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对“一带一路”的战略支撑
所谓战略,实际上是一种布局,根据自然地理以及政治经济形势,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设定未来发展趋向。在东北亚大型城市当中,青岛的核心优势就在于“一港一城一中心”。通过“一港一城一中心”建设,可强化和提升青岛综合贸易枢纽和国际贸易大通道功能,增强青岛国际航运中心资源配置能力,为青岛的“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强大支撑。
港口:太平洋西岸的世界第七大港
自古至今港口城市之间的竞争已经告诉我们谁会是这场供应链较量的赢家。从古时候起,港口的作用就是通过加强海防抵御入侵,同时对进口产品征税,以腹地的前端通道身份获利。航运业在数千年来都是洲际贸易的基石,在今天仍然承担着全球90%的货物贸易运输。实际上,全球的主要航运线对如何保证复杂的全球资本主义运行“无师自通”,因为全球资本主义就是它们发明的。
根据中港网发布2015年全球十大集装箱港吞吐量统计排名表,按吞吐量计,2015年,全球十大集装箱港口排序依次为上海港、新加坡港、深圳港、宁波—舟山港、香港港、釜山港、青岛港、广州港、迪拜港、天津港。从排名看,青岛港位居第七,在东北亚已超越天津,仅次于釜山。这表明,位处中日韩贸易区地理核心圈的青岛港,已然成为世界级的航运与贸易中心。
不但在东亚,青岛还位于“跨越太平洋的财富流”环带上。东亚所在的太平洋西岸,以及属于美国加拿大的太平洋东岸,是目前世界的经济中心。北美西海岸正在被亚洲经济裹挟,“北美西海岸的亚洲化反映了跨越太平洋汹涌而来的资金潮和人潮”。加拿大也是如此,加拿大经济重心将慢慢从东部转向西部,加拿大正在向西拓进:安大略省西边的人口数量首次超过东边的人口数。
世界十大港口中的9个,都处于这一环带上。第七大港青岛,背靠广阔的腹地,未来将强有力地扩展其在海洋丝路上的影响力。
城市:工业及开放的力量
“在历史上,帝国扩张的疆界通常是人力、技术、财力和气候所能达到的极限。”
“自然特征的相对重要性,按照知识和物质文明的状况而在各个时代不断地变化。”航空运输业的发展打破了滨海城市的独特优势。在这种情况下,“在大陆中心还是在岛屿上这个问题并不重要,哪个民族拥有工业的力量,发明的力量,科学的力量,它就能打败其他所有的民族”。
幸运的是,开放性港口给青岛带来了强大的工业力量,以及科学和技术的持续创新。开埠催生了青岛港口业,带动了铁路业,而铁路带动运输业,从而创造了青岛这座沿海城市。城市需要电力,输电需要高压电线,这使青岛成为电力工程技术的领先者。港口需要无线电通信,这需要电子信息业的发展,从而催生了半导体产业。急剧增加的城市人口需要吃饭穿衣,因此粮食加工业、纺织业也同步发展起来。工业的发展增加了内需和外需,使进出口贸易从无到有地快速发展。城市的现代化建设及国际化又带动了观光旅游。概言之,海洋、港口、铁路、贸易、制造、旅游、开放、全球化,这就是青岛整个20世纪的历史积淀。
1949年后,青岛依旧是中国的三大纺织工业基地之一,跻身于大名鼎鼎的“上青天”——上海、青岛和天津。青岛纺织工人郝建秀创造的新工作法受到毛泽东的表扬,郝建秀也由此成长为党和国家领导人。改革开放不久,青岛的“五朵金花”——海尔、海信、青啤、双星、澳柯玛在全球绽放。无论国家还是城市,实体经济均为立身之本。2012年起,在政府支持下,青岛市10条工业千亿级产业链加速发展,同时,高端装备制造业、新一代信息产业、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制药、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也顺势而起,形成了这座城市最坚固的核心竞争力。
青岛“海洋+”、“互联网+”、“标准+”战略的全面实施,众多“大国重器”在青岛的不断涌现,可为青岛的发展注入更多的新鲜活力和强大动力。2016年6月底,2万吨级半潜船“泰安口”号,载着两座四层楼高的大型设备,由青岛驶往万里之遥的北极,用于中俄合作开发重点能源项目——俄罗斯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高端装备制造是大国重器,是国民经济的脊梁,是科技创新最高水平的代表。近年来,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大型飞机和神舟飞船等航空航天装备、高速列车等轨道交通装备、深潜器等海洋装备从无到有,规模从小到大,从引进消化吸收到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在引领“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升级的创新征程中,“青岛元素”频频闪现,折射出青岛装备制造水平的巨大提升,体现出青岛深入推进创新驱动战略的显著效果。
质量就是能量。青岛企业厚积薄发,正在大踏步“走出去”,从“为全球制造”发展到“在全球制造”,近年来海外投资生产大幅增加。据不完全统计,过去10年,青岛与中亚、中东欧、西亚、南亚、东南亚、东北亚、非洲等区域的70余个国家贸易额年均增长11.8%,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年均增长77.7%。目前,在东南亚,青岛中启在柬埔寨最美海滩开发200余公顷的旅游项目,种植橡胶,正在建设的9.5平方公里的桔井省经济特区将成为柬埔寨东北部最大的规模性园区。青岛恒顺电气在印尼开发镍矿,自办电厂,建设园区,实现产业集聚发展。青岛即发、青岛金王在越南设厂,规模越来越大。在非洲,川山国际在肯尼亚投资开采硅土;青岛鲁海丰、青岛华凯渔业和中海海洋科技在毛里求斯、安哥拉投资远洋捕捞等多个项目;在马拉维,不少棉农和工人都在为青岛的瑞昌棉业打工,采用“公司+农户”的模式,瑞昌把棉花种植扩大到非洲5个国家,20万农户受益。
产业: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海洋科教与产业中心
全球化时代,蓝色经济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基于此,青岛“十二五”规划敏锐地把蓝色经济列入发展重点。如今,青岛在海洋科技、海洋生物医药、海工装备制造、港口与海洋运输、海洋环保等方面,已领先全国,并具备了日益强大的国际竞争力。海洋科研力量的强盛,是青岛发展海洋经济的底蕴所在,也是青岛在“十三五”期间从以“一带一路”为支撑的海洋强国战略中获得发展机遇的重要基础。青岛拥有中国最多海洋科研机构、中国最多海洋科技人才、中国最大海洋科研基地、中国最大海洋教育机构——中国海洋大学。青岛高级海洋专业人才数量占全国的30%,涉海领域两院院士占全国的70%左右,承担着全国50%以上的国家级海洋科研项目,从事海洋科技研究、海洋教育、海洋管理、海洋观测实验等的专业人员就达上万名。作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龙头城市,青岛近年来在海洋产业、技术、资本、人才等要素上,都形成了强力的集聚效应。青岛将成为可与东京、横滨、首尔、釜山等比肩的东北亚海洋科教与产业中心,并有望成为东北亚海洋科教和产业发展的引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