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志气短,窝窝囊囊过日子
穷人最缺的是钱,缺钱就导致物质上的匮乏。但缺钱带来的精神上的损害,往往比物质上的匮乏更可怕。缺钱就可能导致缺志。只有小算计,而无大志向,眼光盯着琐屑的日常生活,激情消耗在太具体的事情上。久而久之,穷人不仅缺钱,还缺“营养”,整个人的精神也变软了,只好窝窝囊囊地过一辈子。
1.穷人如果甘于平淡,只会注定平庸
任何一件事,只要有一个目标,加上自己的努力,一定能获得最后的成功。赚钱也是一样。没有想要成为“有钱人”的强烈念头,你会穷上一辈子。
这是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夏日里,一个樵夫悠闲地躺在大树底下乘凉。一位富翁走过来,问:“年轻人,你为什么不勤奋一点多打柴呢?”樵夫问“我打柴做什么?”富翁说:“多打柴就可以多卖钱,然后,你就可以用这些钱,盖房子、娶媳妇、养孩子。”樵夫问:“然后呢?”富翁说:“然后,你就可以躺在大树底下乘凉了。”樵夫冷笑着说:“我现在不是躺在大树底下悠闲地乘凉么!”
这个故事受到众多穷人的欢迎,因为它体现了穷人安于穷窘、不思进取的消极观点。许多人认为,这是道家清净无为的思想,传自大圣人老子。事实上,老子从来没有鼓励人们安于贫穷,他提倡顺其自然。一个人因为贫穷而衣食不足,因为贫穷娶不到老婆,当然应该去勤力劳作,获得满足需要的东西。这也是顺其自然。
穷人为什么安于贫穷?一方面,他们不相信凭自身努力能改变现状,对未来辉煌完全绝望;另一方面,他们认为,“人生一世,享乐二字”,少做事也是享乐的一种。但他们不知道,真正的快乐是忙碌中充实的快乐,躺在那儿胡思乱想,想得到的东西总是比能得到的东西多,如何能快乐?真正的享受是功成名就后悠闲的享受,做一天吃一天,连养老金尚无着落,能享受什么?
一个人,要是处在说有钱又没多少,说没钱又有那么一点的状况下,这是最不妙的。因为,这种条件可能会阻碍你向上的毅力;相反的,一个人要是处在很穷的逆境中,他赚大钱的决心最大。
2.穷人没野心
如果你对财富缺乏野心,将很难走出穷人圈。野心是穷人改变现状的动力。然而,野心太大易使人走极端;野心太小,致富的动力又不够。只有不大不小者的成绩最好。
拿破仑曾经说过一句名言:“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这是对所谓“野心”的最好说明。初听起来,“野心”一词不好听,但是你要知道世上成大事者都是因为自己有一颗“要想当元帅”的野心而最后如愿以偿的,其实野心就是雄心。
所谓野心是以获得好成绩的诱惑来鞭策人。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成绩有提升自我评价、增强自信心的作用,所以,强大的野心或许是靠成绩隐藏自卑感的心理反映。
有时野心在生活中没有多大用处,尤其是在你不想以特别的成绩得到特殊评价时。但缺乏争取好成绩的冲劲,这对工作会产生不利影响。
争取好成绩的动机并非与生俱来,而是教育、熏陶所形成。这个社会以成绩评定一切为取向,老师和家长均以教导子女有强大野心为目标。
但是,很少人警觉到强大野心对成绩产生的负作用。美国科学家R·C·史奈特,曾经进行一项有趣的实验,证实太大的野心妨碍成绩的结果。
这一实验是依不同的动机,将被实验者分成三组,各组按照指示解决相同问题。
第一组只要自己解决完问题就没事。这项指示引发不起任何野心。
第二组,答对了就有100元奖金。这项宣布使野心开始蠢蠢欲动。
