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庚辛政局与辛丑乡试展期之争
1900年,岁在庚子,是一个具有全球史意义的年份。不仅因为人类历史正跨入20世纪,更因为发生了轰动世界的庚子事变。这年五月二十五日,屡遭欺凌、备受屈辱的大清国,在义和团运动风起云涌、八国联军兵临塘沽口的形势下,向世界列强同时宣战。不久,天津、北京相继沦陷,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仓皇西走,中国陷入了空前的民族危机。无疑,庚子事变极其深刻地影响了20世纪中国的发展历程,表现之一就是打乱了科举考试的节奏、加速了科举制度的变革。
清朝科举时代,除非发生大规模战争等极端情况,作为抡才大典的乡试、会试一般按期举行,不可动摇。有清一代导致乡试停科、展期、补考的重大变故共有三次,分别是康熙平三藩、咸同时期的战乱和庚子事变。注2如果说前两次纯粹由于战事影响,那么庚子事变后的开科问题无疑夹杂着新的时代难题。此时政治格局和内外形势复杂微妙:两宫尚在西巡,北京正在议和,刘坤一、张之洞等封疆大吏因东南互保“有功”而权势凸显;清政府准备开启新政以挽救危局,朝野上下正在为新政建言献策,而改科举、兴学堂摆在新政首位。因此,辛丑乡试是否按期举行实与科举改章、启动新政相互缠绕,关系众多士人与官员的切身利益,故成为朝野关注的一个热点。
注2参见商衍鎏《清代科举考试述录及有关著作》,商志校注,第122~124页;王立新《咸同年间文闱停科问题考订》,《近代史研究》2016年第5期,第143~153页。
揆诸史实,辛丑年(1901)围绕是否再展乡试,朝臣与东南督抚分歧巨大,经历了多回合明争暗斗。这既反映了庚子乱后当局协调稳定与变革的两难处境,又显示了清末新政伊始主张渐改与急改的不同趋向,更是清廷与东南督抚权力关系的微妙体现,值得认真梳理。本章利用档案、日记、书信、报刊等材料,紧扣朝臣与东南督抚的论争及士绅舆论的反应,详论展期之争的来龙去脉,并尝试从庚子西狩、东南互保的权力格局中探讨展期之争所反映的历史内涵,借以揭示庚辛政局与辛丑科举改制的多层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