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密码:四大名著中的人生智慧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板块 德:道德建设与成功之道

在中国人的思维模式中,最首要的就是“德”,人们思维习惯中“道德先行”的特点自古至今从未改变。古人讲“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而成为道德楷模是排在首位的。在评价一个人时,首先考量的就是其道德水准。一个人如果具备了优秀的道德,那么就可以掩盖其他很多缺点。不论你这个人是达官显贵也好,还是商贾巨富也好,大家对你的评价首先是一个“德”字。我们常说这样一句话:这个人什么都不缺,就缺德。完!这一句话基本把你这个人否定了。因此,“缺德”一词是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最不愿意听到的。中国人习惯树立楷模,最喜欢从道德上树立楷模。

中国社会崇尚“德治”,在东方管理智慧中,以德服人备受推崇。孔子就提出:“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杨树达:《论语疏证》,科学出版社,1955,第28页。本书所引《论语》原文均出自该本。就是说,仅仅以政令、刑罚来约束百姓,只能约束他们的行为,而不能真正约束他们的心;而以道德、礼教来要求,则能够使百姓内心有所触动,从而符合社会要求的标准。因此,“德治”一直被古代社会统治者奉为最高的统治手段。历朝历代的皇帝,不论以何种手段取得了江山,最终都要标榜自己是道德楷模,是合理取得天下的。也只有这样,他们才感觉自己的龙椅坐得心安理得。似乎标榜道德的高尚,他们登上九五之尊就顺理成章了。对于大臣们,最高统治者则以“德”(外化为“忠”)作为考量的重要标准,以此作为约束团队的手段。可见“德”在东方管理智慧中的重要作用。

中国人习惯树立楷模,一旦被树立为楷模之后,他的一切都会被无限放大。

杭州西湖边有座岳王庙,岳飞的墓前有两个跪着的塑像:秦桧和他的夫人王氏。两个塑像跪了一千多年。塑像外面用铁栏杆拦着,上面挂了一个牌子,写着“禁止吐痰及扔垃圾”。大家十分憎恨秦桧和王氏,所以在参观的时候会往那两个石像上扔垃圾或吐痰。因为世人把岳飞树立成一个道德楷模,相比之下秦桧就是小人,就连秦桧的后人,几千年来都被钉死在道德的十字架上,这是大不应该的。

弄得秦桧的后人对此愤愤不平,强烈要求给秦桧平反。

岳飞的死跟秦桧到底有多大关系?到底是谁杀的岳飞?这些历史问题都没彻底搞清楚,就以“道德”为标准下结论,岂不是太武断了?

在中国人的思维习惯中,道德是虚幻的,又是最实在的,并且无处不在。很多事情都会有意无意地被提升到道德的高度。

因此,在中国人的习惯思维当中,如果想打倒你,首先从道德上打倒你。在20世纪网络不发达的时候,想搞臭谁往往靠写匿名信,常说“一封信8分钱,足够纪委查半年”。那时邮票8分钱一枚。

现在怎么样?不用匿名信了,雇几个水军在网上铺天盖地一发帖,就能在道德上先把你打倒。

四大名著中处处透露出“道德”的智慧。这个道德有一个很高的标准。很多人物并不具备非常突出的个人能力,为什么最后能够取得成功呢?主要原因之一是他在道德上树立了一个高大的形象。《水浒传》中的宋江和《三国演义》中的刘备,都被树为道德楷模,这也是他们能为众兄弟所信服并誓死追随的原因所在。宋江、刘备既无智谋,又无武功,手下却有一帮文韬武略出众的弟兄,帮助他们打天下,帮助他们成就功业。

从中可以吸取的管理之道颇多:有德有才者,重点使用;有德无才者,可以使用;有才无德者,小心使用;无德无才者,坚决不用。

“德”在整个中国社会当中所起的作用至关重要,它表面上似乎并不能够通过某些具体的东西明确地彰显出来,但是它无时无刻不存在于每个人的内心当中,大家隐约都有一个道德标准。因此,不论中国现在的法治如何向前推进,德治永远在其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