第三组,为了刷新解答所需时间的记录,越快答完越好,除此之外还有2000元奖金。明显引发强烈野心。
由实验结果得知,野心不大不小者的成绩最好。伴随强大野心的过度精神兴奋,产生对完成能力的反作用。
强大野心不仅对成绩带来负面影响,也损害人际关系。野心大的人在达成自我目标时,有忽略他人的自私倾向。因为他集中精神在目标上,毫不关心他人。所以,一个人拥有适度的野心是有益的,一旦过度,则极有可能走向人生原则的反面,是不可取的。
你听说过保尔·德塞纳维尔其人吗?十有八九你没听说过。保尔何许人也?据他自己说,是个干什么都不行的庸才。但是,他却有点石成金的本领和适度的野心。有一天,他脑子里飘起一段曲调,他便自己将它大致哼出来,并用录音机录了下来,请人写成乐谱,名为《阿德丽娜叙事曲》,阿德丽娜正是他的大女儿。曲子谱好后,就在罗曼维尔市找了一个游艺场的钢琴演奏员为之录音,这个演奏员不名分文,穷酸得很。德塞纳维尔给他取了个艺名,叫理查德·克莱德曼……往后的事,不说你也知道了吧!唱片在世界上一下子卖了2600万张,德塞纳维尔轻而易举地发了财。他说:“本人不学无术,对音乐一窍不通,不会玩任何乐器,也不识乐谱,更不懂和声。不过我喜欢瞎哼哼,哼出些简单的、大众爱听的调儿。”
德塞纳维尔只作曲,不写歌,他的曲子已有数百首,并且流行全球。20年来,德塞纳维尔靠收取巨额版税,腰缠万贯。
对于德塞纳维尔的成功,他自己解释为适度的野心带来的连续的好运。做任何事情他都想获得功。1978年,他花了28万法郎买了一匹马,几个月之后赢得了美洲奖,净得奖金200万法郎。1992年,因为走错了门,他在一间录音室里无意中遇上了一个吹长笛的阿根廷人,名叫迪戈·莫德纳。他看见莫德纳的脖子上挂着一个鸭蛋形的小乐器,挺奇特的。这种小乐器名叫“陶笛”,德塞纳维尔从未见过,也未听过,于是他让莫德纳表演一下。他当机立断,将莫德纳聘用。结果以在乐队伴奏下的大提琴与陶笛协奏曲灌制的唱片《陶笛之声》共卖出110万张(其中普通唱片40万张,激光唱片70万张)。唱片中的12首曲子全部都出自德塞纳维尔之手。不管你服气不服气,他确实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现今经济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想发财,每个人都有一个发财的美梦。但是,穷人很快就放弃了自己的梦想,于是生活就失去了动力,以后的生活就是往下混了,人生也就失去了意义。这就是穷人失败而默默无闻的原因。不要放弃野心,你即使一辈子都没有实现你的发财梦,你也会觉得不虚此生。
那如何才能使自己拥有适度的野心呢?下面十条建议或许对穷人有所帮助。
(1)不要对成功抱太大的期望。设定可能达成的实际目标。
(2)没有强烈动机反能完成更多事,由此可知,野心应符合自己的个性,不必强求。
(3)周围的人对自己的期望不太满意时,往往会失去自信,偶尔会有更大的野心。因此,首先要检讨对自己的要求是否“合乎实际”,如果超过实际,必须立刻改进。
(4)过大的野心会影响健康。目标订得太高,被不可能实现的强烈野心侵蚀,结果容易患肠胃溃疡等疾病。
(5)现实地设定能够获得成功的目标,而且尽量以得到显著成果为主。
(6)获得成功的同时,不要输给“胜利效应”,也就是不要在胜利的荣誉中沉溺太久。
(7)付出极大努力换来的成功并无妨,但是不要持续为取得好成绩而给自己施加太大的压力。
(8)偶尔要找个时间放松一下,“跳出努力的圈圈”。唯有这么做才能把能力发挥到最高点,没有人能够永远维持能力处于高峰状态。
