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模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实践探讨
一 引言
普通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生产第一线的专门应用和技能型人才。那么应用和技能型人才的标准是什么?以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为例,模具是现代工业生产中大批量生产各种产品和日用生活品的重要工艺装备。采用模具生产零部件,具有生产效率高、质量好、成本低、节省能源和原材料等一系列优点,已成为当代工业生产的重要手段和工艺发展方向。
模具专业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专业,模具的种类很多,仅按行业划分有塑料模具、冲压模具、锻造模具、压铸模具、汽车模具、轮胎模具、IT模具等。因此,该专业要求学生不仅要学习基本的模具基础知识、材料知识、加工工艺、加工方法等,还要掌握一定的检测技术,操作技能,模具调试、模具修理、模具管理等多方面的知识,这样的复合型人才才能适应生产企业的工作岗位要求,模具专业要求学生知识面非常广泛。
二 模具专业人才需求现状
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建设速度的加快,中国正在逐步变成“世界制造中心”。大量产品的制造离不开模具,模具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导致模具制造技能人才的需求急速增加,特别是在生产一线的技能人才,更是供不应求。
针对2015~2016年广东部分地区模具企业人员调研结果如下。
1.当前模具制造行业技能人才学历结构
从表1可以看出,大、中专职业技术教育在模具制造行业技能人才培养方面大有可为。
表1 模具制造行业技能人才学历结构
2.模具制造行业技能人才来源及趋势
调研数据表明,企业生产一线现有模具制造技能人才,职业学校培养的模具技能人才还很难完全满足企业的需要,企业还要从社会招聘和培养较多的技能人才,以满足企业对模具技能人才的急需,这些人员一般具有企业所需的工艺背景、比较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是知识面较窄,企业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因此企业非常希望由学校为他们培养技能人才,同时也对模具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培养模具设计与制造、模具应用与修理等技术型人才,还需培养更高层次具备现场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为使所培养的人才成为模具业发展的助推剂,模具专业课程体系必须进行改革,才能适应新形势对人才的需求。因此结合先进国家的经验,今后,企业生产一线技能型人才基本上来源于普通高校及职业院校。
表2 当前模具制造行业人才来源情况
三 模具专业人才培养目前存在的问题
以前我国的普通高等院校采用传统的办学模式,学生进入职业院校,先安排所有文化课、专业理论课教学,然后才进行实习、实践,容易造成毕业生从学校走上工作岗位时,工作方法和经验不足,技术、技能达不到企业的要求,胜任不了企业岗位工作。现在多数学校也已经认识到这些问题,提出了实践教学的理念,但效果不是很理想。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探索学生工程素质与专业素质培养的途径,是摆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目前的一大现实问题。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手段,是学生主观和客观相统一的过程。
目前多数学校已经将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作为实现高职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理论课教学已经基本理顺,各学校对“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已经达成共识,但从大部分高校的实践教学安排来看,实践教学仍然没有达到预期的结果,笔者通过考察发现部分学校的实践教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多数学校建立了实训基地,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这样做有了一定的进步,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实践的范围很小,仅仅是对设备的认识和一些简单操作。相当一部分学生由此又陷入一个认识误区,认为他会操作这个设备、会做手工、会接电路等就懂得很多了,似乎所学专业理论知识没有什么用。
(2)有些学校与企业联合,让老师与学生到企业中去,但在当前市场经济大环境下,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大部分企业出于经济利益、安全责任考虑,在学生实习工作上很难和高校全面配合。
(3)专业教学内容过于粗简,一般教学课本的内容多数是简单介绍模具的类型以及各类模具的基本结构和组成,缺乏特色和针对性。模具种类很多,要想在上学这短短3~4年的时间,将各类模具的设计、加工制作方法及应用都掌握是不可能的。因此,高校模具专业要与当地的生产需求相结合,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设置,不是多而全,而是要求精而细。这就涉及一个专业定位问题。笔者就目前存在的问题谈谈模具专业课程设置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方法。
四 模具专业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设置
1.建设有地方特色的模具专业
高等院校是为企业输送人才的地方,企业是高校的客户,高校就应当更多地了解各企业特别是当地地方企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例如,笔者曾经工作过的单位是仪器仪表的生产厂,它是一个生产自动调节阀门的企业,当地有很多煤矿和石油化工单位都要用到此类产品。这类产品主要用到一些冷冲压件(膜盖)和铸件(阀体),因此我们在当地的高职课程设计中可以将冷冲压模具和铸造类模具作为教学重点科目,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设置,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满足企业需要的合格人才。
2.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教学
分阶段进行,重点培养学生如何将所学的理论知识用到实践中去。
