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平成经济通论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从国际比较看日本经济的实力

从国际比较来看,过去二十年的日本经济也有不俗的表现。首先从宏观视角可以看出,日本劳动力人均创造的价值仍处于高位。从1991年至2012年,美国的劳动力人口增长23%,而日本仅增长0.6%,如果按劳动力人均产值来看,日本的增长速度不仅超过了美国,甚至超过了被认为是当代经济发展成功代表的德国。日本过去一直将长期通缩视为日本经济的病源之一,但在威廉·克莱恩看来,回顾过去二十年的日本经济,恰恰是物价下降时比物价上升时更繁荣。William Cline, “Japanese Optical Illusion-The ‘Lost Decades' Theory Is a Myth, ”The International Economy, Spring 2013 Issue.http://www.international-economy.com/TIE Sp13_Cline.pdf.过去的二十年,日本实际GDP增长率不足1%,但冯艾盟认为这不能完全排除日本政府或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人为操纵的可能性,因为日本人均电力生产从1990年以来比美国增长了1倍。这与日本实际经济增长率的低迷存在难以解释的矛盾。

一 与主要发达经济体的比较

在贸易方面,日本在过去的二十年取得了巨大的成功。1989年以后,在主要发达国家中,贸易顺差持续扩大的国家只有日本和德国;而同期,不用说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的贸易逆差近年来也都在扩大。不容忽视的是,日本贸易的成功是在日元不断升值、出口十分困难的前提下取得的。如果真是所谓“失去的二十年”,那日元理应贬值,而实际上在国际外汇市场,日元从20世纪90年代初到2012年升值50%。2011年以后日本贸易虽然陷入逆差,但其原因主要是东日本大地震以后受福岛核电站泄漏事故的影响,占全国发电总量近30%的核电站或废弃或停机,造成电力短缺,从而不得不大量进口化石燃料以解燃眉之急,进而造成进口异常扩大的局面。未来随着核电站的陆续重启,日本的贸易状况可能得到改善。事实上,尽管2011年至2015年日本的贸易收支出现了连续5年的逆差,但是由于日本海外资产庞大,国际收支仍处于顺差状态,经常收支也一直保持顺差。2016年日本贸易也实现了顺差。

在企业经营方面,过去的二十年日本企业的盈利状况也远好于欧美。诚然,日本的股市尚未恢复到1989年异常的“最高”水平,但需要注意的是,日本的股市变动并不一定能真实反映日本企业经营的实际状况。尽管日元升值,但企业效益仍然保持较高增长。如图1-6所示,20世纪90年代以来,除2008~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时期以外,日本企业的经常收益基本呈较高增长。由于效益较好,企业也都维持着较高的雇佣率。

图1-6 日本企业销售营业收益率的变化

注:1.销售营业收益率=(营业收益÷销售额)× 100%。

2. “全产业”和“非制造业”的数据不包括金融业和保险业。

资料来源:財務省“法人企業統計年報”。

从具体产业来看,日本汽车产业的效益首屈一指。2011年丰田汽车公司的销售额高达2595亿美元,是1989年841亿美元的3倍以上,而且这一业绩是在发生了东日本大地震而生产不得不大幅度缩小的情况下取得的。2012年丰田公司的销售额又进一步扩大,高达23.5万亿日元(若按当年汇率1美元兑83日元计算,约折合2831亿美元,同比增长9%),汽车产量超过1000万辆,居世界之首;营业收益高达1.3208万亿日元,与上年相比增长271.4%。「旧トヨタの概況」(2012年分まで)、http://www.toyota.co.jp/jpn/company/about_toyota/gaikyo/。2011年日产汽车公司的销售额也达到1190亿美元,为1989年的3倍,其他汽车企业也都取得了很好的业绩。与日本相比,欧美汽车企业则大为逊色。2011年,福特汽车公司的销售额为1333亿美元,与1989年的924亿美元相比仅仅增长44%;而通用汽车公司的销售额为1503亿美元,与1989年的1211亿美元相比仅增长了24%。当然,日本汽车产业的效益不仅远超过美国,也好于欧洲。在欧洲市场,与标致雪铁龙、沃尔沃、雷诺、捷豹等当地企业一样,美国的子公司也被日本企业夺走了市场份额。

二 与中国的比较

对日本经济进行国际比较,绝对绕不开日本与中国的比较。2010年中国GDP超过日本,对日本人的心理防线造成巨大的冲击,这也成为反衬日本经济“失去的二十年”的重要依据。毋庸置疑,中国GDP超过日本,这充分体现出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是一件具有历史意义的大事件;但中国人口是日本的10倍,GDP超过日本是很自然的事情,不能以日本GDP被中国超越来反证日本经济“失去了二十年”。