(9)勿采用消耗过多能力的方法,如此只会得到“拼命三郎”的称号。
(10)通常成功会加速下一次的成果出现,但只有保持平常心才能保证不退步且维持好成绩。
3.穷人缺乏致富的力量
如果目标是箭,那么欲望就是弓。强烈的欲望能够激发你前所未有的力量。你的欲望越强烈,也就越能使你迸发出能力。
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都会明白财富的重要性与意义,因而对它产生“欲望”。正是这种对财富有着强烈的欲望,许多人将会创造出令人无法相信的财富。
如果目标是箭,那么欲望就是弓。有弓无箭,就是徒有蛮劲,不懂计划部署,无的放矢,一生多劳而少成;有箭无弓,就是徒具理想,没有摧枯拉朽的精神,做白日梦,一生多言而少成。只有有弓有箭,才会将最不可能的梦想实现,成功致富,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故事,给穷人的启发应该是,只有强烈的取胜欲望才能引导成功。
强烈的欲望能够激发你前所未有的力量。你的欲望越强烈,也就越能使你迸发出能力。下面我们来看看一个一名不文的穷人是如何赢得致富的力量的。
福勒是美国路易斯安那州一个黑人佃农家的孩子,5岁时就开始劳动,9岁之前就以赶骡子为生。这并不是什么特殊的事,大多数佃农的孩子都是很早就参加劳动的。小福勒与他的朋友有一点不同:他有一位不平常的母亲。他的母亲不肯接受这种仅能糊口的生活。她知道自己贫困的家庭被一个繁荣昌盛的世界所包围,她无法接受这个事实,相信其中一定有些蹊跷。因此,她时常同儿子谈论她的梦想:
“福勒,我们不应该贫穷。我不愿意听到你说:我们的贫穷是上帝的意愿。我们的贫穷不是由于上帝的缘故,而是因为你的父亲从来就没有产生过致富的愿望,我们家庭中的任何人都没有产生过出人头地的想法。”
没有人产生过致富的愿望。这个观念在福勒的心灵深处刻下了深深的烙印,以致改变了他的一生。他开始想走上致富之路,他总是把他所需要的东西放在心中,而把不需要的东西抛到九霄云外。这样,他的致富的愿望就像火花一样迸发出来。他决定把经商作为生财的一条捷径,最后定下来经营肥皂。于是他就挨家挨户出售肥皂达12年之久。后来他获悉供应他肥皂的那个公司即将拍卖出售。这个公司的售价是15万美元。他在经营肥皂的12年中一点一滴地积蓄了2.5万美元。双方达成了协议:他先交2.5万美元的保证金,然后在10天的限期内付清剩下的12.5万美元。协议规定,如果他不能在10天内筹齐这笔款子,他就要丧失他所交付的保证金。
在第10天的前夜,他筹集了11.5万美元,也就是说,还差1万美元。
当时他已用尽了所知道的一切贷款来源。那时已是沉沉深夜,他在幽暗的房间里,跪下来祷告,祈求上帝领他去见一个会及时借给他1万美元的人。他自言自语地说:“我要驱车走遍第61号大街,直到我在一栋商业大楼里看到第一道灯光。”
夜里11点钟,福勒驱车沿芝加哥61号大街驶去。驶过几个街区后,他看见一所承包商事务所亮着灯光。他走了进去。在那里,在一张写字台旁坐着一个因深夜工作而疲乏不堪的人,福勒似乎认识他。福勒意识到自己必须勇敢些。
“你想赚1000美元吗?”福勒直截了当地问道。
这句话使得这位承包商吓得向后仰去。“是呀,当然想!”他答道。
“那么,给我开一张1万美元的支票,当我奉还这笔借款时,我将另付1000美元利息。”福勒对那个人说。他把其他借款给他的人的名单给这位承包商看,并且详细地解释了这次商业风险的情况。
