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社会学评论(第6辑)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短工化”:农民工就业趋势研究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课题组课题组成员包括: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沈原、郭于华,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教师毕向阳、何江穗,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博士生汪建华和硕士生石文博、黄鹏程等。本文主要统计分析工作由汪建华、毕向阳承担,初稿写作由汪建华、石文博、黄鹏程完成,统稿工作由何江穗、毕向阳承担,最后由沈原、郭于华、毕向阳、汪建华定稿。

摘要:通过对2043名农民工的电话访问,课题组发现,世界工厂的用工越来越呈现“短工化”趋势。工人的流动性随着入职年份和出生年份的后推显著增强。女工的工作相对男性更不稳定。与工人先赋性条件(出生年份、性别)的约束性影响相反,工人后天在教育、职业技术训练等方面的努力未能走出“短工化”的困境。工作的“高流动”伴随着发展前景的“水平化”,无论是在单个特定企业的就业,还是职业的转换与流动,农民工在薪酬待遇、管理层级、技术等级等方面的提升均较为有限。“短工化”不利于保障农民工就业权利和个人发展,也不利于促进企业生产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要解决“短工化”问题,必须对现有的农民工生产体制进行根本调整。

关键词:农民工 短工化 农民工生产体制

 

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经济建设的一支主力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011年5月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农民工已经达到2.4亿,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群体。为了研究农民工的就业特点,2011年10~12月,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农民工就业趋势研究”课题组与工众网合作开展了农民工外出务工经历的相关调查。以此次调查所得数据信息为基础,课题组对当前农民工的工作持续时间、待业时间、在用工单位中的发展状况以及职业转换过程中的地位流动等问题进行了研究。

在此次调查中,课题组根据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0》公布的官方数据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编《2010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第103~104页。其中的数据来自2009年全国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计算出农民工在各省份的分布比例以及各省农民工的性别比例,并以此作为分层依据从工众网农民工数据库(截至调查时共有注册用户3589971人)中随机抽取样本,由工众网电话访问中心采取电话调查方式进行访问,共完成有效问卷2043份,样本在省份和性别间的分布比例基本符合抽样方案。

基于本次调查数据的分析,我们得出以下判断:①当前我国农民工就业普遍出现“短工化”的趋势,即工作持续时间短、工作变换频繁,这又具体体现为“高流动”和“水平化”两个方面。高流动体现为农民工换工频率高,每份工作的持续时间短,前后两份工作之间的待业时间也较长。水平化则体现为农民工的职业流动,无论是在用工单位的内部,还是通过变更工作从而实现用工单位之间的转换,其职业地位都难以有实质性的提高。②农民工就业的“短工化”在近年来呈现不断增强的趋势。一般来说,农民工从业开始的年份越晚,这份工作持续时间也就越短。③在当前农民工群体中,年龄越小,其“短工化”趋势也就越明显。相对而言,农民工越是年轻,换工频率越高,从事一份工作的持续时间也越短。④由于先赋性差异,女性农民工的“短工化”趋势更明显。先赋性的性别角色进一步深化了底层农民工的不平等,将女性推向更为弱势的地位。相对男性而言,她们有着更为明显的“短工化”趋势。⑤自致努力未能缓解“短工化”困境。与之相反,具有较高学历的农民工,其“短工化”趋势更加明显。农民工自身后天的努力对于提升发展前景的作用非常有限,反倒是,高教育程度带来的对职业地位和相应收入的高期望,往往与劳动力市场中有限的流动机会发生矛盾,使得高学历农民工体现出更为明显的“短工化”趋势。

本报告从四个方面展示本次调查的具体发现。首先,通过农民工工作持续时长与换工频次分析当前我国“农民工”高流动的特征;其次,通过对待业时间的分析,从另一个角度展示“高流动”的含义;再次,分析农民工在用工单位内部的发展状况,描述农民工难以在用工单位内部获得提升的状况;最后,通过考察农民工的职业转换,揭示农民工变换工作只是一种水平流动,并不能实现职业提升。这四个部分的分析,从研究农民工自身若干基本特征(如代际因素、性别、受教育程度、技术能力等维度)入手,探讨了农民工就业状况的特点、差异、变化趋势和共同面临的困境,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