经济大国不等于经济强国,中国在经济质量上与日本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对于以购买力平价来衡量的GDP,中国早就超过日本,2009年中国为9.09万亿美元,而日本仅为4.14万亿美元。而名义GDP,中国在2010年超过日本。2015年,日本的GDP为4.12万亿美元,中国的GDP达到11.0万亿美元;但日本人均GDP为32486美元,居全球第24位,而中国人均GDP仅为8280美元,居全球第73位,IMF, World Economic Outlook Databases, April 2013.远落后于日本。

虽然中国GDP已超过日本,但衡量经济总量的另一个重要指标GNP即国民生产总值中国未必已经超过日本。日本吸收外资很少,在海外拥有大量优良资产,其海外公司每年汇回日本的利润约占日本GDP的2%~3%;而中国正相反,在华投资的大量外资企业每年都要把中国GDP中相当大的一部分汇出中国。这个数字究竟有多大很难统计。因此,这么一加一减之后,中国的GNP是否超过日本还很难说。事实上,GNP也许比GDP更能真实反映一国的经济状况和国民的富裕程度。

绿色GDP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是衡量各国扣除自然资产损失后新创造的真实的国民财富的总量核算指标。简单地讲,就是从现行统计的GDP中扣除由环境污染、自然资源退化、教育低下、管理不善等因素引起的经济损失成本,从而得出真实的国民财富总量。绿色GDP的统计难度非常大,许多指标难以量化,又无国际统一指标,中国国家统计局进行过统计绿色GDP的尝试,尽管数据不十分精确,但绿色GDP要比实际GDP低很多。有关测算表明,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国生态退化和环境污染带来的经济损失约相当于GDP的8%,2005年以来这一数字虽在下降,但到2011年仍高达4%左右。李扬:《努力实现无水分的经济增长》,《求是》2013年第10期。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仍然停留在“粗放”状态,单位GDP所需要的资源及能源消耗远高于日本。日本在节能环保产业、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等方面世界一流,而中国在这方面与日本存在明显差距。这样看来,日本绿色GDP将大于中国。

在社会公平方面,应当说日本是社会收入分配最公平的国家之一。尽管日本近年来也出现了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但总体来看仍在世界收入分配最公平、差距最小的国家之列。日本的基尼系数只有0.32左右厚生労働省「2008年所得再分配調査報告書」。,而中国高达0.47国家统计局编《中国统计年鉴2013》,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从地区差距来看,在日本,最发达的东京与最落后的冲绳的人均GDP差距在2倍左右公益財団法人矢野恒太記念会編“日本国勢図会” 2011/2012、534頁。,若考虑到物价因素,两地则几乎没有差距,而中国最发达地区与最落后地区人均GDP能有10倍之差。在社会保障方面,日本在20世纪60年代已实现养老、医疗保险的全社会覆盖,而中国的社会保障系统刚刚启动,水平还很低,还有很多农村地区未能覆盖。日本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进入后工业化阶段,目前城市化率高达70%以上,医疗、教育等社会公共服务已实现均等化,城乡之间和区域之间几乎不存在差距。中国当前仍处于工业化的初、中期阶段,城市化率为53%,而且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在3倍以上,特别是城乡之间社会公共服务的差距极大。

从产业结构看,日本在20世纪70~80年代已经实现发达国家中最先进的产业结构,其农业人口仅占总人口的4%左右,而中国的这一比例现在还高达47%。在世界产业链中,日本居高端地位,而中国仍居中低端地位。中国虽然已成为“世界工厂”,钢产量、一次能源产量及中低端家电产品、服装等产量世界第一,但是在高端、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产品方面并没有优势。此外,在公共服务业,特别是金融、保险等现代服务业方面,中国与日本的差距更大。

从企业层面看,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努力,中国企业的整体实力得到很大提升,但与日本企业的差距还很大。早在20世纪80年代,日本的企业就已相当成熟,拥有丰田、日产、日立、东芝、松下、新日铁等世界顶级企业,而且这些企业,当然也包括许多中小企业,都掌握着众多的核心技术,形成了许多世界级品牌。日本企业与欧美国家相比几乎无差距可言,其生产的产品,如高端电子芯片、半导体、机器人、家电和汽车等甚至要超过欧美。从中国的现状来看,世界顶级企业和品牌极少。中国的企业严重缺乏自主核心技术,大而不强。中国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2012年,中国(不包括中国台湾地区)有73家企业上榜,日本有68家,可以说总体数量是旗鼓相当。但是日本企业的总体排名更加靠前,而且多以制造业为主,中国多数上榜企业为具有垄断资源的国企、央企。2016年,全球创新企业100强中,日本企业有34家,中国企业仅有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入围。这说明中国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与日本企业相比还是略逊一筹。

过去40多年,日本头顶“世界第二”的光环,既有积极转变增长方式、调整升级产业结构、开发节能技术、促进经济社会均衡发展带来的光荣,也有被成功冲昏头脑、张扬于世,政策失误导致泡沫生成、破灭,最终饱尝“长期低迷”的苦果而留下的沉痛教训。日本的经验与教训着实值得变为“世界第二”的中国认真借鉴和汲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