那天夜里,福勒在离开这个事务所时,衣袋里已装了一张1万美元的支票。以后,他不仅在那个肥皂公司,而且在其他七个公司,包括四个化妆品公司、一个袜类贸易公司、一个标签公司和一个报馆,都获得了控制权。人们要求他谈谈自己的成功奥秘时,他用他的母亲在多年前所说的话回答道:
“我们是贫穷的,但这并不是由于上帝,而是由于你们的父亲从来没有产生过致富的愿望,在我们的家庭中,从来没有一个人想到过改变自己目前的处境。”
“假如你知道自己需要什么,那么,当你看见它的时候,你就会很容易地认识到它。例如,当你读书时,你将认识到一些良机将帮助你获得你所需要的东西。”福勒随身带着一个看不见的法宝,这个法宝的一边印着“致富愿望”四个字,另一边印着“安于平淡”四个字。他把“致富愿望”这一面翻到上面,令人吃惊的事发生了。他竟然能够把以前仅仅是梦想的东西变成了现实。
在《思考致富》一书里面,拿破仑·希尔博士首次揭示了六个“化欲望为黄金”的切实的步骤:
(1)将你要得到的财富的数量目标、达到目标的期限以及为达到目标所愿付出的代价,以及如何取得这些财富的行动计划等,都明白简要地写下来。
(2)规定一个固定的日期,一定要在这个日期之前把你要求的钱赚到手。
(3)在心里确定你希望拥有的财富数字。只是散漫地说:“我需要很多的钱”是没有用的。这就是说,数目一定要明确。
(4)拟定一个实现你理想的可行计划,并且不论你是否已有准备,要立即开始将计划付诸行动。
(4)确实决定,你将会付出什么努力与代价去换取你所需要的钱。要知道世界上是没有不劳而获的。
(6)每天两次,大声朗诵你写下的计划的内容,一次在晚上就寝之前,另一次在早上起床之后。在你朗诵的时候,你必须看到、感觉到和深信你已经拥有这些钱了。
拿破仑·希尔博士还特别强调第六点的重要性。他说:你必须遵照这六个步骤所说明的指示去做。特别重要的是,你要遵守和奉行第六个步骤中的指示。你也许会抱怨,在你未实现这一目标之前,你不可能看见你自己的成就和财富,但这正是“强烈的欲望”能帮助你的地方。如果你真的十分强烈地希望拥有财富,进而使你的欲望变成了充满你大脑的意念,这将会毫无困难地使你自己相信你会得到它。这样做的目的是要使你渴望财富,并且确实下定决心要得到它,最后你将可以使自己相信必然会拥有它。
4.穷人立志要量力而行
古语有云:“人若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说的就是很多“有志者”往往贪心不足,吃着碗里的,望着盘里,孰不知这样的志向往往可能超出你的力量之外,让你连既得的“陇”也失去。
理想造就成功,这话确实不容置疑,古今中外的英雄豪杰大多如此。昔日秦始皇嬴政出巡之时,锦衣玉马前呼后拥,当时,“无赖”刘邦发出:“大丈夫当如此也”的感叹;而“混混”项羽也感慨到:“彼可取而代之”,其后,这两人也果然实现了自己的这个志向。
所以说,每个人的成功都离不开志向,没有志向就绝不可能为成功而奋斗,这就好比是登山,一定要有去登的念头,否则,必不会达到顶峰。这是浅例。世间许多人之所以浪费了他们的生命,就因为他们对于自己应该做的事不起念头。这就是所谓“消沉”、“堕落”。“有志者事竟成”,无志者事不必成。
不过很多人对于“有志者事竟成”的理解有误。“志”字有几种意义:一是念头或愿望,一是起一个动作时所存的目的,一是达到目的的决心。还拿登山来说,先起登的念头,然后一步一步的走,而这走必步步以登为目的,路也许长,障碍也许多,需抱定决心,不达目的不止,然后登的愿望才可以实现,登的目的才可以达到。“有志者事竟成”的志,须包含这三种意义在内:第一要起念头,其次要认清目的和达到目的之方法,第三是必达目的之决心。很明显的,要事成功,其难不在起念头,而在目的之认识与达目的之决心。
