家秦兆阳、李英敏被划为右派后下放广西,韦国清通过宣传部挽留他们在广西工作,为繁荣广西文艺创作,做出了贡献。华应申、郭铭、黄独峰等文化人及广西籍画家阳太阳、涂克,也是这时期到广西工作的。凡是对广西建设有利的人才,不管是哪个地方的,韦国清都主张极力去争取。1969年,韦国清得知天津市要下放一大批医务工作者到农村落户,马上指示组织部门去联系,争取安排到广西来。当年底,天津人民医院、第二中心医院等20多个医疗单位2000多名医务工作者,先后分配到广西70个县170多个公社的基层医疗单位工作。20世纪70年代初,教育部、文化部在湖北、安徽办的“五七干校”有一批干部等待分配,韦国清也派人去联系,要来了一批高级知识分子安排在高等院校和文教部门工作,对发展广西文教事业有很大帮助。同时,他任人唯贤,不论是本地干部还是外来干部,不论是壮族、汉族还是其他少数民族,不论是地方干部还是军队干部,他都一视同仁,按人尽其才的原则来安排使用。因此,尽管有各种政治因素影响,在韦国清主政期间,广西的各项建设事业还是取得了长足进步。
主政广西时的韦国清
钦廉地区包括合浦、钦州、灵山、防城及北海市,明代以前为广西管辖,明代以后为广东管辖。新中国成立初期,华南分局从方便剿匪和有利于国防、经济建设出发,决定把该区域交由广西管辖。后来,由于种种原因,1955年7月又划归广东管辖。韦国清回到广西任职后,觉得把钦廉地区划归广西,从地理环境、军事部署到经济建设,不只对广西有利,对广东也有利,对国家全局更有利。为此他在党委常委会提出,应以自治区党委名义向中南局报告,请求将钦廉地区重新划归广西。同时,他又亲自找中南局第一书记陶铸面谈,向周恩来总理提出请求,并特别交代覃应机从战备的角度向总参谋长罗瑞卿反映意见。1965年6月26日国务院正式将钦廉地区划归广西建制。
从此,广西又由内陆省变为沿海地区,这不仅对国防建设具有重大战略意义,而且对广西的经济发展也有深远的影响。李宗仁1966年初回广西参观,韦国清向他介绍广西情况,当他听到钦廉地区已划归广西,兴奋地说:“这是一件了不起的事。”
1975年10月,韦国清调任广东省委第一书记,结束在广西20年的工作。1977年起,他出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中共中央军委常委、副秘书长。是第十至第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四至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第四、五届全国政协副主席。1989年6月在北京病逝。
沈从文说:“一个士兵不是战死沙场,便是回到了故乡。”在韦国清100周年诞辰的纪念日,他的家乡矗立了他的塑像,建立了纪念广场,他又回到了自己生长的故乡。
人们常说,一个伟人走了,留下的是他如山岳的背影。巴则山是韦国清家乡的一座神山,为东兰百姓无限敬仰。夕阳西下,巍巍巴则山,恰如将军的背影永驻壮乡,未曾远去。
【作者简介】莫蔚,男,壮族,广西东兰县三石镇人。研究生学历。现任广西专家顾问咨询中心常务副主任兼秘书长、广西人才学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