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后期修饰前要掌握的重要概念
1.2.1 二次构图——裁剪
构图是一张照片成败的关键,而裁剪就是二次构图。有人说过,构图是骨,有好的骨架,好的画面才能呈现得更加完美。还有更多人说过,摄影是减法,画面要剔除多余的要素,保持画面干净才能更加凸显摄影的主题。二次构图裁剪,就是个很好的方法,能够在杂乱无章的环境中留住最美,最好在拍摄时就要考虑构图,否则经过二次裁剪会浪费太多像素。
Photoshop软件裁剪提供了三等分、网格、对角、三角形、黄金比例、金色螺线6种裁剪模式。这张片子选择三等分形式裁剪,天空占画面的1/3,像这样向前奔跑的马,画面的前方应该预留比较大的空间,否则就有撞墙的感觉,经过裁剪画面的主题更集中了。
前期拍摄时劲量不要贪多,拍摄时就要考虑构图,在把握不准构图时可以打开相机的九宫图,把主体放到醒目的位置。这张片子采用三角形裁剪模式进行裁剪,当我们把人物的主体放到黄金点的时候却损失了太多的像素。构图是摄影的骨架,要很好地掌握它,用好它。
采用黄金比例对图片进行裁剪,母子的焦点都落在了黄金比例的交汇点上,裁掉多余的要素后主题更集中了,二次裁剪也是对画面的重新构图,是摄影艺术的二次创作,好作品也是裁剪后发现的美。
对角是比较常用的一种裁剪方法,可以横向、纵向、倾斜,无论是哪种形式,只要焦点落到4个交汇点上就可以了。这幅图片采用的就是倾斜,两个交汇点处于一个斜面,裁剪后的画面主题更加注重表现人物面部表情的刻画。
这张照片我选择了“金色螺线”的裁切模式,刚好这只昆虫正好处于黄金点上,去掉多余的要素,一条被昆虫吃过的叶子的痕迹变得清晰可见了。
对一幅摄影作品的理解不同,裁剪的结果也不同。这里我用红、黄、绿3种颜色画了3个裁剪结果,一幅摄影作品裁剪的目的就是突出主题,不要让人的视线在画面上游走,所以我选择了黄色选区,因为这3个人是整个画面的焦点,而且神态自然、生动、感人。
1.2.2 明暗对比与色彩调整
画面的明暗对比
照片的“明暗对比”是决定画面层次丰富与否的首要条件,是图片后期调整最重要的表现手段之一。正确的后期调整步骤应该是先调整“明暗对比”,通过调整“明暗对比”,片子有了通透感后再调整色彩,此时的色彩明度会得到有效提升,片子才会明快。
“明暗对比”描述的是一个画面中亮部与暗部之间的相互关系。明暗对比的高低是由照明光线的性质决定的。直射光比散射光在主体上造成的明暗对比要强烈;侧面光比正面光在主体上造成的明暗对比要强烈;光线越强,造成的阴影越明显,明暗对比就越强烈。
学好后期的关键是要学点素描知识,有的人在后期调整时却忽略了“明暗对比”,暗的地方提亮,亮部地方压暗,可是结果呢?把原片原有的明暗对比调没了,片子自然显得平了,没有立体感。
下面就举个例子来说明一下“明暗对比”的重要性,我想通过观察你一定知道哪幅片子更有立体感,哪幅片子更具有视觉冲击力。
①原片;②没有考虑对比关系的调整,片子呈现大面积的中间调子,该亮的地方不亮,该暗的地方不暗,片子自然就没有立体感;③运用素描关系调整明暗对比度。
光的三原色
色料的三原色
色彩的构成
将两个以上的单元,按照一定的原则 , 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单元称之为构成,将两个以上的色彩,根据不同的目的性,按照一定的原则重新组合、搭配,构成新的美的色彩关系就叫色彩构成。