事实上,现实中有很多人对志向的误解很深,他们以为志向只是一种念头,自己有一种想法就可称为志,就能为其奋斗、努力,完全不考虑自己有没有那个实力,这是很荒谬的,说的不好听些,就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这只能说是狂妄,不能算是立志。世间有许多人不肯学乘除加减而想将来做发明家,不学军事学当兵打仗而想做大元帅东征西讨,都是犯这种狂妄的毛病。
如果只以起念头为立志,那么,有“志”者事竟不成的例子也是不胜枚举。由于个人成长的差异,客观环境的限制,世间有很多事确实不可能由你的想象所决定,我们所谓“不可能”,就是俗语所谓“没有办法”,没有一个方法和步骤去达到所想的目的。没有认清方法和步骤而想达到那个目的,那只是痴想而不是立志,志就是理想,而理想必定是可实现的理想。理想普通有两种意义。一是“可望而不可攀,可幻想而不可实现的完美”。理想的另一意义是“一个问题的最完美的答案”,或是“可能范围以内的最圆满的解决困难的办法”。比如长生不老虽非人力所能达到,而强健却是人力所能达到的。就人的能力范围来说,强健是一个合理理想。这两种意义的分别在一个蔑视事实条件,一个考虑到事实条件,一个渺茫无稽,一个有方法步骤可循。严格地说,前一种是幻想痴想而不是理想,是理想就必顾到事实。在理想与事实起冲突时,错处不在事实而在理想。穷人必须接受事实,理想与事实背驰时,穷人应该改变理想。
当然,穷人不能因此就对“立志”望而却步,只是在“立志”时要度德量力,不能好高鹜远。卢梭在他的教育名著《爱弥儿》里有一段很明白的话,大意是说人生幸福起于愿望与能力的平衡。一个人应该从幼时就学会在自己能力范围以内起愿望,想做自己所能做的事,也能做自己所想做的事。这番话出自浪漫色彩很深的卢梭尤其值得我们玩味。卢梭自己有时想入非非,因此吃过不少的苦头,这番话实在是经验之谈。许多烦闷,许多失败,起于想做自己所不能做的事,或是不能做自己所想要做的事。
志气让很多人走向成功但也让许多人更加失败,反不如前。所以穷人应该知道志向从来就不在目前的现实而在将来之实现。它是需要穷人为其一步一步去奋斗的,穷人绝不能把志向当作做事拖延的借口。不切实际地给自己立以大志,然后终日幻想在志向实现的辉煌日子里,明知道自己无能为力却又不去改变的人永远不可能取的成功。
5.志向要能贯彻,不能半途而废
“攻城容易守城难”,志向也是如此,给自己立志是很容易的一件事,但是要将志向贯彻始终坚持不懈却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
有个故事是这样的:在好多年前,有个人要将一块木板钉在树上当搁板,贾金斯便走过去管闲事,说要帮他一把。
贾金斯说:“你应该先把木板头子锯掉再钉上去。”于是,贾金斯忙着去找来锯子,还没有锯到两三下又撒手了,说要把锯子磨快些。
于是他又去找锉刀。接着又发现必须先在锉刀上安一个顺手的手柄。于是,他又去灌木丛中寻找小树,可砍树又得先磨快斧头。
磨快斧头需将磨石固定好,这又免不了要制作支撑磨石的木条。制作木条少不了木匠用的长凳,可这没有一套齐全的工具是不行的。于是,贾金斯到村里到处去找他所需要的工具,然而这一走,就再也不见回来了。
贾金斯无论学什么都是半途而废。他曾经废寝忘食地攻读法语,但要真正掌握法语,必须首先对古法语有透彻的了解,而没有对拉丁语的全面掌握和理解,要想学好古法语是绝不可能的。
