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传统手工生产和商贸企业的出现
在1830年之前的早期工业化阶段,德国企业主要出现在传统手工业和商贸领域。
德意志兰是一个富有深厚工商业传统的地区。早在汉萨同盟时期,德意志北部的不少城市就成为欧洲的中心贸易城市,商人们从事着大规模与长距离的贸易活动。而工业生产活动主要集中在莱茵兰、威斯特法利亚、萨克森、德国西南部、西里西亚地区,行业多集中在纺织、金属制造和加工以及采掘等部门。在这些地区和部门出现了模仿英国使用蒸汽动力和各种机器的加工厂。但是在1830年前,这些加工厂基本属于传统的手工加工企业以及商贸企业。
在手工业生产活动中,德国有着数量庞大的手工艺师傅群体,在1800年左右,这类人大概有100万人。后来的历史发展表明,工业革命初期的企业家群体,大部分都不是从这些人中产生的,但是他们的生产工艺和传统对工业发展具有非常积极的影响。
18世纪晚期和19世纪初期,连接手工业生产者和市场的中间人——外包承销商出现了,他们基本上是市场导向的,利润原则优先,履行着工业企业家的若干重要职能,在产品生产和配售领域中发挥着创新的作用。他们的经营活动与正在逐步兴起的现代工厂企业家之间的联系相对更加直接一些,我们可以把他们看作早期的企业萌芽。
除了外包承销商外,出现了手工加工的制造厂,他们不使用机器,但住宅与工作地分离。一些单个外包承销商转变为制造厂企业家,尤其发生在规模最大的工业部门——纺织行业之中。外包制度在资本家和私人企业家推动的工商业现代化过程中,如莱茵兰地区仍然存在,且优势更为明显。这些制造厂有固定资本,需要控制生产过程,但并没有形成对外包承销商的替代,不过制造厂的企业家多半成为工业革命企业家的先驱。他们集资本提供人、企业家和管理者职能于一身。但是制造厂也不完全是由外包承销商演变过来的,也有一些是从加工作坊转变而来的,如冶炼和金属加工作坊,体现了生产集中的特点。
在没有既定的手工艺活动和现行的商业框架可资利用、外包制度形成条件也不存在的地区,考虑到地理集中以及生产活动的一体化,企业的创建就越来越多了。
当然,企业的创建还有其他原因,如企业家具有创建企业的动机,他们或出于宗教原因,或出于逃避行会的反对而创建企业。有些封建贵族地主早就在自己的地产上建立了若干规模较大而又分散的企业。从政府层面来说,17世纪和18世纪的专制王室批准了一些新兴领域,政策制定者试图以创建企业或给予企业家个人特许权的形式来开展企业活动,这些领域包括纺织、瓷器制造、武器生产等。这些企业可以看作国有企业,或者是受政府影响的企业。
作为一种经济现象,工业革命前的德国企业既可以看作生产方式相对落后的一种后果,也可以说是在特定的政策背景下所发生的一种针对落后状况的反应。
从19世纪20年代开始,除了上述提到的外包承销商和各种形式的制造厂之外,还有一些相对比较先进的机器加工厂也先后建立起来了。他们开始在进口和仿制机器、运用蒸汽动力以及积累资本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金融领域的进步也非常显著,1818年,柏林出现了第一批储蓄银行。1823年,10家柏林商号联手成立了“柏林银行联合会”。到1827年时,普鲁士共有银行31家。与此同时,各种企业组织也像雨后春笋般地建立起来了。
鲁尔地区的弗里德里希·哈尔科特是致力于制造矿山机械的,但是在1820年时,这一加工厂就具有制造汽船的能力。德国机械制造之父、机械师卡尔·豪波尔德设计了羊毛梳理机,1826年开始制造纺纱机,他所在的萨克森的开姆尼茨因此成为纺织中心。鲁尔地区的一些企业从一开始就是建立在蒸汽动力基础之上的,据资料显示,1830年,普鲁士共有24台蒸汽机,总马力为4485匹,主要在莱茵-威斯特法利亚、西里西亚和柏林。1829年,鲁尔区开始建立造船厂,工厂主雅各比、汉尼尔和胡森制造了第一批轮船。制造厂企业的期望寿命有10年,也有20年的,少数的超过5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