色彩的准确表达
摄影是光影与色彩的艺术,掌握光影应用技巧和色彩搭配原则,是在摄影的道路上向更高阶段提升的必经之路。摄影的艺术表现力包括很多的方面,而摄影色彩的准确表达则是重中之重。摄影是色彩缤纷的,不管是自然世界还是人为世界,都充满了无限丰富和不断变化的色彩。色彩是一种视觉神经刺激,它的产生是视觉神经对光的反应的结果。视觉是感性认识的一个方面,与各种物体有关,包括物体的表面和光源,它具有颜色、明度(或亮度)和纯度等特征。有人说过的一句精辟的话:“摄影家的能力是把日常生活中稍纵即逝的平凡事物转化为不朽的视觉图像。”三原色光是指光谱中的红、绿、蓝3种色光,而不是绘画中的红、黄、蓝3种原色。光的三原色以不同的比例进行混合,可获得不同的复色光。
色彩的三要素
色彩的三要素包括明度、色相、纯度。
①明度:明度是指色彩的明暗程度。对于光源色来说可以称为光度。对于物体色来说除了称明度之外可称亮度、深浅度等。明度是全部色彩都有的属性,任何色彩都可以还原为明度关系思考,明度关系可以说是搭配色彩的基础。明度最适于表现物体的立体感和空间感。有彩色的明度是根据无彩色黑、白、灰的明度等级标准而定的。
黑、白、灰之间可构成明度序列。任何一个有彩色加白、加黑都可构成该色以明度为主的序列。红、橙、黄、绿、蓝、紫各纯色按明度关系排列起来可构成色相的明度秩序。
②色相:色相是指色彩的相貌,是区别色彩种类的名称,指不同波长的光给人的不同色彩感受。红、橙、黄、绿、蓝、紫等都代表一类具体的色相,它们之间的差别就属于色相差别。
色相的种类很多,可以识别的色相可达160个左右。如孟塞尔的100色的色相环,奥斯特瓦德的24色的色相环等。
色相可构成高纯度、中纯度、低纯度、高明度、中明度、低明度的全色相环,以及1/3、1/2、3/4色相环等以色相为主的序列。这些都是美感很高的色相秩序。
③纯度:纯度是指色彩的纯净程度,也可以说指色相感觉明确及鲜灰的程度,因此还有艳度、浓度、彩度、饱和度等说法。
可见光辐射,有波长相当单一的,有波长相当混杂的,也有处在二者之间的,黑、白、灰等无彩色就是波长最为混杂,纯度、色相感消失造成的。
光谱中红、橙、黄、绿、蓝、紫等色光都是最纯的高纯度的色光。任何一个色相加白、加黑、加灰都会降低它的纯度。混入的黑、白、灰,补色越多纯度降低得也越多。纯度只能是一定色相感的纯度,凡是有纯度的色彩必然有相应的色相感。因此,有纯度的色彩都称为有彩色。
色相对比:因色相的差别而形成的对比
明度对比:因明度之间的差别而形成的对比
纯度对比:因纯度之间的差别而形成的对比
数码照片偏灰的原因
A.使用低档数码相机或者单反数码机使用低档镜头。
B.曝光不准确。数码相机上的感光体对光线较为敏感,曝光宽容度大大低于传统负片,很容易出现欠曝或过曝的情况,当欠曝时,就会造成照片发灰且偏暗。因此,最好把数码机的曝光控制在半档误差以内。同时,尽量采用多点矩阵测光点测光等较为准确的方式测光并准确换算,否则就会导致曝光依据不准,使相机按照18% 灰板原理将主要景物还原为中灰。
C.使用数码机自带的闪光灯在暗处曝光。低档数码相机自带的闪光灯大多指数偏小,使用在较暗的环境时,背景就会严重曝光不足,使感光体产生噪波,形成灰雾。
D.感光度设定过高。在光线许可的情况下,建议将感光度调至相机许可的最低值,这样就能保证足够的反差和细腻效果。这就如同低感光度的胶片,反差、颗粒及宽容度都大大好于高速胶片。