贾金斯进而发现,掌握拉丁语的唯一途径是学习梵文,因此便一头扑进梵文的学习之中,可这就更加旷日废时了。
贾金斯从未获得过什么学位,他所受过的教育也始终没有用武之地。但他的先辈为他留下了一些本钱。他拿出十万美元投资办一家煤气厂,可是煤气所需的煤炭价钱昂贵,这使他大为亏本。于是,他以九万美元的售价把煤气厂转让出去,开办起煤矿来。可这又不走运,因为采矿机械的耗资大得吓人。因此,贾金斯把在矿里拥有的股份变卖成八万美元,转入了煤矿机器制造业。从那以后,他便像一个内行的滑冰者,在有关的各种工业部门中滑进滑出,没完没了。
他恋爱过好几次,但每一次都毫无结果。他对一位姑娘一见钟情,十分坦率地向她表露了心迹。为使自己匹配得上她,他开始在精神品德方面陶冶自己。他去一所星期日学校上了一个半月的课,但不久便自动逃掉了。两年后,当他认为问心无愧、无妨启齿求婚之日,那位姑娘早已嫁给了一个愚蠢的家伙。
不久他又如痴如醉地爱上了一位迷人的、有五个妹妹的姑娘。可是,当他上姑娘家时,却喜欢上了二妹。不久又迷上了更小的妹妹。到最后一个也没谈成功。
贾金斯的情形每况愈下,越来越穷。他卖掉了最后一项营生的最后一份股份后,便用这笔钱买了一份逐年支取的终生年金,可是这样一来,支取的金额将会逐年减少,因此他要是活的时间长了,早晚得挨饿。
现实中,像贾金斯这样的穷人很多,他们有改变自己处境的志向,但却又不能将这志向转化为具体清晰的目标,将之付于行动。结果,他们志向也只能成为一种欲望,一种只能幻想的欲望。
哈佛大学曾对一群智力、学历、环境等客观条件都差不多的年轻人,做过一个长达25年的跟踪调查,调查内容为目标对人生的影响,结果发现:
27%的人,没有目标;
60%的人,目标模糊;
10%的人,有清晰但比较短期的目标;
3%的人,有清晰且长期的目标。
25年后,这些调查对象的生活状况如下:
3%的有清晰且长远目标的人,25年来几乎都不曾更改过自己的人生目标,并向实现目标做着不懈的努力。25年后,他们几乎都成了社会各界顶尖的成功人士,他们中不乏白手创业者、行业领袖、社会精英。
10%的有清晰短期目标者,大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他们的共同特征是:那些短期目标不断得以实现,生活水平稳步上升,成为各行各业不可或缺的专业人士,如医生、律师、工程师、高级主管等。
60%的目标模糊的人,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面,能安稳地工作与生活,但都没有什么特别的成绩。
余下27%的那些没有目标的人,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生活状况很不如意,经常处于失业状态,靠社会救济,并且时常抱怨他人、社会、以及这个世界。
调查者因此得出结论:目标对人生有巨大的导向性作用。成功,在一开始仅仅是一种选择,你选择什么样的目标,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
为什么大多数穷人没有成功——正是因为他们不是将自己的目标舍弃,就是沦为缺乏行动的空想。
那些不能将志向与目标贯彻的人,根本不可能获得成功。
6.富人立长志,穷人常立志
实现梦想需要立志,但这志向不能滥立,要始终有一个明确而又清晰的志向,也就是说要能立长志。
美国总统威尔逊曾经说:“我们因为有梦想而伟大,所有的伟人都是梦想家,他们在春天的和风里,或是冬夜的炉火边做梦。有些人听凭自己的伟大梦想枯萎而凋谢;但也有人灌溉呵护梦想,在艰难困苦的日子里精心培育梦想,直到有一天得见天日。”