第一阶段: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培养。以冷冲压模具专业课为例,基础理论知识学习完成后,以校内实训中心为依托,让学生完成岗位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训练。学习机床的基本操作,例如要学生了解冲压模具的加工需要用到哪些设备(车床、铣床、磨床、钻床等);冲压模具所使用的各类冲床等,经过该阶段的训练,学生对冲模的加工工艺及相关设备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为进入企业顶岗实习打好基础。
第二阶段(以企业为主):认识实习和了解企业。主要让学生认识实习的目的和了解企业的工作过程,以紧密型校外实训基地为依托,由专业教师带队,让学生初步建立对专业的感性认识,为今后的专业学习打下基础。因学生学习的时间有限,在短期内让学生全面认识专业是不现实的。在目前实习经费紧张的条件下,认识实习可分成校内集中授课和企业参观实习两部分。校内集中授课部分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施,通过视频资料使学生对模具行业有大致的了解,此举既能减少工厂参观的时间,又能够实现类似亲临的效果,但与此同时必须通过实习指导书使学生明确认识实习的目的,知晓在实习中看什么和怎么看;企业参观实习部分首先选择2~3个专业代表性强的实习点,根据模具专业的特点,可以选择几个规模较大、品种比较齐全的企业,进行参观实习。学生如果有条件能在企业边工作,边学习效果最好;不具备工作条件时,学生的参观学习和校内授课要有几个轮回,实现工学合一。
第三阶段(以学校为主):学习专业理论并参与企业真实模具产品制作。主要培养职业岗位综合核心技能。此阶段包含多个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循环交融的教学模块。这一阶段是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在校内实训基地进行,模拟工厂氛围,学生在校内生产型实训车间各个岗位进行岗位轮训,以企业的真实模具产品作为教学载体,例如,项目一设计ϕ40×ϕ20×3垫片落料冲孔模,从模具生产所需知识与技能出发,让学生参与从模具设计到加工制作、装配、调试等全过程的实战训练,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实现教学与实践合一,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同时在各岗位上组织实施,使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很好地应用到实践中。这套最简单的落料冲孔模操作方法,要求学生重点掌握凸模与凹模刃口间隙尺寸的确定方法、冲裁力的计算、模具材料的选择等,而且还要考虑模具在使用过程中的磨损问题、寿命问题等,这就要求学生不仅会做,而且还要有扎实全面的理论知识作指导。针对每一个项目任务分组进行,每一个小组的成员分工协作,充分发挥同学们的管理能力、设计能力、操作能力等优势,培养他们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笔者重点要强调这个做的过程不是简单的动手模仿过程,而是一边做一边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学习如何完成产品制作的工作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为创新打下基础。
第四阶段(以企业为主):学生顶岗生产实习,主要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应用能力,适应企业的职业岗位要求。以校外实习基地为依托,根据学生的专业方向和就业意向,由学院推荐学生到“校企联盟”内与专业相关的企业单位进行试用。生产实习是学生参与实际生产劳动的过程,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基本生产知识,巩固和丰富已学过的专业课程内容,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能力,同时生产实习过程还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过程,通过生产实习,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良好的组织性纪律性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等。
3.建立一套完整的教学体系和长期稳定的实习基地
目前,国家对职业教育支持力度很大,很多学校虽然购置一些先进的设备,但不成体系,利用率很低,仅仅是供学生学习操作使用,如果能形成从设计、加工制造到检验、装配、调试一条完整的模具生产链,那么就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当然,这需要强大的经济实力作支撑,不过各个院校之间可以相互沟通,达到资源共享,既节约开支又完成课程教学。
学校要建设长期稳定的实习基地。首先学校要充分利用专业优势,通过为企业提供科技攻关、人员培训等服务,增进与企业的感情,为实习基地长期稳定打好基础;并逐步通过加强校企合作,利用各省市的各项优惠政策,共同申请和开发新项目,建立产学研合作基地,逐渐加强实习基地的稳定性。
4.加强学生职业规划能力和爱岗敬业教育
近些年企业普遍反映模具人才难招,主要是模具岗位工作需要知识和经验积累,而这个过程很漫长,刚毕业2~3年的学生是无法独立完成工作任务的,工资收入不高,很多学生丢弃专业跳槽转行,导致模具专业人才紧缺。例如笔者曾经工作的单位,2002年以前工装模具设计部门和制作单位每年都可以招聘到毕业的学生,现在他们都已经成为各个单位的顶梁柱。可是自2002年之后,几乎没有人再愿意做模具设计和制造,因为没有5年以上的工作经验的人才是无法独当一面的。因此需要加强培养学生对职业的坚定信念和爱岗敬业的精神。模具专业的成功企业家和高级领导、教授很多,希望学校能聘请他们为学生开设讲座,介绍国内外模具发展趋势,最新模具技术,培养学生对专业的兴趣。
五 结语
模具专业人才的紧缺,说明在高校开设模具专业,并合理地进行课程设置以满足企业的需求是势在必行的。通过对模具专业课程设置的探讨,相关管理层提出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模具专业人才培养的方法,针对地方经济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设置,建立一套完整的教学体系,重在加强对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习方法的探讨,希望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容建华、张秀菊、李红等:《关于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思考》,《广东化工》2010年第4期。
李霞、宋海堂等:《机械设计基础实践教学改革的研究》,《机械管理开发》2010年第4期。
李硕本:《冲压工艺学》,机械工业出版社,1982。
王冲:《我国模具行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现状及需求》,《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5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