E.感光体表面较脏。单反数码相机在更换镜头时,极易受到灰尘污染。分辨率越高的感光体其感光元面积越小,因此,肉眼看得见微量灰尘足可以对其造成明显的影响,就像附加了一层雾镜,势必造成成像质量的严重下降。
F.图象分辨率设定偏低。鉴于中低档数码相机成像的先天不足,建议尽可能选择最高分辨率拍摄,不要为了解救存储卡的空间,放弃相对优质的成像质量,因为成像质量对一个摄影人来说至关重要。当然,外出时如果带的存储卡不够,或仅仅为了拍些纪念照,适当降低成像分辨率也并非不是权益之计。
G.低档高倍率变焦数码相机使用长焦拍摄。使用长焦镜头远距离拍摄时,由于空气中尘埃对光线的遮挡及散射作用,相对短焦镜头,成像灰雾度相对较大。其次,使用低档数码相机,这类低档高倍率变焦数码相机的摄影镜头光学结构较为简单,像差校正不很严格,长焦端表现较为明显。又由于成本问题,这类镜头在长焦一端光圈的相对孔径较小,有时为了使曝光准确,不得不人为提高感光度作为补偿,使燥点和灰雾进一步增大。下图是一张片子调整后效果和原片的对比,可见经过简单的调整画面呈现出了较多的噪点。
这幅图片调整得很通透,也很好看,但是你应该考虑的是这种色彩自然界存在吗?摄影后期的目的就是真实地还原色彩,那我们是否考虑降低色彩纯度?
一种颜色的色彩纯度是最高的,比如红、黄、蓝,当一种纯色和其他颜色互混时纯度就会下降,混合的颜色越多色彩就越脏,这幅片子是我降低了蓝色的纯度后得到的,你觉得哪个更真实?
这幅片子的调整令我不得其解,这也充分暴露出后期调整者缺乏对色彩知识最起码的一点常识,我们看远处的绿叶在阳光的照射下应该呈现暖意,因为树叶的绿色会吸收到阳光的光谱而减弱。
我在后期调整时运用了Photoshop软件的“可选颜色”,选择“黄色”来改变受光区的树叶绿色纯度,使画面产生冷暖对比,使之更符合自然界真实的色彩。
有时因为个人的原因,把原片没有的暗部调成了死黑,这样画面就失去了美感,一幅画面也许最精彩的地方就是暗部,大面积的死黑让人觉得透不过气来。
在后期调整时需要考虑画面的色彩和谐,像这样的天空色彩基调和画面就不是十分和谐,暖色调的天空与湛蓝的水面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忽略了水的反射作用。
云、水、气体、雪这些色彩明度都是比较高的,控制不好极容易导致白场细节丢失,这幅片子的调整明度提得太高导致白场细节丢失,反而抢了主题,画面因缺少对比而显得很平。
在后期调整时降低了前景的明度,同时也加大了画面的明暗对比以尽量突出主体,保证画面的立体感。那种只考虑画面整体提亮而忽视明暗对比的做法一定要杜绝。
可以采用低饱和度或者漂白效果去表现,这种表现效果往往更能烘托主题,其视觉感染力往往高于色彩鲜艳度高的片子。
纪实类影片比较多地用黑白效果表现,但彩色照片转黑白照片的消色处理必须处理好黑、白、灰三者间的关系,否则就会影响片子的效果和主题。
有时高饱和不一定适合人文片,要学会根据主题、地域、风俗等客观原因定调子,这幅原片红色鲜艳度较高,往往有的画面色彩过于鲜艳和相机及设置有关。
在后期调整时,通过降低色彩饱和度使画面色彩显得自然,这种色彩基调更符合场景环境及主题的需要,这样才能感染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