穷人并非不立志。恰恰相反,他们的习惯是经常立志。这种习惯从小时候就养成了。比如,看了某则童话,公主和王子的故事,心里就想:我将来一定要当个王子,想吃多少糖就吃多少糖——这时候太小,对漂亮姑娘是不感兴趣的。
长大一点,看了某部警匪片,又不想当王子,还是当个警察,好威风啊!再长大一点,看了某部武侠小说,又不想当警察了,不如当个武林高手,一脚扫倒一大片。再长大一点,听了某场歌星演唱会,觉得还是当一个歌星比较合算,唱一首歌能得到那么多鲜花和掌声。
小时候心智未开,胡思乱想常立志,是正常现象。可是,很多穷人却将这种小时候的习惯保持到了成年:有时想在学业上求些长进,有时想在商业上有些作为,有时又想在政坛上有所造就,却总是静不下心来专做哪一行。这好比走路一样,这条路上走走,那条路上走走,终生不能到达你想去的地方。
如果你能将自己的志向视为必然,认为除了自己,再也没有力量可以阻挡你,而将外界环境,外界的所有一切——对你生命的折磨、对你人生的摧残——都视为远离本体的一种虚无,一种世界的摆设,能超出这种本来虚无的摆设式的苦难,那么,失败就会与你无缘,成功就会与你同行。
这种专心致“志”,无所畏惧的力量,足以让常人断定为失败的事情在你手中取得成功。
古人云:“泽无水困,君子以致命遂志。”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君子处在困境中,也要积极实现志愿,以生命相终始,身可死而志不可夺,虽在困境仍不气馁。所以苏轼说:“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有大志的人,虽然可能实现不了自己的志向,成就一番事业,但是无大志的人必然不能创出大事业。韩瑞芝说:“天下未有有其志而无事者,亦未有无其志而有其事者。”什么事先要立定志向,产生了志向,事就能成。立下大志后,尤其要有坚忍不拔、不惜以生命相搏的气概。正如林肯所说的那样:“喷泉的高度绝对不会超过火源的高度,事业也是一样,一个人所取得的成就绝对不会大过他的信念。”做人若能将志气守持得住,把志气奋扬得起,又有什么事不可及,什么事不可做呢?有志者而事不成,只在于立志不坚定,中途遇阻拦就放弃了。所以拿破仑说:“真正的才智,就是刚毅坚忍的意志力。”
凡是立志要干出一番事业,不甘于平庸生活的穷人,都应该时刻的检视自己的志向与抱负。立长志,并永远保持高昂斗志为之奋斗。要知道,一切都取决于我们的志向,志向决定着我们的人生。一旦它变得苍白无力,所有的生活标准都会随之降低。我们必须让理想的灯塔永远点燃,并使之闪烁出熠熠的光芒。
生命因梦想而伟大,而成就梦想离不开一个长远的目标与志向,只有在坚强的意志力、坚韧的决断力、充沛的体力,以及顽强的忍耐力的支撑下,穷人的志向才会实现,穷人的梦想才会成就,穷人的人生也才会美好。
7.穷人的目标太分散
穷人以爱好广泛为才能。他们很难把力量集中到一个目标上,因为他们要实现的目标实在太多。结果,他们在每一个目标上都取得了一些进展,却都不能超过平庸的水准。
有一位小老板,口才很好,曾在演讲界小有名气。后来,他创办了一家图书公司,业绩也不错。他认为应该利用演讲才能,从事企业员工培训业务,既可提升知名度,又可增加收入来源,可谓名利双收。当他跟助手商量这个计划时,那位有头脑的年轻人反对说:“做生意要一心一意求利,当你做大了,名声自然也有了。但不能一开始就想名利双收,否则可能名利两失。”
小老板说:“我做演讲也能赚到钱。很多公司不是也开展多种业务吗?”
“那些公司已有很好的基础,人才济济,老板不插手,事情也会做得很好。我们才十几个人,实力还不够强,如果分散精力,更做不好。”
小老板不听劝告,仍然把演讲培训业务办起来了。这耗费了他大量精力,以至对图书市场缺少必要的研究,屡次出现决策失误。图书生意失利又分散了他做演讲培训的精力,结果,正如助手预言的那样,两项生意都做坏了。
穷人对自身能力和事情难度都缺乏正确估计,又贪求多得,不能尽全力于一点,难臻优秀之境。
在投资界,有两条同样著名却截然相反的格言,一条是:“把所有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另一条是:“不要把所有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哪一条才是正确的?其实它们都正确,只是适用范围与使用方法不同。可以在多个盈利项目上投资,但应专注于一个事业目标,尤其在力量不足时,当然应该“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集中全力,以毕其功。力量有余时,选择多个投资项目却是可行的,大公司可向多个领域拓展。
对创业者本人来说,无论从事哪一项事业,力量总是不足的。只有集中全部精力,并不断积蓄力量,才可望事业有成。这是一种成大事者的选择。他们将精力集中于同一个目标上,不为与目标无关的事分散过多的精力。每一个成大事者的成功经历中,都渗透着专注的力量——
林肯致力于解放黑奴,并成为美国最伟大的总统。
伊斯特曼致力于生产柯达相机,这为他赚进了数不清的金钱,也为全球数百万人带来了无比的乐趣。
海伦·凯勒专注于学习说话,尽管她又聋又哑,而且还是瞎子,但她还是心想事成。
也许有人问:难道专注于目标就一定能成功吗?
答案是:如果专注于目标尚且不能成功,分散目标更无成功希望。
8.穷人幻想一夜暴富
穷人也为自己立志,但他们大都把希望寄托在某次突发而至的幸运,把偶然当做必然。这种目标,不过是镜花水月,不可能助穷人到达成功的彼岸。
穷人自认为有一个人生目标,这个目标是发财、出名或当官。但他们从来不知道从贫穷到富有的路程有多远,从来不知道从凡人到名士的差距有多大,从来不知道从平民到政客的界河有多宽,他们甚至根本不知道应该从哪个方向出发。
他们只好用幻想跨越跟目标的距离。他们发财的方式是:用两元钱买到一注特奖彩票,用一元钱买到一个超级古董,或者干脆走路踢到一个金元宝。他们出名的方式是:希望某个人落难,自己义施援手,然后一举成名——最好此人是一个美女,连婚姻问题也可顺便解决。可是真的遇到这样的机会,又吓得逃之夭夭。“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水浒的好汉,谁不是苦练十年八年才有那等胆气?
穷人的人生目标,不过是镜花水月而已,并不是真正的目标。好比那个“桃花源”里的故事一样:有一个神秘的地方,那儿的人们平等、自由、富足、快乐,只要走进这个理想的乐园,就会幸福一生。可是这个乐园不在任何地方。假设真的存在,被一班懒汉闯进去,风气就坏了,跟现实生活也没有什么两样。所以,无论如何,穷人也只能接受最逼真的现实。
美国著名的专栏作家查理·库金先生说:“成就伟业的机会并不像急流般的尼亚加拉瀑布那样倾泻而下,而是缓慢的一点一滴。”事实正是如此。
日本三洋公司创始人井植熏,14岁进松下电器公司当学徒。他的志向是成为松下老板那样的企业家,并愿意为这个志向付出十倍辛苦。白天,他认认真真地干好本职工作,任劳任怨,一丝不苟。晚上或工休日,当别的学徒玩耍时,他去附近的学校补习知识,为将来出人头地准备条件。由于他的工作业绩和个人素质都优于别人,19岁即被任命为厂长,并逐步升迁到制造部长的高位。后来他又与自己的两位兄长合伙,创办了今日名闻天下的三洋公司。
成大事者一旦立定人生目标,就点滴积累成功资源,一步一步向目标迈进。也许他终其一生也未能到达理想目标,但由于他从未停止前进,他的人生也就能到达常人可望而不可及的境界。
宁越是西周时期的一个农民,他觉得每天耕田种地太辛苦了,就向朋友请教:“有什么办法可以免去这种苦差事呢?”朋友说:“最好的办法是读书,二十年就可出人头地。”宁越说:“我要用十五年达到这个目标。别人休息,我不休息;别人睡觉,我不睡觉。”自此,宁越利用一切余暇刻苦学习。十五年后,他因为学识渊博,被聘为周朝天子的老师。
人的材质有高低,就像走路有快慢一样。走得快的人,日行百里却止步不前,也不过百里而已;走得慢的人,日行不止,行万里路,也不是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